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简科技-碳纤维明珠,必上80元。

19-05-16 11:54 2918次浏览
85307588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人民日报:中简科技碳纤维制品比肩国际大牌

刘益广 杨梦名

2017年07月20日07:10 来源:人民网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2017年7月20日13版 版面截图

民企“黑色黄金”伴飞中国航天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简科技)用了近10年时间,在碳纤维领域创出一番新天地,在业内树立了自主创新的标杆。
目前,公司已经成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碳纤维的重要供应商,其产品被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8大型号,公司培养了一支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涌现了一批“土博士”“土硕士”,成为江苏省唯一一家获得国家高新工程贡献奖的民营企业。
“也正是通过自主创新,中简科技的高等级碳纤维产品实现了盈利,这在业内屈指可数。” 中简科技董事长杨永岗自豪地说。
发挥人才优势,突破技术壁垒

“求索不辞万般苦,铸我坚盾扬国威”,每次杨永岗从厂房里走过,都会在这条标语前停下脚步。
2008年,杨永岗放弃高薪和出国的机会,带领研发团队来到江苏常州国家高新区创业,引进民营资本共同组建了中简科技,并开启了我国T700级以上碳纤维全面国产化的进程。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含碳量超过95%,柔中带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还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导电导热、屏蔽电磁等诸多闪光点,被业界誉为“黑色黄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除了广泛应用于交通、风电、运动设备等民用领域,更是在航空航天高精尖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简科技研发团队自创业以来,经过5年多的研发和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碳纤维碳化及石墨化的技术难点、痛点。据中航工业客户评价报告显示,中简科技研发的ZT7系列碳纤维与稳定性较好的国内能进口的日本东丽T700S级碳纤维相比,ZT7级碳纤维在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性能方面均表现出低离散系数,分别为1.96∶4.29、0.70∶1.05,系数越低,稳定性越好。中简科技的ZT7系列碳纤维在稳定性上完全优于日本东丽的T700S级碳纤维。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应用证明显示,中简科技自2011年开始提供ZT7H碳纤维进行型号应用评价,经过28个批次的积木式评价后,于2013年进入批量稳定应用阶段。
杨永岗介绍说,中简科技自主研发的ZT7系列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美国先进的战斗机所用的IM7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相当,在面内剪切强度、90度压缩强度等方面不相上下,特别在冲击后压缩强度、孔板压缩强度两项关键指标上形成了完全超越,现已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和最先进的战机上。

资金资源向人才聚拢
中简科技有一支长期稳定的国家级碳纤维研发团队,创业初期,杨永岗从山西带来了20人的博士、硕士和工程专家队伍,杨永岗既是团队的核心,又是这些博士、硕士们的老师。中简科技处处以人才为中心,无论是生产还是科研,无论是资金调配、资源配置都“因人而动”,人才在哪里,企业的关注点就在哪里,其他的资源就流向哪里,使生产要素配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十年磨一剑。他们已实现ZT7系列、ZT8系列、M40J石墨纤维的工程稳定化,研发生产的国产ZT7系列碳纤维成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唯一合格供应商,ZT7系列碳纤维产品唯一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8大型号,打破了发达国家对高等级碳纤维的国际垄断。
2016年,中简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净利润5983万元,根据公开数据,中简科技是国内唯一依靠高等级碳纤维盈利的企业。2016年中简科技获得国家高新工程贡献奖,杨永岗也获评“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中组部第二批“万人计划”专家、科技部“航空高性能碳纤维创新团队”领军人物。

敢于和世界级企业“掰手腕”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考察中简科技,他高度肯定了中简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成就,鼓励企业通过千吨线建设、构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占领行业制高点。“具有坚实技术基础和工程产业化创新理念的中简科技,完全有望和世界领先企业同台竞技。”干勇院士说。
去年底,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对中简科技自主创新予以点赞,他希望中简科技“真正把创新作为生存发展之本,努力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为推动江苏碳纤维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常州市委书记费高云表示,对于中简科技这样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常州市将以“店小二”的态度做好服务,全力支持中简科技整合业内相关资源,打造碳纤维产业地标。
“我们敢于和世界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掰手腕,瞄准的是国际碳纤维材料发展前沿。”杨永岗说,下一步,中简科技将以“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为思路,打造国际知名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推进构建碳纤维全产业链合作共赢生态体系,扩大碳纤维在风电叶片、汽车、轨道交通、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把碳纤维打造成江苏乃至中国的“名片”。
《人民日报》2017年7月20日13版

------------------------------------------------------------------------------

碳纤维是新材料界的宠儿,有“黑色黄金”之称,多年来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依赖进口。,碳纤维的强度是铝合金的10倍,而密度仅为其一半,在国防、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节能汽车等领域有着大量需求。但生产碳纤维需要经过30道工序,哪一道工序差了分毫都达不到使用要求。
300、T700指的是碳纤维的品级,通常以拉伸强度指标做为衡量标准。T300抗拉强度应达到3.5Gpa;T700抗拉应达到4.9Gpa。目前,只有12k碳纤维能达到T700水平
300777公司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商,具备高强型ZT7系列(高于T700级)、ZT8系列(T800级)、ZT9系列(T1000/T1100级)和高模型ZM40J(M40J级)石墨纤维工程产业化能力,并已成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商。

高性能碳纤维具有质轻、高强度、高模量、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抗冲刷及溅射以及良好的可设计性、可复合性等一系列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是火箭、卫星、导弹、战斗机和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必不可少的战略新兴 材料,因此长期被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所垄断和禁运。公司经过长期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国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经过严格的产品验证,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优先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公司目前仅有一条150吨/年(12K)或50吨/年(3K)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虽能满足已定型的航空航天型号应用,但由于产能所限,对新型号的拓展应用以及在风电设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民用领域的推广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大,将出现由于产能偏小而失去市场份额的不利局面。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1000吨/年国产T700级碳纤维扩建项目,待项目顺利投产后,公司产能得到较大释放,有利于公司对碳纤维其他领域市场的开拓

--------------------------------------

1、唯一一家替代进口材料的军工科技股
2、接近世界水平,现在还是个处女,含苞待放!
3、产能扩大6倍,业绩即将达到2元/股,流通盘只有4000万,可给80PE——160元,名正言顺!
4、国防装备如火如荼,N种类型军机的新材料,都离不开中简科技——枕戈待旦!
5、相比光威复材 最高市值,中简科技对应价位是95元,理所当然!
6、中简科技流通盘是光威复材的六分之一,最高总市值超过光威复材380亿合情合理!
7、光威复材上市后在2017年11月14日到99.13元——对应大盘反弹见顶后才收手,这一次大盘见底,反弹路途漫长,不可同日而语……
8、综上所述,中简科技——不可限量,100元以上轻轻松松,绝不动摇!

--------------------------------

歼-20隐身战机“下饺子”

全球航空航天工业中,有一种材料变得越发的至关重要,甚至已经成为衡量飞机结构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就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提高性能等特点,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近年来也逐渐在该领域成为一种主流的发展趋势。



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成熟,如今在飞机结构上的用量也在逐渐增大。曾有数据显示,F-22战机的复合材料使用量占到23%左右,F-35使用了约36%左右。重要的是,得益于中国在碳纤维技术上的突破,歼-20隐身战机也开始大量应用航空复合材料。而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制造的自动化趋势越发明显,我国一项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过去,不仅我国的复合材料大规模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国外对于我国自动化铺丝设备也是长期禁运。要知道,这是国外大型飞机制造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不仅具有超强的结构适应性,还可以铺放更大的复合材料构件。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相关技术进步飞快,西方对于复合材料铺丝机的禁运,已经从全面禁运转向大型自动化铺丝机禁运。
这可以说明的一点就是,我国的相关技术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随着我国多个大型飞机型号陆续诞生,对于大型自动铺丝机的研究和验证速度也随之加速,近日有关资料就首次透露了国产自动铺丝机的重要进展,并且指出“近几年发展迅速”,这也就意味着国产大型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机的投入指日可待。
自动铺丝设备
如今自动铺丝技术发展迅猛,在民用客机方面,波音 787、空客A350的机身机构都采用了自动铺丝技术;在军用飞机方面,F-22、F-35的翼身融合体、进气道等大曲率复合材料零件,也全部采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由此可见,高端的自动铺设设备是国外飞机制造的重要装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以说,近日国内所取得的进展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毕竟这个装备实在是太重要了。有网友评论称:“美国的三叉戟-2多老的导弹,都使用复合材料减重。这方面美国应用技术水平很高,而日本仅材料好。对于我国来说,也是急需这种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歼-20隐身战机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而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机可以全面满足飞机机身类复合材料构件自动铺放的要求。可以说,正是国内材料和装备的不断进步,才进一步确保歼-20战机的研制顺利进行,或许不久后也能看到歼-20隐身战机“下饺子”的画面。
俄罗斯人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国航空科技的发展不失为极大的跨越,尤其是在歼-20的设计生产过程中,中国专家与技术人员极大地扩展了研究领域的方向与目标,为新型武器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如今中国早已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重型装备,明天也将不再进口国外飞机。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