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再提示一句,莫要刻意,这样感知到的现象也是刻意的。刻意就是心里先有了预期,它的对偶,自然,即心里没有预期。这样感知到的现象才能是可信的。
2
另一个小提示,感知不会发生在识别之后。
其他无了。
4
一个小提示.
无我无的是我这个名,即不再以我来识别,换用与金融市场同性质的现象,从而消融主客之分。
3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以上规则搭建实例了。
当然在此之前得添加一个共识,也可以说是公理,即时间可分的话,每两个连续的时间点感知的现象都是不同的,这里以后会系统说明。
定义. 痴,即渴望当下感知现象延长。
嗔,即当下感知现象激发了极端情绪的反馈。
转换,当下知道一种现象转换为另一种现象。
案例.
1长时间热点匮乏后引发的割肉潮产生了哪种现象转换?
2龙头股见大顶时现象的转换与第一个案例类似吗?
2
服务器开小差了,刚刚想的精妙的例子竟然没了。
3
那么如何实现呢?
如果是抽象的废话:
就是
无我➕感知到的现象➕感知到的现象的名字
这三个组件的圆满。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其实有以下两种类型
无我➕感知到的现象➕交易动作
无我➕感知到的现象➕感知到的现象的名字
➕交易动作
对于本小品而言,我们则采取了一种中间化的类型
即
无我➕感知到的现象➕感知到的现象的名字
3
觉知就是感觉加知道的意思。如何觉知就是一种自洽的方法来实现感觉加知道的结果。
5
其次,在无我的基础上,识得现象。
如 我 写小品,并不是我要写,而是因为升起了写小品的欲念,然后借助大脑,眼,手,手机等得以实现。
评注. 因为是小品,所以求直观为主,一些概念并没有严格限定。
0
好久不见,新年好。
6
首先呢,若要觉知,第一件事便是无我,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消除观察者与观察本体直接的距离。具体在金融市场上,就是消融我与市场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