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最多的,就是股民对中信和华泰发布看空研报和同时做空期指行为的情绪发泄。
东财股吧里半夜、凌晨股民还在叫骂,贴销户图。
大家认为只对中信和华泰进行谴责,这次的问题说道点子上了吗?
没有!
很多人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就是:
券商作为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可以既当运动员,同时又当裁判员吗?
有人说,这有什么问题吗? 国外的投行、券商不都是这样吗?
我告诉你,有问题,有大问题,国外的股市参与者都平等的享有做空的权利,而占中国股市参与者的绝大多数中国股民,却被剥夺了做空的权力,被挡在了人为设置的做空门槛之外。(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开通需50万元)
当券商作为市场参与者,面对只能做多赚钱的中小散户时,券商既能在市场做空赚钱,又能掌握评判股价高低的话语权,这就从制度上让券商进入了对中小散户的永续收割的模式。合理的对你进行掠夺,但我觉得,这不能、不应该是合法的!!!
散户与券商从制度设计上就不是平等的交易者,散户成了一个被剥夺权利的阶级,这个阶级成了永远赢不了的输家。
请问各位股民,请问证监会,这样的交易制度设计,是合理的吗,是应该被允许的吗?
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这都是新生事物,而券商发布研报却相对由来已久。当没有做空机制出现的时候,从制度上,交易机制上,散户与券商是相对平等的。
但当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出现的时候,人们却忽视了原来券商手里的研报的话语权。
天下还有这样的事情吗? 我在证监会
微博 留言说,法院审理案件,如果法官与原告或被告有利益关系、利害关系,法官都要进行回避,为什么在金融市场里,却有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出现呢?
(暂且不讨论如果散户也可以做空,券商是否应该有评判股价的话语权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参与者就不应有裁判式的话语权,否则无法保证你的话语权公正客观)
有段时间,某些股票涨幅过高,某会给特停、甚至指导价格,都被广大股民谴责。但现在看,券商的权利比证监会还大,既能指导市场价格,还能赤裸裸的通过指导价格为自己谋利??? 这种模式竟然无人说出,长时间被广泛认可?并还将持续下去? 真是不可思议!
去吃饭了,算是抛砖引玉吧, 不只是中信华泰有问题,是制度本身就有问题,中信华泰只是利用了制度,使问题暴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