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要反思到深夜。。。。
0
人类和世界的结局最终难逃灭亡,这是定律。只是希望这个过程能尽量推迟久一些到来。希望世界和平,人类和平,但很明显,这话就是不现实,违背天道。
0
从宇宙和世界运行的规律来看,知天命,知进退,把握规律,完成使命。
0
也许我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展现:没有什么不可能。小新,加油⛽️
0
黑格尔的唯心辩证不对,唯物辩证也不对,反身性也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辩证,也只算是不断靠近核心本质。所以我很沮丧,就像索罗斯说他有时候有些抑郁一样。如果一切的安排,包括现实世界的感官都是一种被超自然能量预先安排好的,甚至说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冥冥中早已注定。
我做了两个决定。
第一,这个问题,很玄,先到这,我决定不再继续想下去了。
第二,好好的专注工作和生活了,完成使命。
0
我完全可以给出一份关于个人发展历程的反身性说明,但我并不打算这样做,因为这将会过分地暴露自己,更不必说将会牵涉他人了。尽管如此,如果我坦白承认自己一直怀有过分夸张自我重要性的想法,读者诸君恐怕也不会觉得意外——直截了当地讲,我幻想自己是神灵或经济改革家,就像凯恩斯(作为一般理论的创立者),或者更好一些,仿佛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反身性听起来同相对性有些类似)①。我的现实感足以说服我承认这些期望是过分奢侈的,因此我将它们深藏在心底,仿佛某种犯罪意识一样。成人之后,这成了我郁郁寡欢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在事业上的成功,现实同幻想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至少面对自己我已经敢于承认这个秘密了。诚然,能够幸运地实现某种幻想的念头令我喜不自禁——特别是这本书,它给了我极大的满足与成就感。读者当然知道,现实同期望之间的反差仍然很大,不过我却可以不必怀有负罪感了。本书的写作,特别是现在这几行,以我此前从未敢于尝试过的方式暴露了我自己,但我并不因此而感到紧张。事业上的成就为我提供了屏障,我可以毫无顾忌地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极限考验。因为我不知道极限在哪里,批评恰好有助于我的这种努力。惟一可能对我构成伤害的,是成功的陶醉所诱发的幼年时那种自以为万能的幻想的重新抬头——不过,只要我还留在金融市场,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市场会时刻提醒我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就我的个性而论,我的职业选择诚为幸事,不过这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个反身性的过程,是我的职业同我的自我意识协力发展的结果。本来,关于这一方面我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解释,但鉴于我仍然置身市场这一事实,我不得求助于第五修正案。在我的性格中存在着某种缺陷,有可能把自我展示转变为危害性的过程,对此我还缺乏足够的警惕,这就是自我表现的冲动。就在一分钟前,我还谈到害怕暴露自己,显然,那有些言过其实。
——索罗斯。
0
在我们是什么同我们自以为是什么之间不存在一致性,但在这两类概念之间却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作用。在我们展开自己的现实生活的同时,关于自我的意识也在发展起来。我们自以为是什么同实际上我们究竟是什么,此二者之间的联系是能否获得幸福的关键——换句话说,它规定了生活的主观意义。
——索罗斯。
0
大道其夷,而民好径。
0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不知常,妄作凶。
0
深不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