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到震荡的过程是一个试仓的过程,很难说具体哪个方向有赚钱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大的高度决定多大的行情
7月份的科创板提升了整体科技股的估值,走了一波
中国软件,
中国长城等大股,消费电子的业绩线,
沪电股份,
蓝思科技 等,短线则诞生了
东方通,
东方中科等牛股,
九鼎新材的股权转让加上流行性好,市场也给了很高的溢价(说到底还是估值),包括当下的
诚迈科技,次新股要么走趋势,比如
卓胜微,
国联股份,要么高度始终打不起来,分歧较大,迟迟等来的类似
贵州燃气始终没有来,一个是政策加码比较多,题材复现,次新股作为一只独立的板块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这也决定了高度不会很高,要么就是顶得很高很难买到
改革会催生很多机会,而这种机会回过头来看,确实清晰,但是当下的那个阶段只顾着每天追涨杀跌,哪有什么所谓的大局观,可能这也是炒股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的深层次原因吧,沉浸在市场里永远走不出市场,情绪被市场掌握,失败接踵而至。
胡言论语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