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证报《深圳牛!安排数百亿元资金为上市公司解燃眉之急》报道在朋友圈及各大财经网站刷屏,引起巨大反响。
成立专项小组,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以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
深圳市政府的做法,得到大部分投资者的肯定和点赞。有投资者甚至期待,其他地方的政府也能跟进,为市场注入更多正能量。
深圳上市公司方面,在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更期待成为“共济”名单上的一员。
然而,根据上证报了解到的情况,深圳此次“驰援”并非“救市”,“风险共济”资金严格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负责运作相关资金的管理机构,还“背”了盈利考核指标,所以想获得“驰援”,还得“自身硬”。
目前,相关机构根据“基本门槛”已初步筛选出20至3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并且有的已经启动尽职调查及谈判。“最后能不能成,以怎样的价格借款或入股,都是完全市场化的。”有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表示。
市场化方式运作
与市场以为的“救市”不同,此次深圳从债权与股权两方面入手化解优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风险,是严格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
。
伴随着股市的下跌,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面临平仓风险。
尤其是,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 等领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A股上市公司,且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融入资金主要用于上市公司业务发展的,很有可能被误伤了。降低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风险,有利于保持上市公司经营稳定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家电子制造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拥有国内甚至全球领先的技术,但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实现规模量产和盈利,目前手握大量订单,却因为缺乏资金无法变成产品。目前深圳国资平台已经在与其讨论借款的具体事宜。谈及深圳及时出手有可能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时,这位董事长一度哽咽。“我的质押率高,一方面是因为看好未来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股价持续下跌补仓所致。公司上市12年来,我从未卖过一分钱股票。感谢深圳市政府。”
哪些公司最可能获助
很多人在上证报的微信下方留言,想知道首批获助企业名单。但据接近专项小组的人士告诉上证报,作出“驰援”优质上市公司的决定,是建立在深入摸底调查及各方深入交流的基础上的,方案出台后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九条措施,“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是最主要的关键词。
除了上证报之前已经提及的三大基本门槛外,深圳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A股上市公司,且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融入资金主要用于上市公司业务发展的,获得风险共济资金“驰援”的概率最大。
猜一猜,这家电子制造企业很像
得润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