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化咨询《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年度报告2018》认为,
煤化工企业在氢能产业链上有如下优势:1)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16666.73亿吨,同比增长4.3%。《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一次能源中,煤炭占比61%。这也决定了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氢气来源主要为煤制氢。
2)煤气化制氢发展成熟
经过多年发展,煤气化已成为煤炭深加工最主要的技术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制氢方式。《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8)》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氢气产量约为2100万吨,其中煤制氢占比62%。亚化咨询《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年度报告2018》研究表明,中国2010年至今新建的、有具体投产年份规划的大型炼厂煤/石油焦制氢项目共有17个,这些项目到2022年共可副产氢气182.5万吨。此外,亚化咨询数据显示,中国15个拟在建炼化一体项目中有11个确定采用煤气化制氢工艺。
亚化咨询认为,尽管煤气化制氢兼具大型化、技术成熟、压力高、原料易获取等优势,但新建煤气化制氢装置,专门用于为氢燃料电池车供应氢气并不可行,理由主要为:
1. 氢燃料电池
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多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已基本没有新增用煤指标。因此新建煤制氢装置难以获得审批;
2. 煤制氢需要达到经济规模以降低成本。资料显示,典型干粉煤气化装置投煤量2000吨/天,有效合成气(CO+H2)产能达12万方/小时。对于近阶段的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来说,煤制氢产能太大。
因此,亚化咨询提出基于现有煤化工装置的煤化工副产氢概念:
不新建煤气化炉,而是基于现有的煤气化制化学品项目,引出部分合成气提取氢气,来为煤化工装置新增一个高价值副产品。
地处山西的煤化工企业美锦能源、阳煤化工是最有动力发展上下游一体化的氢能源产业的,因为对他们而言,氢气就是日常生产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