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0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1通常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
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 黄元吉 (修道者)解释:
古云:“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原是药王。”又曰:“穷取生身受命初,莫怪天机都泄尽。”由是观之,足见受命之初,浑然天理,无有瑕疵,彼说美说恶,说善说丑,皆为道之害也。夫大道究何状哉?在儒家曰“隐微”,其中有不睹不闻之要;释家曰:“那个”,其中有无善无恶之真;道家曰“玄关”,其中有无思无虑之密。大道根源,端本于此。一经想像,便落窝臼;一经拟议,便堕筌蹄。虽古来神仙,赞叹道妙,曰美曰善,要皆恍惚其象,非实有端倪。盖以为善也,就有恶对;以为美也,就有丑对。又况美在是,恶亦在是;善在是,丑亦在是。此殆后天阴阳有对待,有胜负参差,而非先天一元之气也。故太上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是知人不求虚无一气,而第言美之为美,善之为善,是亦舍本而逐末也。
3 本人理解有比较才有差别,那个比较就是分辨心,攀缘心, 首先是有了自我意识的存在
儿不嫌母丑,是因为母亲是自己人,是自己的本源,自我意识无形中已经扩大到家庭成员。
无我 无他 ,天人合一,境界的提升,先是去除自己的成见,处一室,以我为中心,有前后左右 上下远近,如果你化生虚空,何来前后左右,上下远近?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悟道是在溯本归源,科学是在追求精确的细化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思想意识已经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善已经升到慈悲,无为就是不去干涉客观规律的运行发展,你认为对的,更上一层次分析也可能是错的,就像特朗普,为美国利益优先而四处出击,缺破坏了全球的经济体系,有对错吗?立场不同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更好的说明了这个大道原则
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德经是道家必修的心法,也是千百年来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