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停车时不小心蹭在了柱子上,回想了下,每次车蹭撞后大多人心情总是有些糟,觉得小心点就没事了,普通人的心理总是这样,让无法挽回的、已经发生的事继续左右自己的情绪,即使知道根本无法改变事实。三国演义里,曹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比如兵败被追杀时,身边部将都非常沮丧、痛苦,他却大笑着说好在他的人头尚在。不同的看待角度都在于人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都无法改变既定事实,但人的心态、情绪却完全不同。试想一下:第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开车轻微撞在了柱子上撞坏了灯,人很安全,这时人们会可惜灯。另一种情况,一个人开车撞在了卡车上,将车彻底撞毁,但很幸运人毫发无损,这时人们可能会庆幸人没事,车撞毁其实变得很无关紧要。对比两种情况,人的心理完全是矛盾的,因为第二种情况车损毁程度要远大于第一种,而人的心理却通常是第二种要好于第一种情况。
0
人性通常将判断更多依赖于:1.人们希望得到的结果2.已经产生的结果。关于希望得到的结果,这个完全是人的主观臆想。关于已经产生的结果,它会随时反作用于判断,比如,当你因某种原因看好而买入一只股后,这个选择一旦发生,后续会随着时间一直产生结果,比如今天涨了,明天跌了,这个月涨了,下个月跌了等等,这些涨跌结果会随时携同人性的弱点反作用于我们最初的判断,让我们更坚信或者怀疑初时的判断,或者让行为与判断完全不合拍。这样的状态是认知层次较低时必然面临的问题。人性的弱点会在此状态下处处掌控你的判断,而在这个认知层次要有所成就,只有反人性的修炼和执行到位才可能有成就。
0
人的行动基本都遵循:认知--判断--选择的过程,人性由于对选择所产生的结果更敏感,而一旦选择的动作发生,结果会随着时间而持续产出,通常人们的判断会受这些持续产出的结果的巨大影响。所以关于判断:1.当认知层次很高时,由于对客观运行看的异常清晰,所以人性的弱点的影响力其实非常小 2.当认知层次普通时,由于认知系统对客观运行规律并未掌握,此时认知的片面导致的判断残缺必然导致选择后产生的结果并不能经常符合预期,这时结果就会携同人性的弱点反作用于判断,导致判断过程变得极其复杂,比如人的侥幸、冲动等情绪此时会经常跳出来干扰我们的判断。这时就需要复杂的策略和强悍的执行力来压制那些导致判断容易被带偏的因子。所以一个强大的认知体系极其重要。
0
这两天没有条件锻炼,锻炼又被荒废了!!
0
大多人有两种常见的心理:一种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某件事,事后证明如果做了会大有益处,所以人会非常懊悔当初的选择。另一种是当在某件事情上得到一点益处后,人会立刻继续投入资源,希望获得最大化的益处。 这两种心理有一个共同点是人都是以“获得的益处”也就是最终结果,作为自己应该下决定的标准,而很少去考察自身的能力范围和事物运行的客观情况。所以做决定的关键点应该是对事物运行客观规律的洞察,而不是人主观倾向于某种结果,因为人总是倾向于未来好的结果而做决定,所以在没有迹象之前,大多事物发生的概率都是五五开,交易的左端预判与右端跟随只差一点,但一个是未确认预判,概率五五开,另一个是已确认跟随,成功概率则显著提高。
0
在我们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阶层意识是很明显的,我们的出身、职业、职级,孩子上的学校、班级排名,我们的住、行、吃、穿…这些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标签处处展现着我们的阶层和所在阶层位置的高低,由于这个几千年形成的“观念网”时时处处存在,我们的观念、行为就难以摆脱其影响,人的创造性、自由度、多样性会被天然的限制,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要突破这样的环境,需要一颗极其强大的内心和一个极其强大的认知系统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并有所成就而同时在世俗中游刃有余,因为只要你最终有所成就,周围的人会立刻改变他们曾经的看法,但无论别人对你在任何时候看法如何,永远是利弊各半。所以你根本毋须关注别人对你的看法。
0
人有很多时候都在患得患失、生气、烦躁、无聊、斤斤计较、情绪起伏中度过,患得患失有些可能是目标不坚定,有些是由于性格天生犹疑,有些是由于没有经历过更大的得与失,有些是由于太容易受其他外在环境的影响,这种感情大多会在做决定和判断时表现出来。生气大多也是由于事情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展开,是一种将自己意愿强加于外物的感情,容易生气的人大多很自我。斤斤计较和情绪起伏只能暴露一个人心量狭隘,只能暴露他着眼的永远是一些眼界普通的琐碎事情,不可能具有真正与众不同或者成事的特质。
0
新年开始,一定要坚持每日读书、锻炼、复盘,在银行上班时,总觉得是上班时间太死,导致自己不能每日锻炼、学、复盘,总想着辞职后要怎样怎样,计划的非常完美,但真正辞职,却发现很多事根本不是有无时间的问题,还是人性懒惰、拖沓的问题。
0
由于记录随心、随性、随意,加之帖主生性疏懒、无趣,故会很少回复,记录也仅供帖主自己记录、反思、思考,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