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今天看到一个刻意的例子。
其实,俺有个问题,虽然股性没错,但是,如果明日没有连版的空间,这种版该上么?看到了也不会去搞啊?
分析其语素,虽然股性不错,这里是看到的。
注意在如果上,说如果明日没有连板的空间,这种板该上吗?
这里出现了刻意,因为明日连板就是个预想,那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
不过这里却有一个发生在当下的事,即产生了明日连板的预想,后来预设的不会搞的立场就是踏空的根源所在咯。
6
冒个泡
6
首先呢,若要觉知,第一件事便是无我,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消除观察者与观察本体直接的距离。具体在金融市场上,就是消融我与市场的距离。
5
再提示一句,莫要刻意,这样感知到的现象也是刻意的。刻意就是心里先有了预期,它的对偶,自然,即心里没有预期。这样感知到的现象才能是可信的。
5
其次,在无我的基础上,识得现象。
如 我 写小品,并不是我要写,而是因为升起了写小品的欲念,然后借助大脑,眼,手,手机等得以实现。
评注. 因为是小品,所以求直观为主,一些概念并没有严格限定。
4
最近想了一个点子,
人工智能已经实现了文本的情绪分析。那么,将盘口转换为文本,采用对抗算法进行训练,是否可行呢?
4
前段时间玩了玩日本股市,发现也有类似涨停板的玩法。一群昭和老头老奶奶赌博的架势跟淘股吧不相上下。难道这就是东亚人的费拉特质吗?
4
随怪哥的意就好。炒短的人多寂寞,哪天想说话了还会来,不想说了就不寂寞了,那不是更好吗?
4
一个小提示.
无我无的是我这个名,即不再以我来识别,换用与金融市场同性质的现象,从而消融主客之分。
3
拥抱不确定性,确定了抽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