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观察了解与接触过某个支行级金融机构有授信业务的民营企业三分之二都死了,特别是贸易型企业基本全部阵亡。这些企业之所以挂掉当然首先是由于经营者的经营问题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经济形势的影响,二是高银行负债拖累。在过去经济景气度高的时候,各金融机构蜂拥而至,企业主动与被动加了很高的金融杠杆,盲目投资铺摊子,经济形势一收缩,经营性现金流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挣得利润还不够还利息,挣扎一段时间过后,一有金融机构抽贷(主要是中小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企业就挂掉了。
[淘股吧] 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的中小金融机构太多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而且这些中小金融机构信贷政策、风控水平不健全,资产质量特别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隐藏着极大的金融风险。并且由于数量众多,在景气度高的时候,蜂拥着给民营企业加杠杆,形成了很大的不良资产,造成了极大的金融资源的浪费,并且非常不利于国家对行业的引导与把控。
目前股票市场还在大量IPO这类中小金融企业,我个人是非常反感与反对的,尽管我也是名
金融行业从业者,我认为应该把宝贵的直接融资资源让位给实体企业才对。这类中小股份银行本身就处于经济生态链的顶端,他们上市能对目前急需补血的实体经济有多大的意义?经济的提质转型、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引领创新都应该依靠实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完成。
目前顶层层面又开始鼓励要给民营企业融资,谈何容易。
首先,各家金融机构目前在民营企业领域还都有大量的不良资产等待处置,并且这些不良资产涉及的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地有一定规模的民企,这部分企业都已不良了,按照目前各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很难再继续注资进行重组与盘活。
其次,即使能继续重组与盘活,实施的话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谁愿意承担,因为目前的经济形势与各种行业政策所限,即使重新注资后续经营的前景也不会乐观。再次,即使能再次注资,原来的企业本身就是高杠杆,很可能还涉及多家金融机构,情况大多复杂,债务负担特别是财务费用的负担都非常高(贷款一旦违约,复利与罚息非常非常高),原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意愿与积极性还能有多高?
毁坏容易,重建太难了!!!
个人只是在这里记录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不希望被转发!!!
有缘看到的股友读读即可,自己也不会回帖讨论!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