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同济大学是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一面旗帜;在万钢时代,2002年就研制出国内首台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淘股吧]十几年过去了,同济大学在氢燃料电池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系统方面的经验和数据,但似乎鲜见产业化。
这些宝贵的资源花落武汉了。
2016年12月29日,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歌氢能”)成立。公司衔玉而生——她由武汉市、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投资2亿元联合成立。
依托武汉资环工研院(武汉市政府和中国地质大学一起出资成立)全球化的战略性创新资源整合平台,发挥同济大学国内外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能力,整合欧美领先的核心资源,泰歌氢能汽车公司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氢能动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绿色出行服务商。
泰歌氢能也是到目前为止,同济大学官方认可的唯一一家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企业。同济大学
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马天才教授担任公司CTO。而
马天才教授是国内第一批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科学家,被认为是当年万钢回同济大学任教时“带出来的第一个兵”。
两年不到的时间,泰歌氢能即结出硕果。
2018年9月,泰歌氢能首批2台燃料电池客车正式纳入武汉市359路公交线路试运行。至今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万钢还试乘了这辆公交车。
现在,该公交车合计运行里程超过20000公里。
公司40kW的燃料电池系统也已经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在2019年第一条1000台套生产线落地后将会进行批量客户供应。
香橙会研究院对泰歌氢能做了深入采访,采访对象是武汉资环工研院总经理助理陈金胜和武汉泰歌市场总监刘杰。以下是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Q:泰歌氢能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A:武汉泰歌氢能汽车公司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同济大学等发起设立的氢能汽车产业发展平台,公司的主营是氢能汽车的研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与制造、核心零部件开发等业务。
泰歌依托资环工研院开放性、全球化的创新发展资源整合平台,结合同济大学国内外一流的系统集成能力,希望以资本和产业为纽带,面向全球整合氢能汽车技术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资源,对氢能动力整车系统集成产业化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突破汽车氢能化、智能化、轻量化、
互联网化的技术瓶颈,大力推进氢能汽车整车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广。
Q:目前业内不少企业与同济大学都有技术方面的合作,如明天氢能、重塑科技等,泰歌技术方面也来源于同济大学,泰歌建立了怎样的“长效机制”,以保持跟同济大学在技术方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A:泰歌是同济大学官方承认的唯一的燃料电池持股企业,泰歌在股权上和同济有从属关系,能够形成有效的长期合作关系。在技术层面上,公司的技术来源于同济,但是也不仅限于同济。目前泰歌旗下有个全资子公司——上海楞次新能源,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目前公司已通过自主申报和同济大学首批注入拥有专利30余项。
Q:大股东IGE给泰歌氢能业务拓展方面提供了哪些支持?
A:首先得了解IGE旗下的一些企业情况,从横纵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横向来看,IGE旗下除了泰歌氢能,还有中极氢能源等兄弟公司,同时整合了制氢、储氢、加氢、运营、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燃料电池每一个项目落地,泰歌氢能与其他兄弟单位形成相应的配套,产业协同效果显著。
纵向来看,IGE是有能力面向全球整合资源的,在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给予泰歌强有力的支持,也有利于后期泰歌在技术上的研发和拓展。
同时,IGE旗下还有一些公共服务的业务,如氢能动力监测中心及氢能创业创新中心,这些平台未来能够给泰歌带来支持。而且,此类测试中心在华中地区仅此一家。
Q:2018年9月28日,武汉首批氢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在
东湖高新区359路公交线路投入试运行,运行的两台氢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采用的是泰歌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目前运营车辆的情况如何?武汉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成功运行之后,泰歌下步是怎样规划的?
A:首期我们提供了两台,目前我们两台车合计运行里程超过2万公里,负载两吨重量行驶100公里,需要消耗约3.7公斤氢气。2019年上半年会陆续有近30台搭载泰歌氢燃料动力系统的公交车开始运行。
泰歌在这个层面并不会为了抢占市场而去做市场。现阶段,公司对于燃料电池行业的判断,认为技术能力积累的优先级会更靠前。目前整个市场还需要有一些政策方面的进一步放开,泰歌会抓住时间窗口,夯实技术能力,将保障产品在未来大规模应用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作为第一要务。
Q:泰歌目前在手订单有哪些,预计今年可执行的有多少?
A:截至目前,2019年在手订单接近200台,涉及公交车、物流车和乘用车,具体客户名称暂不方面透露。
以太原的物流车的业务为例,公司联合江铃重汽、太原理工大学获批山西省科技厅“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公司负责80KW以上氢燃料动力系统的研发,未来期待的不仅仅是在18吨氢燃料重卡的示范运营,甚至是25吨的重卡。公司瞄准的是长续航大功率的、能够体现燃料电池优势的现实需求的应用场景,着眼于未来氢燃料电池全面发力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
同时,我们在谈的订单中可能会有比较大的突破点,但由于涉及到资金和保密要求等因素暂时不能披露。
Q:泰歌产能规划是怎样的,目前发动机装配线一期建设进行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开始投产?
A:我们这个一期生产线指的是投资3000万元建设年产1000台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装配线,该一期工程已经完成规划、设计和招标工作,三月份将完成生产设备的入驻,四月份进行试生产。
目前公司的生产线主要在武汉,未来根据发展的需要,会在相应合作城市建立配套的生产线,如重庆、太原。中长期结合核心零部件自制等规划,建设契合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现代化、智能化示范线生产基地。
Q:相较于同行业的一些企业,泰歌氢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很多投资人和媒体朋友都在问这个问题,国内同行业的企业每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对于泰歌,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未来两个角度进行说明核心竞争力问题。
从历史来看,泰歌拥有核心技术。泰歌技术团队是以同济大学马天才教授为主的团队,团队成员有十多年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沉淀和积累,是国内唯一拥有超过100万小时的运营经验的团队。
着眼于未来,泰歌拥有核心资源。泰歌股东背景强大,IGE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具有全球的资源整合能力。
公司高层不断地强调,需要立足于技术积累业务模式下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来看,现在走得快不一定能走得远。一个新的行业的产品,如果测试不足,盲目推向市场,带来的不一定是利好,也可能是对于整个行业的灾难。
泰歌目前的资金更多的使用在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上面。2018年产品研发小批量,今年将在试运营数据扎实的情况下,在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具备推广条件的前提下再向市场推出,2019年是我们从十台量向百台迈进的重要的时间窗口期。
Q:泰歌氢能有无融资需求,若有,融资规划是怎样的?
A:新的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支持,泰歌未来希望保持长期的行业领先地位,对资金的需求是肯定的。泰歌本轮拟融资2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氢能动力发动机装配线的设计建造,包括技术、工艺、人员、物流、布置、质量、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二是设备采购以及材料支出;三是补充经营性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