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第二个+20%——2019

19-01-16 13:34 2400次浏览
喜鹊枝头闹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第一个20%基本花了半个月,看看第二个20%花多长时间,先发个帖子在这,慢慢做哈,上天保佑,阿弥陀佛。。。。。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4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喜鹊枝头闹

19-01-18 13:29

0
之前挖了个坑,说曹植是怎么差点坑了司马懿的。这里补上。
在司马懿全心全意看着诸葛亮的时候,在封地上被看管起来的曹植给侄子曹睿写了封奏折,大意就是你可怜一下叔叔吧,不要让人看着我了,搞得多难受啊,都是自家人嘛。
曹睿还真就把曹丕下令派人看管所有亲王的人全都撤回了,这让曹植心里萌生了更多的念头。
于是曹植又开始拿起了笔,散发着自己魏晋第一才子的光辉,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赋又上奏给了曹睿。
首先举了很多古时的例子证明只有自家人才是最可靠地,我们这些亲王都应该掌握足够的兵权,以便危机时候能够保护你呀。
从谁的手里保护你呢?自然就是现在掌兵的的外姓坏人啦。
当时在外独揽兵权的外族人,只有司马懿。
如果曹睿听取了曹植的建议,那么就意味着魏国重新回到汉朝初年的时候,司马懿就丧失了他费尽心思才弄下来的事业,可不就彻底栽倒了吗。
不过,这一回曹睿没有听,曹植看彻底没有希望了,也就彻底丧失了心底的小火苗,没多久就郁郁而终了。
这时,第五次蜀魏大战拉开了序幕。
蜀国和吴国共同出击,一共调动了十几万人马,两面夹击魏国。
不得不说这是近十几年来曹魏面临的最大的危机。司马懿在西面战区听说了这个消息十分的焦躁,开始纠结到底是全力防守诸葛亮,还是分兵去救援东面战区?
然而曹睿这时候又体现出了明主风范,直接给司马懿写了封诏书告诉他安心对付蜀国,东吴那边他已经安排好了防守布置,而且曹睿还会亲自坐镇东南督军,让司马懿彻底放开手进行西路的防守工作。
司马懿看完是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可以全心全意应对诸葛亮这个人生大敌,不用分心;惊的是曹睿竟然有如此魄力,看来这一朝他司马懿必须不能有二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另一方面,蜀国。
诸葛亮是彻底看透了,攻城是绝对没戏的,之前让一个郝昭一千人就把自己逼退了。蜀军擅长野战,在魏国的地盘上攻城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诸葛亮一直在寻求野战的机会。
司马懿当然懂诸葛亮的心思,所以立刻跑到了渭水占了南北两地,扎下大营抢占有利地势。
司马懿你想打?我偏不打。就占着好地方不动,任你怎么叫骂我就是不理你,等你粮食吃光你就滚回去了,反正我的任务就是挡住你,不求胜,只求不败。
所以诸葛亮和司马懿只是短短的打了两三次遭遇战,就再也没有后续的大动作了。孔明先生固然一代英杰,但是碰上司马懿这个忍者,也愣是没有什么办法。
诸葛亮看既然你不打,就是估量我粮草不多呗,等我撤军是吧,那我就吓唬一下你司马仲达,这次我可不是像以前一样和你玩速战的。
于是诸葛亮就把军队移到了五丈原,一处地势很高的天然要塞。这里插一句,其实五丈原原名“五十丈原”因为高五十丈,但是后世传成了五丈原。
除了移军到险要地带,蜀军还开始了大面积开田种粮,掳来了好些魏国农民来种地。
诸葛亮司马懿看到这情形,心里有点慌。啥意思,你要跟我玩持久战啊?看这架势你是要跟我在这耗个三五年?
说实话,真打上持久战司马懿心里很虚的,真的要是僵持这么久时间他是没有把握不被诸葛亮看到破绽的,外加上朝廷内部也有风言风语说他不是真心想打啊,只是养寇自重啊。。。
司马懿心里很纠结,到底打不打,诸葛亮要是真的打算打持久战,那可不能让他把根基扎稳了,等他一点点蚕食我魏国土地可是够难受的,那就得出战啊。
可是诸葛亮会不会只是做戏给我看呢?也许诸葛亮还是一心求速战速决,这只是摆出来迷惑我的?
司马懿最终还是相信了自己的直觉,诸葛亮越想做成什么事,就表现的越不想做,所以他判断这一回诸葛亮依旧是故技重施,只是想诱导魏军主动出击罢了。
司马家三弟司马孚从京城给二哥仲达写了封信,询问战况如何。
司马懿信里回到: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诸葛亮确实被猜透了。这一次出征诸葛亮心里是有感觉自己可能回不去的,多年的辛劳,加上没有合理的休息和娱乐,身体早就支撑不住了。尽管才五十多岁,但是已经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了。
这次如果不拿下司马懿,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吧,诸葛亮如是想。所以才摆出一副和你持久战的样子祈祷司马懿沉不出气出来挑战,但是这一步没有实现。
诸葛亮越来越觉得时日无多,真的是没有办法了,竟然想出了送女人衣服这种招数去挑衅司马懿。
司马懿看到诸葛亮使出这种没品的手段就意识到,看来你卧龙是真的不行了啊,果然之前只是来骗我出战,那我就好好配合配合你吧。
于是司马懿穿上了女装,笑呵呵的问使者:你家丞相最近忙不忙呀?
使者为了表现诸葛丞相的能力,很自豪的说:我家丞相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只要是杖二十以上的责罚都要丞相亲自批示!
司马懿:矮油,你家丞相如此能干啊~那他一天啥时候起,啥时候睡啊?
使者更自豪的说:丞相早上起得比打鸣的鸡还早,每次睡觉都是午夜过后,有时候干脆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司马懿:矮油油~不愧是诸葛先生,晚睡早起如此辛苦!那你家丞相饭量如何啊?
使者也表现出了一点担忧的神情:丞相天天有时只吃一顿,胃口并不好,我们看着也是有点心疼的啊。
司马懿:看看人家,做事多但吃得少,这才是领导风范啊,实为我等楷模!
蜀国使者乐呵呵地走了。司马懿回身就跟诸将说:诸葛亮事情这么多,吃的却这么少,休息又不足,这种身体能撑多久呢,不久就会传来死讯了!
但是魏国诸将着实咽不下这口气,基本都开始出现哗变的征兆了。司马懿看着实在压制不下来,就又来了老办法:哎呀各位,我也实在是忍不了诸葛匹夫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我们啦!我决定向请战!
于是司马懿就给曹睿写信,表明了自己想出战的决心,实际上暗里表示了军中不稳的局面。
(辛毗)曹睿一个心机boy,当然看出来司马懿想要什么效果了。然后言辞激烈的回绝了出战的请求,并且还派了老臣辛毗持节杖去督军,违令者直接处死。
辛毗到了军营,拿着节杖,直接站在军门口,超级霸气的说:谁敢擅自出战,就从我身上跨过去!
司马懿暗自高兴,果真明主,于是更加坚定了闭门不出的战略。
诸葛亮听说了司马懿问的问题也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司马懿彻底看穿了,此次出征确实无望得胜了。
随着病情的加重,诸葛亮已经只能躺着,快接近不省人事的状态了。成都来了人询问诸葛亮的接替人等政务后事,诸葛亮留下了蒋琬费祎的政务接替名单,以及姜维作为继任军事统帅的交代,就去世了。
一代英才诸葛孔明,逝于五丈原!
司马懿夜观星象这事,说不准是真的假的,反正追击了蜀军这个是没跑。模拟一下情景大概是细作来报,蜀军开始撤军,动作全无慌乱,但这正表明了实际上蜀军内部一定发生了大事。
司马懿断定一定是诸葛亮出事了,不然蜀军不会突然撤军,于是下令全军追击。没想到追到半路上看到诸葛亮的木雕的被吓得退军了,事后司马懿也调侃自己说,我能料到孔明活着的时候的计策,死的我就猜不到啦。
自然是诸葛亮为了防范司马懿趁自己死后追击,所以才命人弄了个等身的木雕吓唬司马懿,没想到还真的给后世留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轶事。
蜀军撤军后,还发生了杨仪和魏延火并的乱子,不过对魏国没什么实质性影响,说说结局就得,杨仪这个曾被看做诸葛亮接班人的家伙被贬为庶人,魏延被马岱用计搞死了,都没有好下场。
诸葛亮一死,暂时蜀国已经没有人可以继续担当起北伐大业了。司马懿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用再头脑紧张的面对吓死人的诸葛亮了。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蜀国军队是退了,辽东又出事了。
一个联姻了百济,打服了高句丽的东北强者--公孙渊冒出来了。这哥们原来只是个辽东太守,现在自己称了燕王,要和曹睿平起平坐。
本来司马懿升了太尉驻守西边,曹睿直接把司马懿叫了回来,让他给自己支支招。司马懿会如何应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毛头小子公孙渊?年纪已大的司马懿又该如何在暗流涌动的曹魏立身安命呢?
喜鹊枝头闹

19-01-18 11:11

0
三国第一忍者-司马懿(7) 

诸葛亮真的要北伐中原了,这时候魏国上下是真的慌了,这意味着蜀国和吴国已经真正达成了同盟,很可能要共同进攻魏国了。
魏国在以前国力强盛的时候,倒是不怕他们一起来折腾,但是经过曹丕时代三征东吴失利,不说是国力空虚但也人困马乏了,曹睿接手的魏国已经不再能轻易的发动战争了,这时候诸葛亮来犯也是找准了魏国最讨厌的时候下手。
重新扒一扒演义里描写的情况,大概是说司马懿在朝中不受待见,尤其是大将军曹真和大司马曹休合力排挤司马懿,给他挤兑到西北军区当了雍凉大都督,才有了后续诸葛亮和司马懿一系列精彩的斗智斗勇。
但是实际上,演义里是把曹家的人全都埋汰了一通,并没有反映出前三次诸葛亮北伐的真实场景。司马懿这时候还在荆州军区做他的抚军大将军,打了几场胜仗好不快哉,而且为了防范东吴,压根西边就没司马懿什么事。
不得不说,曹家第二代军事统帅还是有点水平的。西路总指挥曹真才是前三次蜀魏大战中魏国最高军事指挥者,不仅击退了诸葛亮来犯,而且在战术对抗时也没有落丝毫下风,可说是三国后期难得的帅才。并不像三国演义里表述的,心胸狭窄,智商低下,总是要靠司马懿来给他提醒才能勉强逃过一劫。参照周瑜被抹黑成那个熊样,为了突出蜀国人士,也是误导了广大群众啊。
而且另一边的东路军总指挥曹休,更是屡立战功,把东吴逼得不敢进犯半寸土地,还让好几个地方太守望风而降了。这曹休小的时候就很得曹操赏识,被赞说:此吾家千里驹也。曹操都夸他千里马,可见这曹休不是一般人,可惜后来被更是三国罕见的将才,东吴大都督陆逊在石亭摆了一道,郁闷而死。
再说回曹真这边,诸葛亮前面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也是双方十几年来少见的大型战役,这次战役也是演义里描写的最精彩的,故事最多的战役。魏延献计兵出子午谷的险招,就是这次第一次被提及。
顺便分析一下为什么魏延的计策是一个险招,而诸葛亮又为什么拒绝了这条后世看来是绝妙计策的子午谷奇袭呢?
其实诸葛亮北伐当时是有四条路可以选择进军的:最西路是祁山,路宽且平,适合大规模进军,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选择的主路线;
中间两条路分别是陈仓城、斜谷道,魏国也有布防军,易守难攻;
最东路就是子午谷,道路崎岖,左右两边都是悬崖,但是直通洛阳城下。
魏延献计是要带一万人,出子午谷直击洛阳,诸葛亮在祁山、斜谷道布疑兵分散魏国注意力,这样魏延轻装前进,一个月就到了洛阳城,直接打掉对方首都,魏国就被打败了。
那么当时诸葛亮为什么不采取这个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十分诱人的计策呢?实际上这个不是有点冒险,而是非常冒险。
当时蜀国人口顶天算下来一百万,能打仗的士兵,竭泽而渔十万人,要知道国家10%的人口都去当兵就意味着国家失去了主要劳动力了,所以诸葛亮这次带出来的已经是蜀国最大兵力五万人。
(庞统死于落凤坡)再加上诸葛亮行事向来留下退路,就算这次不成,至少还有余力下次再战,但是魏延一张口就是一万人,可就是全国的十分之一兵力,如果在子午谷一旦被发现,只有死路一条,那这次北伐直接崩盘了。
诸葛亮对魏延的武勇虽然有信心,可是谁知道曹魏有没有能人在子午谷下套等你呢?毕竟原来庞统那么牛逼的人物都死在落凤坡上,这事确实太冒险。
于是诸葛亮还是拒绝了魏延的计策,选择了祁山作为行军路线,赵云、邓芝带一万人作为疑兵在斜谷道迷惑魏军,马谡带着运粮队前往街亭驻扎,副将王平辅佐。
(挥泪斩马谡)对,下面就是马谡失街亭的故事了。
这个演义里基本没有夸张,确实是马谡过于纸上谈兵,把军队驻扎在山坡之上,结果被魏国五子良将的张郃直接断了水源,结果丢弃了士兵自己跑回了大营,多亏王平持重才没有造成全军覆灭,马谡也被诸葛亮斩首示众,诸葛亮也因为这个事情在退兵后自降三级以儆效尤。
第一次魏蜀大战以曹真方大胜作为结果,也是五次战役中传诵最多的一次。不过打得再精彩,也确实没你司马懿什么事。
(郝昭)第二次诸葛亮出兵进攻陈仓城,遇到了守城大将郝昭,这哥们是真牛,用一千老弱残兵愣是挡住了拥有各种高科技攻城手段的诸葛亮亲自带队的蜀军。
当然因为实在是太过于辛苦,虽然逼退了诸葛亮,但是郝昭也在之后一病不起就这么去了,可惜了一代名将。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被一个陈仓小城就挡下了十分丢面啊,就准备再打一次,没过两年,偷袭了武都、阴平两个郡,抢了点人口回去种地。
结果曹真不高兴了,你诸葛亮打了我三回了,真是欺我太甚啊,当我脾气好被你扇耳光不还手是吧,于是曹真决定主动出兵揍你诸葛亮一回,也就爆发了第三次魏蜀大战。
这次呢,司马懿终于参与了一小下,因为是魏国发动的战争,所以曹真为了挣面子,向曹睿上奏除了他带领的东部方面军以外,南部方面军--也就是司马懿的荆州军团--一起出战,由曹真做大统帅,司马懿从南方进攻益州的东部,由永安郡进兵和曹真进行两面夹击。
司马懿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并不很高兴,第一是他这回要受制于曹真的命令;再一个就是司马懿认为此仗无胜算。
当时已近九月份,正是秋雨连绵季,曹真是从子午谷进军,进攻汉中的路上崎岖难走,只要赶上大雨连绵,三个月都到不了目的地,岂不是迎面给蜀国军队痛揍一顿吗?
于是司马懿表面上应承,实际上从带领军队出发,到战役结束,两个月时间也就走了几百里,压根就没碰到过蜀国军队,就直接撤回去了。想当初司马懿奇袭孟达,八天行军一千二百里,可想而知司马懿是有多么不配合。
(夏侯霸)其实局势也正如司马懿所料,曹真在出征没多久之后就得了大病,行军变得更加缓慢,加上真的下起了大雨,除了前锋军的夏侯霸,剩下的大部队全都困在子午谷中前进不得。
夏侯霸虽然勇猛,但是毕竟孤入敌境,被蜀军埋伏打得大败,自己也差点死在乱军之中。
听说前锋大败,曹真军也开始了动乱,曹真意识到这次确实是自己过于急躁了,也下令撤兵了,不仅没有报复到诸葛亮,反倒折损了许多士兵,这一战下来使得曹真的病情加重,没多久,曹真就一命呜呼了。
(石亭之战)对于谯沛集团来说,这无疑是最重大的打击,因为在不久之前,大司马曹休因为中了周舫的诈降之计,在石亭中了陆逊的埋伏,也是大败而归,不久撒手人寰。随着曹休、曹真相继病逝,谯沛集团的掌舵者彻底失去了继承人。
而就在此时,已经休养了一阵的诸葛亮又来了。
诸葛亮再出祁山,曹魏众臣纷纷上表,此时唯有司马懿可堪大任,击退诸葛亮已经没有其他人选了。于是曹睿任命司马懿作为整个西路军大都督,总领西线所有战事,目标只有一个,击退诸葛亮!
仲达此时五十多岁,终于迎来了人生最巅峰的对手--诸葛亮。两雄相撞在所难免,之前被借了刀杀了孟达,司马懿可是要在战场上好好领教一下诸葛亮的御兵之术,诸葛亮也将遇到曹魏之中野心最大,智谋才能都高人一筹的狼顾之鬼--司马懿。
喜鹊枝头闹

19-01-18 11:02

0
三国第一忍者-司马懿(2) 

这司马懿怎么就突然被曹操想起来了呢?必须得说到曹操手下第一文臣,也是颍川集团、世家大族的首领--荀彧。
荀彧,字文若。是曹魏五谋臣之首,相当于刘邦手下的萧何,嬴政手下的李斯。曹操手下的谋士,有很多都是曹操让荀彧给他推荐进来的,第一是因为荀家的关系遍布天下,结识的人才范围很广,第二呢也是荀彧办事,曹操最放心。
起初,曹操手下的首席军师戏志才,就是荀彧推荐来的,不过可惜这位天才军事英年早逝,后来荀彧相继又推荐了郭嘉,荀攸,陈群,钟繇,毛阶,崔琰等曹操手下重要的文臣谋士,算是兼职了曹操的首席人力资源官。
多插一句,荀彧其实并不算曹操直属部下,他是在汉朝有正式官职的,相当于曹操的同事,并不受直接管辖,不过由于过往的交情荀彧一直在帮助曹操就是了。
这次呢荀彧把司马懿又给推了上来,司马家的二儿子蛮有才华,虽然他上次称病没有来,这次再叫他一次如何?这样才有了上文说的,司马懿正式入仕相府。(此时曹操已经被任命为汉朝的丞相)
司马懿这会成为了相府的属官,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答案是文学篆。其实就是陪主子读书的官职。
我了个大去,我司马仲达虽然知道你曹操手下谋士如雨,但我也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就给我这么个读书郎的职位?算了,忍吧。毕竟是在相府里,在曹操身边表现好一点,也许就有发展了。
等到相府入职后,司马懿傻了。这读书还不是陪曹操读书,是陪他儿子曹丕读书,而且这曹丕貌似还不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笔者猜测仲达此刻心里一定千万匹草泥马飞奔而过。但是司马懿精明就精明在这里,虽然你不重视我,但我也不着急,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于是司马懿就天天陪曹丕玩,和曹丕的关系混得还不错,还得了个“太子四友”的称号。(另外三个是陈群,吴质,朱铄)
司马懿慢慢就看出来,要想能够出人头地,唯一的可能性就在这个准继承人身上。这曹丕虽然比他老子差了不止一点,但好歹也是太子啊,把他扶上位了,身边的人自然鸡犬升天,更何况“太子四友”这么重量级的人物呢。于是司马懿就偷偷的开始盘算了起来,怎么样把曹丕顺利的捧到第一继承人的位置。
有这么一个插曲,当做奇闻异事听听罢了。
有人说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这话就传到曹操耳朵里了,鹰视狼顾之相在古代是贬义的,意味着反叛之相。(同三国演义里魏延脑后的反骨)曹操听后就想看看传言是真是假,于是有一天把司马懿叫来说事,说完之后司马懿往外走,曹操突然喊道:“仲达留步!”司马懿听到身子没动,头往后转了180度看曹操,正符合狼顾之相!于是曹操就各种担心,甚至动了杀念,不过由于曹丕的极力维护,以及司马懿自身的良好表现才相安无事。
司马懿自然不是常人,所以同样不是常人的曹操自然也能看得出来,不然怎么让这么个人陪儿子读书呢?要是真不放心,以曹操的个性,连孔融都敢杀,何况你一个司马懿。其实曹操是有心培养这个年轻人的,不然也不会在之后的汉中之战把他和刘晔、蒋济这些年少成名的人一起带着了。
不过培养归培养,司马懿确实在这个阶段的曹家是基本说不上话的,不然在汉中灭张鲁之后,司马懿劝曹操继续进攻西川之时,曹操也不会那么干脆的拒绝了。(当时还有刘晔一同进言,一样也没好使)
虽然自身没有太大的进展,不过公元211年的时候曹丕却被封为了五官中郎将,被赋予了相当于副丞相的权利,这对曹丕集团来说是个天大的好事,曹丕就非常乐呵的向司马懿炫耀,司马懿冷冷的说:“公子你现在很危险,主公的儿子很多,何况还有曹植公子在,丞相向来是不按常理出牌,不一定就是立嫡长子的啊,还是小心为妙。”司马懿所料十分正确,对于继承人的选择曹操是慎之又慎,考察从未间断,后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的继承候选人背后集团情况。
曹丕集团:和曹丕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太子四友”了,另外在外朝还有一大票支持曹丕的大臣,比如荀攸,贾诩,毛阶,崔琰等重臣还有一大票世家大族的人士都是支持曹丕的;
另一边的曹植集团:文是谯沛集团的丁家兄弟加上两面三刀的杨修,武也是谯沛集团的一部分人,代表人物就是曹彰。这里就能看出来,继承人的选择,实际上也是下一代重心集团的选择,选择曹丕,那么氏族集团必定得势,选择曹植谯沛集团依旧还是主心骨,所以曹操才不敢那么轻易的按照传位嫡长子的古训传给曹丕。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两位继承人直接的较量更影响局势,经过几轮的角逐,曹丕在曹操的心里逐渐站稳了上风,曹植慢慢的失去了竞争力。具体的考察过程这里不做赘述,历史上司马懿在夺嫡过程中也并没有太多翔实的记载,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曹植被逼着写的七步诗。
经过艺术的渲染,好像曹植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狂放不羁的风流才子,写文章可以,治国不行。但是事实确实是这样吗?可能未必。如果曹植只会写写漂亮文章,曹操至于在开始表现的那么偏爱曹植吗?有两个瞬间我觉得可以拿出来参考参考。
第一个瞬间:曹操要西征刘备的时候,曹操任命的是曹植作为邺城的看家人,而且临走时候和曹植说,我23岁的时候已经带兵打仗了,你今年也23了,更要努力啊!
第二个瞬间:关羽围困樊城,并且水淹七军大破于禁,于禁投降,庞德身死。按理说曹操应该派更加有经验的将军前去挽回败局,但是曹操却下令让曹植率军前去救援。不过后来由于曹植醉酒第二天没有出现气得曹操临时换成了徐晃率军前往。
这两个瞬间说明了曹操不仅认可曹植的文笔,甚至认可了曹植的内政和军事才能!不然留守邺城最合理的人选应该是副丞相曹丕,为何用了曹植还说了那么富有含义的鼓励话语呢?面对军神关羽,于禁大败,曹植的考虑顺位竟然排在五子良将徐晃之前,足够让人深思。
那么就奇怪了,曹植的才华如此受肯定,到底是性格有多差才会最终让他败下阵来?笔者觉得,曹植之所以前期尚有一战之力,后期直接放弃的直接原因就是:保全大局。曹植前期和曹丕各种殿前比试,无非是出于极度的自信和自尊,在众人面前好歹要展示一下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才能的想法,才和曹丕对抗了一下。
然而到了后期,曹植也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兄弟比试,而是王位的继承和家族的期望全都压过来的你死我活的血斗。如果他和曹丕正面对决,差距较小,势必引得两者背后的势力也互相勾心斗角。
曹操老了,已经不再像当年一样凭一己之力可以压住两大集团,到底会引出多大的乱子,谁也不能预测。
再者,曹植既熟读经典,又重视亲情,他深刻明白立长不立贤是维护统治的基本方略,再者凭后来洒泪作诗的行为可以断定,曹植十分重视手足亲情,又怎么忍得和亲哥哥斗得死去活来。
曹植骨子里就是个诗人,本爱自由的天性让他想到了,何不干脆放纵一回,失掉王位又如何。才有了后来各种无厘头的非正常行为,就是为了避免兄弟争斗,而且还能断了他背后集团的念想。
曹植后来被封为陈王,不仅被曹丕派人严加监视,而且诸侯王不得议政进京,让曹植彻底的无用武之地,最后忧郁而死,一代天才就这样陨落,令人叹息。但是,其实曹植差点就让司马懿在最得意的时候栽倒,后面再说。
那么帮助曹丕顺利上位的司马懿自然也是少不得封赏,并且在一代枭雄曹孟德去世后,曹丕即位,司马懿更是连连升官,眼看机会就在眼前,司马懿的目光又在何处呢?
喜鹊枝头闹

19-01-18 11:00

0
 三国第一忍者-司马懿(1)
以及今日头条号:无双漫谈

29岁入仕,73岁去世,贯穿了整个三国历史的人,司马懿。为何称其为忍者?这个忍者不是众多人熟悉的那种会使用奇招异术的蒙面杀手,而是指能忍耐的人--这也是忍者的原意。笔者将所看到的关于司马懿,这个三国终结者的历史浓缩成一个系列文章,为大家讲述司马仲达,我最爱的三国人物一生的精彩之处,如有不当之处望请斧正。
---笔者序
这司马家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周朝,司马这个姓就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的上一代君王赐给一个叫做程伯休父的,本来司马是程伯休父的官职,因为程伯休父的战功,就这样变成个姓氏了。
司马家在楚汉战争的时候有个蛮出名的后代叫做司马昂(也有写作司马卬,司马仰),这哥们差点比刘邦更早打进关中,因为刘邦军的阻拦没有成功,不过后来被项羽封到了河内,也就是后来司马家的老家。
司马家向来能征善战,都是武家子弟,不过从东汉中期的司马钧这代开始转型到儒家子弟。由于被污蔑招致牢狱之灾,司马钧给后世子弟留下了遗训:带兵打仗容易,在朝为官难啊,就这样自杀在监狱之中。
然而他的后代逐渐弃武从文,到了司马防这一代,也就是司马懿他爹,20岁就当上了洛阳令(相当于北京公安局长),后来上调到了尚书右丞,于是就有人来求他举荐接替洛阳令的职位。
其中有个人来找司马防求他举荐自己的儿子来做洛阳令,这人叫做曹嵩,对,就是曹操他爹。他想给曹操弄到洛阳令这个官,不过由于曹操太过年轻,于是虽然司马防同意了举荐,但是最终掌管人事调动的官员没有让曹操直接做洛阳令,而是来做了洛阳北部尉(才有了后来五色棒棒杀蹇图的故事),相当于北京市北城区公安局长。曹操这回记下了司马防的恩德,于是后来才有了司马懿兄弟入仕的机会。
司马防22岁的时候,大儿子司马朗出生了,后来司马防有八个儿子,每个人的字(相当于雅称)里面都有一个“达”字,老大叫做“伯达”,老二司马懿字“仲达”,老三司马孚字“叔达”,以此类推相当于“大达”“二达”“三达”。。。。。。后世称这八个人为“司马八达”,听着还是挺威风的。

喜鹊枝头闹

19-01-18 11:00

0
 三国第一忍者-司马懿(1)
以及今日头条号:无双漫谈

29岁入仕,73岁去世,贯穿了整个三国历史的人,司马懿。为何称其为忍者?这个忍者不是众多人熟悉的那种会使用奇招异术的蒙面杀手,而是指能忍耐的人--这也是忍者的原意。笔者将所看到的关于司马懿,这个三国终结者的历史浓缩成一个系列文章,为大家讲述司马仲达,我最爱的三国人物一生的精彩之处,如有不当之处望请斧正。
---笔者序
这司马家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周朝,司马这个姓就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的上一代君王赐给一个叫做程伯休父的,本来司马是程伯休父的官职,因为程伯休父的战功,就这样变成个姓氏了。
司马家在楚汉战争的时候有个蛮出名的后代叫做司马昂(也有写作司马卬,司马仰),这哥们差点比刘邦更早打进关中,因为刘邦军的阻拦没有成功,不过后来被项羽封到了河内,也就是后来司马家的老家。
司马家向来能征善战,都是武家子弟,不过从东汉中期的司马钧这代开始转型到儒家子弟。由于被污蔑招致牢狱之灾,司马钧给后世子弟留下了遗训:带兵打仗容易,在朝为官难啊,就这样自杀在监狱之中。
然而他的后代逐渐弃武从文,到了司马防这一代,也就是司马懿他爹,20岁就当上了洛阳令(相当于北京公安局长),后来上调到了尚书右丞,于是就有人来求他举荐接替洛阳令的职位。
其中有个人来找司马防求他举荐自己的儿子来做洛阳令,这人叫做曹嵩,对,就是曹操他爹。他想给曹操弄到洛阳令这个官,不过由于曹操太过年轻,于是虽然司马防同意了举荐,但是最终掌管人事调动的官员没有让曹操直接做洛阳令,而是来做了洛阳北部尉(才有了后来五色棒棒杀蹇图的故事),相当于北京市北城区公安局长。曹操这回记下了司马防的恩德,于是后来才有了司马懿兄弟入仕的机会。
司马防22岁的时候,大儿子司马朗出生了,后来司马防有八个儿子,每个人的字(相当于雅称)里面都有一个“达”字,老大叫做“伯达”,老二司马懿字“仲达”,老三司马孚字“叔达”,以此类推相当于“大达”“二达”“三达”。。。。。。后世称这八个人为“司马八达”,听着还是挺威风的。

喜鹊枝头闹

19-01-18 09:58

0
002170  600722  600189  002588这些农林鱼牧启动了
喜鹊枝头闹

19-01-18 09:53

0
2170涨停,可惜啊
喜鹊枝头闹

19-01-18 09:37

0
  昨天这样发的K线是不是叫人绝望,唉,我那个和这个昨天走势差不多,只是没启动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学习做短线

19-01-17 13:34

0
是什么呢?你的潜伏太深奥
喜鹊枝头闹

19-01-17 10:14

0
一杯茶,一支烟,一只烂股看半天
一支笔,一幕屏,一幅彩图变直线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