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新概念空间站

19-04-25 11:13 959次浏览
鳩把刀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讯4月23日消息,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4月23日-4月24日举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空间工程部部长张兆勇做了《蓄商业航天之势,促太空经济发展》的主旨报告。

张兆勇表示,太空产业并不遥远,从目前与太空产业的密切程度来看,核心产业是密切相关的高科技产业,经济的高投入与高风险性,价值的强带动性和扩展性等特点。
其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相关的产业包括火箭、卫星、空间站等广义的空间飞行器制造,空间系统的地面终端制造以及发射场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应用产业,包括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空间站应用、空间科学实验等。三是太空资源开发产业,利用太空环境与资源进行的产业活动,包括太空农业、太空旅游、太空制造等。衍生产业主要是指与太空相关的法律、金融、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
“太空产业将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太空经济和产业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张兆勇表示。
从目前美国航天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政府投入和市场收入的比例格局由之前的1:3变为1:4,收入部分逐年上升,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由2857亿美元增长为3831亿美元,40.2%的增长,贡献最大的卫星应用产业。
据美国统计,80多家靠天使投资的新型航天企业成立,投资新型航天公司的数量增长到55家,标志着大量资本正在涌向太空领域。
目前,太空产业近期盈利点主要源自太空运输与卫星应用,随着商业发射服务需求的增加及低成本运载系统、新型卫星平台等航天研制的推进,太空基础产业领域的盈利空间将不断扩大。
“我国商业航天正在转型升级,商业航天显现出潜力,也是培育太空经济的重要手段,商业航天可以为航天发展 提供良好的牵引力和聚集力。”张兆勇表示。(崔玉贤)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鳩把刀

19-04-25 11:58

0
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未来中国空间站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多个方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为推动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太空延伸,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目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稳步推进,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已经完成,各系统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正(试)样研制及试验。根据计划部署,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支持开展大规模多学科的空间科学研究、技术验证和空间应用。(完)
鳩把刀

19-04-25 11:53

0
讯4月23日消息,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4月23日-4月24日举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空间工程部部长张兆勇做了《蓄商业航天之势,促太空经济发展》的主旨报告。
张兆勇表示,太空产业并不遥远,从目前与太空产业的密切程度来看,核心产业是密切相关的高科技产业,经济的高投入与高风险性,价值的强带动性和扩展性等特点。
其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相关的产业包括火箭、卫星、空间站等广义的空间飞行器制造,空间系统的地面终端制造以及发射场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应用产业,包括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空间站应用、空间科学实验等。三是太空资源开发产业,利用太空环境与资源进行的产业活动,包括太空农业、太空旅游、太空制造等。衍生产业主要是指与太空相关的法律、金融、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
“太空产业将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太空经济和产业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张兆勇表示。
从目前美国航天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政府投入和市场收入的比例格局由之前的1:3变为1:4,收入部分逐年上升,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由2857亿美元增长为3831亿美元,40.2%的增长,贡献最大的卫星应用产业。
据美国统计,80多家靠天使投资的新型航天企业成立,投资新型航天公司的数量增长到55家,标志着大量资本正在涌向太空领域。
目前,太空产业近期盈利点主要源自太空运输与卫星应用,随着商业发射服务需求的增加及低成本运载系统、新型卫星平台等航天研制的推进,太空基础产业领域的盈利空间将不断扩大。
 “我国商业航天正在转型升级,商业航天显现出潜力,也是培育太空经济的重要手段,商业航天可以为航天发展提供良好的牵引力和聚集力。”张兆勇表示。(崔玉贤)
鳩把刀

19-04-25 11:45

0
利好航天发展
华夏财经v

19-04-25 11:35

0
利好天银机电
鳩把刀

19-04-25 11:34

0
天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昨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空间站研制进展视频,并在北京举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庆祝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
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迈进“空间站时代”,正在全力进行空间站研制建设。2022年前后,中国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成为长期有人照料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大规模、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 
 
  
 
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重要目标。
回顾历史,从1992年9月开始,中央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并明确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载人航天工程作为我国航天领域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重大工程,实施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目前,已成功发射12艘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共将11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空间出舱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航天员短期飞行到中期驻留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总体方案优化,通过交会对接和转位组装构成空间站本体。其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