很明显,是一个人,有识字能力,去看看股票软件都能知道这些时期;这样排出来有什么意思呢?完全是瞎扯;
[淘股吧]到底是不是瞎扯呢?
我们先看第一阶段;
我们要认清第一阶段,那么,我们需要理一理历史,这里的历史不说政治,只说经济行为;
49年以后,中国实实在在是用新的运作方式在推进社会,49年以前的一切都渐次被推翻或者彻底颠覆;这之中,到了1960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投资;这次投资叫大小三线建设,虽然之前有东方红拖拉机,洛阳矿山机械厂等等五年计划的各种国家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但到60年代中期,举国家之力兴办工业项目,建设工厂,就是三线建设;
耗资巨大,以当时中国经济能力,无疑,是全力以赴的,同时也是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历史从来没有过的兴办实业;
很明显,这次投资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成了问题,成本付出与收益之间,不成正比例;
国家再也拿不出来资金来维持和推动经济投资;
时代到了经济行为尤其的投资行为需要全民参与的时期,国家财力已经心有余力不足,三线建设和同期省市县的各种政府投资的工业项目,均因这样那样的问题,无力前行,乃至运营都难以为继;
因此,众筹是必要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各种项目都采用了让
老百姓参与的股份形式;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始;虽然当时的人们不知道世界经济早就是自发的发现和自发的融资,但中国还不知道,还本能地在想自己力量不足,就多找几个人的资金来一起承担,一起赚钱,一起喝酒吃肉;
所以民间事实上已经开始有了原始的资本市场,比如多数地区的县市办化肥厂之类县市级厂矿多是采用的每月扣工资入股的方式,政府再无力掏钱办同级的企业项目的了;
随着三线建设项目大规模运营困难,以及先于这些建设项目的维护资金需求,政府需要找到政府以外的资金来保持这些项目的继续,资本市场就有必要产生,这个产生不是几个书生围坐在某一个高官办公室就定了,有人今天总是这样吹嘘自己是
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臣,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臣是日后参与的散户,而非其他任何人,最大的功臣除了后来的散户,还有就是时代;
时代的要求,中国需要资本市场;这里剔除了所有抢功的什么春天里的故事,画了一个圈;
不画圈,中国资本市场也会建立,民间当时各种这类形势极多,政府要解困三线建设和各个时期政府投资的企业,必须需要资本市场,得找政府外的钱包,虽然这些钱包也不那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