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5天的趋势》
赚钱效应/亏钱效应/情绪周期/节点/冰点/择时/节奏,99%的意思是相同的。
目的都只是找到那个买进去马上第二天赚钱兑现的点。第二天能够赚钱兑现,才称得上有可能的第三天,第N天的延续。
当天买入,第二天上午盈利卖出,这1.5天趋势就做对了。
启动板买入,主升浪N板后见顶砸,其实也是这1.5天趋势的放大版,只是这是顶级模式。(印象中这种手法新一最明显,席位次数最多)
0
《微操》
这个市场有两种赚钱方式,一种是靠理解力赚钱。一种是靠概率赚钱。
靠理解力赚钱的是主观派选手。高手把盈利做到极致,一般人把亏损无限放大。
靠概率赚钱的是客观派选手。典型就是北京炒家,只有选股有有主观性,买和卖都是无脑。
华鑫上海分把炒家这一套搬去做了AI。主观做好股票池和择时,其他的把机器开好就可以,第二天再手工卖点。
客观+主观=1
主观占比强,客观占比就弱,反之亦然。
似乎,一般人的可模仿的操作方式,只能是炒家的模式。这是由于不可避免的理解力缺陷决定的。
真的,几年下来看了成千的帖子,贴单的做到操作自随心的,只有92科比一人而已。帖子里爆亏的选手,大起大落的选手,稳定亏损的选手,几乎全部都是主观派选手。
实在是主观派要求的微操水平太高了。事实上,目前论坛45°的曲线选手,几乎都是客观派。
0
“操作自随心”
养家老师的这句话,看帖几年了,终于在92科比这里找到了答案。
我们眼中的神来之笔,对他来说只是信手拈来探囊取物家常便饭。
这得多xxx,才能练就如此造诣啊?
最顶级的高手,是主观派高手。看了他的单子,证明这句话没毛病。
0
《点板》
2014年,5连板+总共73支票。
其中,
实体板启动的,只有11家。
点板启动的,有62家。
点板占了85%,比重这么大,有点吃惊。
这么多重大
资产重组?收购?基本面大事?
2019年,5连板+总共126支票。
其中,
实体板启动的,有98家。
点板启动的,只有28家。
点板占22%,这个比重,几乎和2014年完全倒过来了。
这是为什么?代表进步?
0
每次大家受重伤要空仓的那一天,炒家老师就把仓位提到了重磅。每次节奏都与大家相反。譬如昨天。
譬如大家都偏向节前收手,节后再战。炒家老师异常坚定看好节前重仓,节后无便宜买点。
譬如之前对牛市的看法,对中信和建投的的看法,对国联国金的看法,对注册制的看法……
等等等等,当时听着都跟我们接触的某号某吧某顺某财推送的文章观点都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标新立异。
至少,现在回看,都没有发现有错。
对事情本质理解,少有人及啊。
0
《短视》
昨天只看到了
券商饭煲的机会,而从未考虑今天的确定性接力机会。
和科隆那天类似,归根到底无法克服内心恐惧/理解力不够/不够客观。
0
总是把仓位上满。
这一定是犯了急躁的错误,在标的上做了妥协,试图套利,短视,得不偿失。
错误在于丧失了主动权,第二天没有仓位去推真正的模式票。
而模式票是那只不得不涨的票。
如今天的双良,山东波纤,金刚石。
昨天全仓买浙商饭煲,今天错过。错过就是错误。
0
交易系统(模式)=选股+买+卖。
选股,为第一要素。亏钱的这一步不过关。
买点,为第二要素。包括日线级别和分时级别。选股不好买点好,会怎样?
卖点,为第三要素。同买点。
退神的卖点一流。但是谁愿意/能等到并且抓住这个日线叠加分时都是最佳的卖点呢?
0
好的买点都是在你恐惧的时候。
如昨天的科隆。
昨天的客观表现:开涨停,换手7%,1.1亿。
昨天的主观判断:开太高,冲天炮太危险,还是等下杀几分钟回封再打。理想的是一字盘中开板打回封。
结局,本人的主观等于YY。还是要做一名客观派选手,纯化跟随的手法。
0
<客观>
一个交易模式是主客观的总和。
客观多一点,主观就少一点。
以炒家举例:
1.买点:大票如
比亚迪之类,他仍然选择打板。要知道这种大票很多人都是半路的,难道他主观上半路看不出来有大概率会涨停吗?
2.卖点:几乎开盘15分钟内就卖完。格局,日内分时高点,板块和大盘强度,等等这些需要主观预判的,他都通通放弃了。
总结,炒家的操作是1成主观,9成客观,跟量化打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