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年叶问3存在虚假排场现象,涉及7600余场,3200万票房。
发行方通过虚假排场的方式,虚增了3200万票房,迅速的冲上票房榜单。会让所有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通过票房的信息,认为这部电影大家都在看,于是自己也会产生去看这部电影的想法。
这是大资金对倒拉涨停创新高在票房上的运用吧?
0
如果没有涨跌停板,T加1,股价异动停牌的规则,A股市场或许就是非理性投资的天堂。
0
其实淘县右上角这个地方,已经聚集了市场最具人气的题材和票。这些票上非理性投资是绝对占主导的。
0
非理性泡沫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的局限,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解释问题不具普遍性。赞成有效市场假说的学者认为,尽管行为金融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某些市场异常现象,但这些解释都仅适用于某种或某几种市场异常现象,对不同的市场异常现象往往需要不同的行为假设和不同的模型进行解释,缺乏一种能够普遍解释各类市场异常现象的理论或模型。而以有效市场假说为核心的现代金融理论之所以有强大生命力,是因为它以最少的工具建立了一个能够解释普遍金融问题的理论体系。
(2)缺乏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赞成有效市场假说者认为,尽管行为金融学能较好地解释市场对股票价格的过度反应等现象,但综合考察所有实证研究结果后发现,某事件发生后股票市场上价格反应不足现象与反应过度现象的出现频率接近,这些市场异常只不过是对价格的偶然偏离,这正好说明价格变化是随机的。行为金融学的大师和主要倡导者Thaler(1999)在题为“行为金融学的终结”的文章中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经济学家研究金融问题时以人们的某种心理因素作为假设前提将会成为必然,因而,行为金融学将被视为一个累赘的短语,难道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什么金融学吗?行为金融学就是金融学,行为金融学这一歧视性的称谓应该终结。
0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反映群众社会心态的资料 。
及时疏散人群,以减少群体成员间的激烈互动,切断情绪感染的链条。
反向运用在股票上,
及时收集反映群众心态的资料。
及时发现人气,识别出情绪感染的链条。
1
除了大白天下的那类政策性逻辑,如雄安级别的,基本翻倍行情。
我认为人气是一个动态培育的过程。
那些在首板就选中
德新交运,
宝德股份,
万兴科技的人更多的是
运气成分。连板票,如果再有股评,老湿,媒体,消息,公告类的助攻,人气就会继续。
人气的体现我觉得可以在两方面:
1. 一致性强,导致缩量涨停。 持币持筹的人统统看多。
2. 换手率高,代表参与的人多,且有分歧。如果多空分歧对抗到了一个平稳状态,如买卖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 快精尽人亡时,就要选择方向了。
0
逻辑到底对一个票有用吗?
我觉的是有的,逻辑都是被人为推导出来的,如果被市场普遍认可的逻辑就会助长人气,甚至发生大面积一字板一致性极强的极端情况,如雄安刚出炉时。
但如果一个逻辑没有发生共鸣,就可能是自己的臆测和意淫。
0
对于各位大佬来说,会考虑,引导还是不引导? 什么时机引导? 引导还是诱导?
对于楼主来说,跟随还是不跟随? 什么时机跟随?跟随还是盲从?
这些问题真是很难。
0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名言节选三: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在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
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一切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诉诸简单的断言。号召人们起来捍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客,利用广告手段推销产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断言的价值。
群体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他们如此甘愿听从别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称是它们的主人,他们就会本能地听命于他。
0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名言节选二: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数量,即是正义。
孤立的个体具有控制自身反应行为的能力,而群体则不具备。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