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量能渐变及 MACD 的共振

19-05-09 21:03 25387次浏览
mt199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25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mt199

20-07-22 13:37

0
本田 37 亿入股,宁德时代为何频获汽车巨头偏爱? 宁德时代又一次获得汽车巨头青睐。 这一次是本田。 17 日,据宁德时代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显示,此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 197 亿元,其中,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认购 100 亿元,珠海高瓴穗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认购 6 亿元,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认购 37 亿元,持股比例为 1%。 短短两个月不到,大众 11 亿欧元投资国轩高科,戴姆勒(奔驰汽车母公司)9.045 亿元入股孚能科技,新能源汽车热潮之下,电池企业已然成为汽车巨头们的热门投资领域。 可以说,电池逐渐成为了电动车博弈的重点,是各个 OEM 转型的抢夺高地。 本田为何看上宁德时代? 本田和宁德的合作,早有苗头。 在 37 亿入股之前,本月稍早时候,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还与宁德时代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围绕动力电池研究开发、供应、回收再利用等领域深化合作。 
本田汽车一直被外界称为汽车界的“技术宅”,尤其在发动机领域有买发动机送车段子,内燃机时代本田对整个行业具有巨足轻重的作用。技术狂人本田为什么会看中宁德时代? 整个汽车行业正处在“燃油时代”向“新能源时代”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纯电的路线,还有一条是油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技术。 不过本田转型新能源却选择了油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技术,与全球主流的插电式纯电汽车发展思路大相径庭。 本田 i-MMD 混合动力技术,可以理解只是过渡阶段的产品,包括本田在内整个日系品牌都极为热衷混合动力汽车,这项技术虽不是日系汽车首先提出,但将其发扬光大的确是他们。 当下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主流只有混动、插混、纯电这三种,本田大力发展的氢能源电池车型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氢能源比起纯电的同样也优势明显,具有能量密度大、零污染、可持续再生、加氢速度快、续航长等都是锂电池无法比拟的。 但储存、低温或者高温下如何运输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很大不确定性,尽管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相比燃料电池后期污染大,全球主流市场销量则证明这两款电池是当下最佳选择。 2019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 221 万辆左右,其中纯电汽车销量约为 163 万辆占 7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 26%。而氢燃料电池汽车 2019 年中国产量为 3018 辆,美国销量则约 2089 辆。 
本田入股宁德时代原因分两点: 1.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 宁德时代从 2011 年诞生起,就是奇迹创造者,用了近 9 年时间做到了行业第一,将自家锂电池产品覆盖全球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品牌,当前宁德时代最新市值为 4635.38 亿元,从 2017 年开始,宁德时代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冠军。 去年实现营收 457.8 亿元,同比增长 5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5.6 亿元,同比增长 34.64%;扣非后净利润为 39.15 亿元,同比增长 25.15%。 2019 年其营收为 457.88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296 亿增长 54.63%,宁德时代还将为特斯拉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 可以说宁德时代是 A 股当中的优质股,庞大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盈利能力,本田 37 亿认购并不意外。 2.本田需要宁德时代帮助其守住中国、欧洲市场 特斯拉的纯电汽车成功,在新能源纯电汽车领域市场份额本田几乎是零,全球车都在转型,本田内部无疑也处于摇摆状态。 本田迄今为止真正意义上电动汽车只有本田 e,是一款面向日本和欧洲车型,续航里程只有 200km,2020 年许多车型都进入到 600km 续航俱乐部,这样续航显然非常落后。 国内本田除了混合动力车型,能算的上纯电汽车只有与广汽集团联合在缤智平台上油改电模式打造的理念 VE1,续航里程为 401km,产品力放在今天同样属于行业末端。 新基建已经明确规定了将大力发展充电桩,随着内燃机逐步淘汰,插电式纯电汽车将会成为主流,同时国内和欧洲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本田大力开发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严格的排放政策下,相比纯电汽车已无明显优势。正在开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如无相应的基础配套,仅靠自身努力短期内也难以在中国、欧洲大规模投入使用。(据国外显示的丰田 Mirai 使用报告,行驶482公里所耗费的汽油价格约为47美元、氢燃料则为57美元,实际上目前氢燃料比汽油更贵) 2019 年本田在国内销量约为 155 万辆,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其第一大销售市场,但新能源技术却与国内发展理念相违背,本田需要做出改变来迎合政策和地区发展趋势,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拥有行业领先的三元锂电池研发和生产技术,本田与其开展动力电池合作也是当下最佳选择,同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也能让本田在动力电池价格上获得优势。 朋友多是巨头 除了本田本次 37 亿认购宁德时代股份并达成战略合作外,同其合作的很多都是全球知名车企,宁德时代有什么诱惑力让众多汽车巨头选择与其合作? 已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有:宝马、上汽、奔驰、长安、大众、沃尔沃、捷豹路虎、丰田、北汽、特斯拉、本田等车企。 宁德时代发家史背后最应该提到就是宝马,是宝马成就了今天 4500 亿市值的宁德时代。 同宝马的合作始于 2012 年,彼时的宁德时代还是刚刚成立不到两年的电池公司,创始人曾毓群和其团队之前虽有过消费类锂电池研发经验和为苹果电池代工经历,但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完全是个陌生领域。 华晨宝马的首款高端纯电动车之诺 1E 的动力电池系统由宁德时代和宝马共同开发,由宁德时代代工制造。尽管之诺 1E 销量比较惨淡,但这次合作还是对宁德时代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与宝马合作有了一个高起点,同时也有了进入国际车企供应体系机会。此后通过不断投入研发、扩大产能、降低行业电池价格,宁德时代不断获得国际巨头车企认可。 除了电池售价低、续航长、产能足是宁德时代的制胜砝码,铜铝复合柱、单体电芯导电片、三元体系低阻抗技术等均为自主研发,凭借这些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在动力电池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 2019 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宁德时代还推出了 CTP 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由于省去了电池模组组装环节,相比传统电池包,CTP 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了近 15%-20%,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减少 40%,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了 10%-15%,生产效率提升了 50%,增加续航里程同时将大幅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 和宝马的合作只是宁德时代一个上行契机,真正让其获得国际汽车巨头青睐则是自身坚持开发动力电池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 动力电池一哥之争 比亚迪、宁德时代谁是动力电池一哥? 相信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目前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谁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还难以预测,但可以确定,宁德时代代表的是三元锂电池一方、比亚迪则代表磷酸铁锂电池阵营。 2017 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被宁德时代超越,截止 2019 年宁德时代占据 27.87% 市场份额,比亚迪市场份额只有 9.52%。 由于比亚迪动力电池在过去一直是自产自用的封闭生产运营模式,虽然使用成本会降低,份额降低也是必然结果。
 宁德时代的快速成功,除了前文提到的研发和技术优势,抓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风口也是成功因素之一,补贴政策的进一步收紧,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及续航里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补贴,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者们只能不断增加电池体积和密度来提升车辆续航,宁德时代的主营核心业务就是三元锂电池,而三元锂电池优势就在于能量密度、抗低温、续航里程长等优点。 当大规模市场应用后,三元锂电池安全劣势也陆续爆出。 这两年第三方大规模充电站推向市场后,市场已不再盲从车辆续航里程,特别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问世后,对安全性讨论更加激烈。要续航还是要安全,这也是新能源电池行业激情退去后的引发新一轮思考。 经营结构上,完全是两家不同的企业,比亚迪是汽车全产业链研发、数码代工、半导体等综合性公司,而宁德时代则只专注于单一汽车动力电池。 为防止市场份额差距进一步被拉开,今年五月,比亚迪宣布将动力锂电池模块向新能源汽车市场供货,目前已传出福特汽车、广汽集团、一汽集团等品牌正在洽谈动力锂电池的合作事宜。根据目前比亚迪产能,就算达成合作前期预计也只是小规模供货。 超级动力电池问世之前,动力电池一哥之争将继续,但没有定论。同时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谁更安全之争也将持续。 小结 宁德时代奇迹般成功不是偶然,获得车企青睐也不是运气,靠的自身在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本田 37 亿入股除看中盈利能力,也是想通过电池的领先优势占据未来更多优势。 但宁德时代传奇终究也会有下行的一天,并不是就从此高枕无忧,随着比亚迪电池供应市场,大众收购国轩高科,戴姆勒入主孚能,未来动力电池选择商将会更多,宁德时代一家独大局面也预计会被打破,同时松下、LG 这些外部电池企业也在觊觎其份额。 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电池需求也会进一步提高,竞争对手的增多,对宁德时代是机遇也是挑战。
mt199

20-07-19 21:29

0
也许杉杉股份对LG偏光片的资产收购只是一个前菜,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杉杉股份的第一大销售对象是15% 公司官网也确认过这个事,未来 杉杉股份和 LG化学在锂电池行业的深度合作,达成也许杉杉股份对LG偏光片的资产收购只是一个前菜,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杉杉股份的第一大销售对象是15% 公司官网也确认过这个事,未来 杉杉股份和 LG化学在锂电池行业的深度合作,达成全方位战略联盟共同扫荡锂电池国内市场份额,也未尝不是不可能的事。全方位战略联盟共同扫荡锂电池国内市场份额,也未尝不是不可能的事。 

波动其实是双刃剑,它会带来浮亏,也会带来浮盈。 因此我们大家都需要掌握一个重要的技能,那就是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让自己的财富从波动中受益,而不是在波动中受损。 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判断风险。投资产品的不确定性和波动在最坏的情况下带来的损失能有多大? 寻找戴维斯双击的样本,72DAY的qty1变轨正向强波动+DMA的dif长期上方缠绕后的拐头一路绝尘。。。
神股马勒个股

20-07-19 17:25

0
辛苦哥们分析研究这么多有关新能源电池的信息,上周持股被套 所以本周好好研究了一下,搜索到哥们这么详细的帖子。感谢!受教很多。
根据近期走势热点 还是 宁德 和杉杉呀,。。,比亚迪股价跌幅较大,我买的是国轩 吃个15%的套。。
mt199

20-07-19 16:43

1
在投资中心态的控制也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谨守自己的能力圈!我一直的理念就是股在精而不在多,你无法研究完市场所有的牛股,但是保证你手上持有的股票有很大的价值就行了,我见过许多人到处跟人打听牛股,股票很多,其中也不乏大牛股,但是最终成绩并不好,因为股票多了反而做不到专注,不专注就无法深刻理解股票的核心价值,导致造成猴子扳苞谷,扳一包丢一包,最终收获甚少!
我见过很多人,也和不少朋友交流过,我发现很多事情不是要做加法而是需要做减法,一些朋友嘴上谈价值投资,但不去研究公司的本质情况,花时间去调研公司,而是天天研究K线怎么走,破线是否减仓,压力位置在哪里,甚至把每天开盘的时间都花在如何研究做T上去了,反而本末倒置!其实做技术也有很多牛逼的人,做技术就做技术,做基本面就做基本面,二者相交反而会适得其反 。

看到一个问答贴,意思是08年以10万元买入腾讯控股,折算到今天复合收益是多少?正确答案,加回分红以及汇率折算,合计约是2136万元,共计涨幅是213倍。投资永远没有后视镜,但假如能穿越08年,我自己10万元肯定是有的。我记得08年那会儿我也买了一套房,买入价是30万,现在大概能卖100万,我当初首付是6万元,假如持有至今,折算下来自有资金大概也有13倍左右的回报率,远远及不上腾讯200倍以上的回报。更甚者,包括北上广深的房子也跑不过吧?!
这就是优质股权的魅力,可能大家也会质疑,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像刘元生买入万科,段永平买入网易,茅台这样长期持有的,这样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但对我们股权投资者来讲,我们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决心和耐力去坚持,我们甚至可能会买到康美,康得新,乐视这样的价值毁灭公司。
难道就因为有这些困难,我们就有理由去投机或者高抛低吸吗?在我这里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要承认我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我们不用去单独集中持有一个公司。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相对分散去买入,以后可能是一个优秀股权的公司。如何拥抱优质股权穿越时空?这里边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现在去面对,去解决。
其一,尽快树立正确的认知,这种认知来自于持续正确的学。股权投资者和股票交易者,在不同认知的角度下,在一天,不会有任何变化,在一年,彼此之间变化也不大,但是在五年和十年,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无法跨越的差距。这一点,我个人是比较有体会的,在我正确树立投资这五年的时间,我和我身边一些不做股权投资人的比较,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差距,我相信再过五年会更加明显。
其二,就是认知如何变现的问题,认知的变现,取决于学的变现,学的思维悟性,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一直在和朋友们坚持分享的底线思维。
其三,就是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我们如何面对投资当中证券波动带来的困惑,在短期损失的恐惧和巨大财富膨胀后带来的一些认知偏差,这也是对长期持有股权的巨大考验,我们总会被一些牛市或者熊市吓倒,而抛弃掉手中的股权,但实际上假如我们能以超前的历史眼光回顾现在,可能每一次的操作都会带来对财富毁灭性的打击。优质股权一直是这个世界,最具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只有它才能将复利效应演绎彻底。我们的股权投资,不用单吊一只股票,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常识去判断未来,去寻找一些已经领跑赛道的公司。假如说我们的资金量不大,我们可以分散到5只,我们以这5只里面可能只有一支能有100倍以上的涨幅,这五分之一的100倍实际上也已经能超过99的普通人吧。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股权的威力,所以朋友们能越早认知越好,虽然未来的路和对公司的判断,我们需要更多的去跟踪去学,但其实更多的就是克服人性,相信常识。
我们一定要抱紧这个世界上最具有威力的股权。有了这个思维并能坚持不懈的人,其实已经注定是富人了
mt199

20-07-19 15:37

1
第一,险资允许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提升:从30%升高到45%。
本政策对市场情绪上的意义大于实质性的意义。我们要注意看每次保险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修订的时间:2004年10月25日保险资金获准入市,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仅5%;2007年7月17日上调至10%;2010年8月5日上调至20%;2014年2月19日上调至30%;2020年7月17日上调至45%。每次都是股市的底部和上涨的中段,长线资金入场配置,毫无疑问是利好。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本次暴跌的开始,就源于XXX会监管配资和银行资金流向,该会在为市场降温这件事上,冲到了第一线。随着市场走弱,该会本周末却站出来,引入增量资金,释放利好信号,解铃还须系铃人,相信该政策对情绪的改善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基金行业允许重组和明天系旗下金融资产大量被托管。
2019年,我们提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2015年就有,从本质来说,就是去产能,减少供给。那么什么叫做金融供给侧改革?显而易见,减少金融机构,促进金融机构兼并重组。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顶层设计方针,会里面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方针做实。从银行可能被授予证券牌照,打造旗舰级头部券商,到本周末的证券投资基金兼并重组新政,本质上来说,都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细化方针。
国企改革、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牌照增加,这是资本市场最具想象力的题材和热点,毕竟,改革是我国解放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至于天明系资产被XX会托管,我觉得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延伸。毕竟民营金控公司喜欢乱搞,会增加资本市场的风险。把这些民营资本的优质资产收编重组,反而可以提升金融公司的实力,这是好事。
这次出手被托管的,从券商、期货到保险,全部是明天系旗下的核心资产,用民营资本做试点,将打响改革的第一枪,合情合理。小券商合并有想象空间,小保险合并也有看点。该事件,是利好!
第三,产业利好:宁德时代197亿大额定增落地;立讯精密出手收购纬创,进军苹果产业链代工,直接与富士康竞争。
宁德时代这次定增,无论是参与机构的华丽程度,超高的定增价格,还是本田资本的介入,都让人眼前一亮。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资产,未来产业趋势向上,拥有核心技术,卡位黄金赛道,这种公司只能用一句话,抱牢就完事了。
立讯精密,实话实说,我是比较欣赏董事长王春来的,一个初中毕业的打工妹,创造出一个4000亿市值的消费电子大帝国,不容易。从立讯精密管理人水平和过去的历史业绩,相信本次收购,会助力立讯精密长期投资价值的提升。
总体来看,政策面暖风频吹,产业资本丝毫不惧风险,大幅加仓头部核心资产公司,目前这个时点,是没必要看空的。未来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逐步落地,头部公司的生产力逐步释放,券商行业的ROE也会逐步提升和改善,股价自然会随着公司价值的提升水涨船高
mt199

20-07-19 14:36

0
 淘股吧:  陆楠楠  原创于2020-07-19 08:02只看该作者(-1)  利好永兴材料!永兴间接供应宁德时代,而且  002756  有自家矿,所谓家里有矿,吃喝不愁!就看主力周一能不能封板了!这是最后的上车机会了!努力吧主力

@陆楠楠 对标  002240 威华股份哈。
mt199

20-07-19 10:47

1
我是一个坚定的左侧交易者,对于电力电池这种涨幅巨大的热门行业,我只会在它深度调整后才介入,类似于2019年下半年的白酒行业我是肯定不会介入的,但当时我密集地研究了几家白酒企业,2020年4月份的白酒行业我却又愿意介入,因为它们经过了大幅度的回调。目前新能源行业的个股似乎也要开启又一轮的调整之路,正好借机研究一下动力电池行业。
说起新能源电池行业,早在宁德时代上市的第二年,我小仓位买过一点,但当时内心始终不太喜欢这种资本性支出太大的行业,所以没持有多久就卖掉了。
近几年类似的股票如立讯精密东方雨虹等屡屡走出大牛行情,我不由得也在思考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否需要修正一下,在融资环境逐渐回暖的大背景下,其实也可以参与一下这种类型的股票,既然高瓴能投宁德时代,我们为什么不能投这个行业的公司呢?虽然自由现金流差一点,只要控制好仓位,并且在合适的时机(在低估值时提前潜伏,或者经过深度回调后、风险释放充分的前提下)介入,风险其实不大。
这次聊下亿纬锂能这家公司,之前从未对新能源行业做过太深入的了解,这次正好学一下这个行业的一些知识,以龙头公司作为切入点。
不同于宁德时代专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亿纬锂能的产品涉及的领域更广,包括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消费电池主要服务于消费与工业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智能表计、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联网、智能穿戴、电动工具等,动力电池主要服务于动力与储能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叉车等工程器械、电动船舶等领域,以及通讯储能、电力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等。
看了一下公司的财务数据,其实不算特别优异,市场高度认可这个公司的逻辑应该是看中新能源电池的巨大成长空间。
我们还是先简单梳理一下财务方面的一些信息,心里有个底,现金流并不算特别好,过去5年收现比在0.8左右。

19年的有息负债状况还比较好,货币资金为20.97亿,短期借款5.188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552亿,长期借款1.34亿,合计13.08亿,远低于货币资金。但要注意,这是因为19年5月公司定增募资了24.67亿才有这个有息负债状况的,也就是说公司经营层面的现金流状况其实是没有这么好的。
至于业绩不用说了,正是意料之中的高速增长。

这个业绩里有一个现象需要简单说明一下,就是19年利润增速要远高于营收增速,原因是公司投资的联营企业麦克韦尔19年的业绩非常好,这个麦克韦尔是做电子烟雾化器的,近几年受益于国外电子烟的景气度上升,业绩大幅增长,亿纬锂能目前持有该公司37.55%的股权,在2017年7月之前,麦克韦尔是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后来转让了部分股权,每年都有转让股权的投资收益,另外也有由于麦克韦尔的业绩大增带来的投资收益,而19年确认了高达8.22亿的投资收益,占了归母净利润的一半以上,导致公司19年的利润非常高,18年投资收益为2.98亿,如果把对麦克韦尔的投资收益都剔除掉的话,18、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6.98亿,增速为155%,可见公司的内生增长速度仍然很高。
财务方面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重点还是关注业务方面吧,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未来继续高速增长的确定性到底高不高才是股价能否继续涨的关键。
公司之所以能保持业绩长期稳定地增长,在于公司每次拓展产品线都很成功,比如,2014年公司耗资4.4亿元,收购麦克韦尔 50.1%股权,布局电子烟行业,当时麦克韦尔本来是公司的下游客户。2013 年开始研发扣式电池,切入三星供应链,近年又切入TWS电池。
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内生的电池业务,另一个是投资的麦尔韦尔的电子烟业务。
电池业务包括锂原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目前这两种电池贡献的营收大概在3:7。

锂原电池是指以金属锂为负极,不可充电的一次性电池。根据正极材料不同,可分为锂亚电池、锂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锂铁电池。其中锂亚电池是公司锂原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接近90%),常用于智能仪表、汽车电子等领域。近两年公司开发ETC、智能计表方面的业务,业绩取得快速增长。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终端设备对锂原电池的需求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另外,TWS耳机也是公司锂原电池一个重点发展的方向,2020 年3 月公司拟耗资 11.6 亿元,扩建 2亿颗TWS 电池,建设期 2 年,预计 2022 年初将满产,2021 年产能预计 1.8 亿颗。
动力电池方面,目前规模还比较小,营收只有45亿,和宁德时代差距非常大,但正是由于基数小,所以在增速方面是要高于宁德时代的,17~19年锂电子电池营收增速分别为:67%、126%、43%,2019年市占率最大的是宁德时代,约占28%。

2014 年公司正式开始发展动力电池,主要方向为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圆柱,2018年三元圆柱转至电动工具,研发投资重心转至三元软包、三元方形。目前公司动力电池主要出货仍是 LFP,2017 年公司 LFP 装机只有0.21Gwh,排名第七,市占率 1.2%,三年时间公司已成长至行业第三,装机量达到 1.77Gwh ,市占率已达9% ,已经进入戴姆勒和现代起亚的供应链。
产能方面,对比动力电池19年的产能和未来几年的产能规划可以知道,未来三年仍然能快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增量产能会密集释放。

前面说过,虽然公司能享受行业红利,公司的业绩高速增长,但对于涨幅巨大的热门行业,我只愿意在深度回调后才考虑介入,这样才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文章最后重申这一观点
mt199

20-07-19 10:05

0
今年高瓴资本定增的几个票,你关注了吗?
2/13日,独家包揽凯莱英定增,出资23亿,单价123.56,锁定期18个月。
3/26日,12.42亿拿下华兰生物子公司华兰疫苗9%的股权,将分拆上市。
5/12日,定增骨科赛道凯利泰,出资3.9亿,单价18.73,锁定期18个月。
6/16日,定增建筑行业广联达,出资15亿,单价50.48,锁定期6个月。
6/19日,认购牙科赛道国瓷材料,出资6.45亿,单价20.67,锁定期18个月。
mt199

20-07-19 09:24

0
水灾助力行情延续,兼聊比亚迪 
  这个周末重点搞明白了两件事。一是放水是如何造就靓丽的经济数据和华丽的K线;二是现在的股市到底贵不贵。
  第一个问题理论比较复杂。简单解释就是,当经济出现悲观(也就是经济危机)时,往往出现有钱的人不花钱,想花钱的没钱花。大家都尽量不欠钱,存现金。这时候依靠信用建立起来的价值部分就会破灭,导致企业没钱发工资也没钱赊账维持生产,整个经济链条就断了。
当年没银行啥事,所以那时的金融数据变化不大,只记得4万亿。而今年财政发力主要体现在发债和降税,不过这只是一部分。现在由于投资基金的兴起,类似国家集成电路产投基金这类实质上逆势投资的水流存在,单纯看国家放水了多少万亿其实是很难看出市场流动性到底有多少的。因此今年虽然没有4万亿,但实际水量应该远超这个数了。
  政府由于发债拿到钱,迅速拿去采购,干工程,这样相关企业就获得流动性,资金从债务转为企业现金流。部分行业的企业因为政策引导把钱拿去投资,实现了资本扩张,有些扩张经过一定周期后就反映为利润或者经济增加值,而投资本身就是增加值,这样经济数据就不会差。另一部分拿去付工资,源于政府或企业的负债就变成了个人现金流,这样就业与消费也不会差。由于今年对小微和重点行业的债务减免,有些资金基本没有成本的流动着。有些原本因为准备金锁定的流动性,在特殊时期被释放出来,成为放大货币乘数的条件。
  所以,尽管我们今年没有看到多少万亿的放水计划,但实际与历次危机相比,水量应该是数倍之巨。上周社融数据出来,基本上为当前行情再次助力。

  从经济学家的分析和统计看得出,从放水到股市上涨,一般有1-3个月的滞后期,而收紧流动性也是同理。
  中美都是从6月份才开始小幅收紧流动性,但与3-5月相比还不足以逆转。  所以在宏观层面,目前的行情还真不是什么减持、喊话能够迅速降温的。
  我原本觉得这波放水流会类似2019年那样,一波情绪完结,随着机构获利抛盘的增加就逐步冷却了。不过最近两周各种公司公布业绩看,着实吓我一跳。翻看熟悉的公司,大部分都是100%+的业绩增幅,就连上千亿规模的企业,最少也是50-60%的增幅。当然,我关注的那些公司也基本属于当前根红苗正,涨势不错的股票。
  虽然现在新兴行业估值已经很贵:
  但如果发生了这个循环:
  企业估值就变成了可以溢价的产物,机构投资就不会纠结于静态PE如何,而会去关注什么时候企业盈利增速出现拐点。
  结合前面放水的理论看,滞后约一个季度的政策投入,2季度没有看到明显收紧,这就保障了3季度大部分行业的高景气。3季度持续政策支持,又会造就4季度高景气。看样子为了实现小康之年收官任务,有些事还真可以容忍,只不过看破不说破而已。那3季度政策会不会发力呢?看看当前水灾就应该心里有底了。  企业层面也很配合。一般在会计处理上企业有很多可以收放利润的地方。2018-2019很多优质企业暴雷,说不定就是在洗澡后等待一个翻身的时机。很明显今年就是机会,所以不排除今年半年报中很多企业调整盈利预支了股价。
  从美国发展看,2018年初曾经出现过一波企业盈利下滑引发的调整,后来因为科技企业别是云计算方向盈利超预期特又拉了回去。然后是川普开始放水继续拉一波,再往后就变成无法撼动的“固收牛”。
  如果哀股仅仅是因为流动性边际收紧而企业盈利扩张,或者股价高估但债券利率依旧很低,这两种组合都不足以撼动目前上涨的趋势。
  本轮上涨的高景气行业,大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为什么这些行业会高景气呢?我发个图:
  很明显,这叫国产替代。国产替代既有如华为手机主动崛起的替代,又有毛依战世界单边主义风气的被动替代。我开始关注 $立讯精密(SZ 002475 )$  是这样给他做笔记的:

  就跟口罩一样,以前不做不是因为不能做,而是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而一但脱钩发生,需要不计一切代价自己干的时候,成本与效率就不重要了。这种发展不但催生大量新的投资确保经济数据可观,同时拉动了就业与产业发展。另外,随着沿海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和国际投资方面,也会收获许多,整个经济结构会更加均衡。
  因此当前很多股票看起来很贵,但是距离美股估值来讲,我们千亿以上的新兴行业公司还太少。从近期大量申报的科创企业看,很多医药公司在大量上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个方向中国赶超的速度也会加快。
  周末在一个聊车的网站看到比亚迪汉的介绍,瞬间激发了我研究的兴趣。经过大量测评资料的阅读,我感觉比亚迪汉有可能媲美2014年的华为MATE7,一代国产神车的崛起。
  在华为MATE7之前,国产手机根本不敢挑战3000元价位,但一个时代就从那悄悄开始了。华为公司也正式从老百姓不熟悉不认识的2b品牌成为2b2c的国货之光。 假设一切按我设想的故事发展,一个含有最先进电子产品生产线和最爆款国产神车 

琳琅满目的特斯拉产业链特斯拉产业链是近期热点投资话题,我上大学时特斯拉刚兴起,那时特斯拉不像现在有口皆碑,而是充满争议。但是,
1、争议是必然的,一个特斯拉起来了,这几年有无数个类似的电动车企业倒下,风投第一是风险。
2、竞争:无论是画饼的乐视,还是走高端路线的蔚来,亦或是跃跃欲试的恒大,都希望在汽车市场分一杯羹。
但成功的只能是少数,因为汽车产业链及其复杂。传统汽车竞争格局基本定调了,电动车上市必会受到传统汽车的打压,因此特斯拉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公布且开放了绝大多数专利,其核心是让电动车赛道有更多玩儿家把市场做大。
3、时机:风投很重要看的是创始人,因此风投和一般投资者关系不大。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应该在赛道柳暗花明时涉足最为保险,哪怕没有赚到前期的利润。要知道红杉、高瓴这样的投资资本投资一堆赛道真正能成功的也只有少数。
马斯克的地位和乔布斯有的一拼,是创时代的人物,Model3的大获成功,使得特斯拉的营收更上台阶。2018年全年特斯拉收入达214.6亿美元,净利润从2017年亏损19.6亿美元缩窄至亏损9.8亿美元。业绩拐点出现了,才是一般投资者入场的时候。
4、Model 3 在美国的销量超越同类型的宝马5系、奔驰E级、奥迪 A6等传统豪华燃油车型,全年销量超过14万辆,市占率达35.7%,成为2018 年美国中型豪华轿车市场冠军。
5、限制特斯拉的是产能,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开设超级工厂,总算是以最快速度解决产能问题。预计2020年即可年产15万辆
特斯拉当下的市占率以及未来的产能释放,同时加上和中国的深度合作,以后很多零部件采购会偏向中国企业。这给国内上中游的汽车带来了机会。
产业链根据生产环节和生命周期,可分为四大部分:
上游-资源:主要由金属资源锂矿、钴矿、稀土矿产类等企业组成。
中游-三电:主要由电池材料、电池、电机、电控等环节组成。
下游-整车生产与销售:主要由主机厂、批发零售体系组成。
后市场-汽车充电、运营、报废回收:主要由充电桩制造与运营、整车运营(、电池回收等企业构成。
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特斯拉产业链的相关企业。
能源产业链最重要的就是上游和中游,在这些领域,全球前十的公司,中国都占了一大半。
受退补政策的影响,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在130万辆左右;按照规划2020年将达到200万辆,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00万辆,行业长期将保持向上。特斯拉来中国一方面是产能,另一方面是控制成本。我们现在已经拥有全球最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和最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投资方向:
特斯拉国产化之后,选择大的供应商是趋势,因为规模化之后,在保质保量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鲶鱼效应凸显,对于特斯拉的大型供应商投资机会可不再局限于特斯拉,而是全球电动车产业链的订单将纳入中国企业。(宝马、大众、丰田纷纷加快新能源汽车投产)
因此,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首先要关注的是电动车高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首先是围绕动力设备展开。
例如: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拥有全球近40%的份额。
做锂电池设备的先导智能,也将获得收益。
其次是重要零部件,
隔膜的恩捷股份,市占率接近50%
做负极材料的璞泰来等等
企业众多大家可以自行梳理。
然后是直接受益的配套商:
例如拓普集团旭升股份等包括内饰件、减震及轻量化产品供应商。
最后,可以关注的是确定性大的细分行业龙头,例如,充电桩
同时根据最新的国家“新基建”投资计划,新能源充电桩纳入其中,未来的想象空间可想而知。特斯拉预计2020年在中国大陆的超级充电桩新增4000个以上,该数量是过去5年建设总量之和。
风险:
1、目前国内新能源供应链中核心的锂电池产能还是过剩的。按照规划产能,预计2020年国内锂电池产能将超过200GW,可以满足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电需求,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明显。
2、特斯拉为降低成本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动力产品,可能直接抢上游生意
3、在补贴全面退坡和传统龙头车企全面电动化的背景下,新能源车产业链需求与降本压力齐升,机遇与挑战并存。
陆楠楠

20-07-19 08:02

0
利好永兴材料!永兴间接供应宁德时代,而且 002756 有自家矿,所谓家里有矿,吃喝不愁!就看主力周一能不能封板了!这是最后的上车机会了!努力吧主力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