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转
[淘股吧] · 原创: 工玉
2019-01-28 00:07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55175/349 ·
去年开贴定性2018年市场整体走势会是先扬后抑的前高后低走势,结果2018年开年1月份走出了年度高点后就开启了单边下跌之路,跌了一整年,去年是整个资本市场自2015年股灾之后最严酷的一年,上市公司债务违约、控股股东大小非质押爆仓频现危情,市场里的机构、私募、以及散户无一幸免,一级市场一样进入资本寒冬,艰难的一年。回顾2018年是为了展望2019年,整体来看,2019年的日子会比2018年好过一些,即使依然不免艰难,也会是熊市的尾声,但是,2019年依然无牛市,更可能是熊市的最后一年时光,无论大盘或大多数个股的振幅和波动都不会太大,跌幅和下跌的周期都已经足够,确实跌不下去多少,而上涨,是需要时间淡化熊市的惨烈记忆和场外资金进场推动,所以经过几年的漫长下跌之后,A股最快也需要 2020年才有望迎来牛市。
因此2019年的市场整体走势,应该是先扬后抑的前低后高再回落的三段式走势,具体来看1月初的2440低点会是未来几年的一个长期低点,1月份以来的缓慢弱势反弹能够延续到科创板推出,这个时间点预计会在五六月份,五六月份科创板推出之后大盘会有一个回落盘整,这个回落盘整期大概会有五六个月的时间,从而给2015年下来的这波熊市画一个句点。
2019年的市场行情依然不太好赚钱,但相比2018年会好过,大盘缓涨慢跌振幅不大,个股和板块清冷中会有暖色,闲花淡淡春说的是大盘,朱粉不深匀指的是个股, 至于万众期待的百花齐放牛市盛景,等 2020年再畅想吧。具体原因如下:
1,实体经济依然不振,找不到经济强劲增长的推动力,只能依靠国家的减税降负和深化改革激发经济活力,减税降负不仅仅是给企业层面,也体现到了民生层面,在外贸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方面降低中小企业的负担提高企业利润增长扩大就业,另一方面降低个税提高人均收入刺激国内消费,同时再配合进一步的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但这都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
说到科创板,想起了2010年创业板出生时写过的帖子,开一个板又一个板,换板不换药,不就是换个代码的数字游戏吗?就是换个代码的事啊,我们其实只要一个主板一个创新板就够了,当初上创业板的时候也是定位中国版的
纳斯达克,结果也就是换个代码炒罢了,后来上新三板的时候又是万口一辞的喊中国版的纳斯达克,结果如我当初所分析的一样成了死板。再后来又一直想捣鼓国际板,又因为2015年的股灾胎死腹中,股灾过后到了去年又想搞独角兽CDR,结果发现这个独角兽CDR完全就是韭菜收割板,最后高层拍板搞了这个科创板。其实中国需要这么多板吗?完全不需要!同样的一个票,上主板10倍估值,上
中小板20倍估值,上创业板立马50倍估值,多可笑,同个企业换个代码估值立刻巨变,是不是很荒唐的玩笑,每个新股一上市就高估,沦为完全谈不上任何价值的垃圾,成为创始人大小非暴富圈钱的工具,你说开这么多场子干嘛,都是个赌,一个场子就够了嘛。所以本来一个主板加一个创业板就够了,但历史原因中小板没法改成创业板,然后当初创业板的制度设计跟主板中小板又没什么质的改变,没办法又去开了新三板,本来有老三板,可是也因为制度设计和历史原因没办法改,只能再弄一个新三板,结果新三板弄出来又成了死板,实在没办法才又搞了这个科创板,所以我说科创板是个完全不该推出的板。当然话说回来,改革是要一步一步来的,一步到位也不现实,于是一步一板的直到走到今天这个科创板,才算是终于走到了本来创业板就该如此定位的位置,这是科创板的前世。
至于又 不得 不推出的原因,则如下:
1, 因为历史原因和制度设计,没法对创业板、新老三板推到重来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也为了避免对主板和创业板造成毁灭性的冲击,所以只能再出一个新板当做试验田,逐步实行制度上的创新和改革。
2, 科创板肩负的历史使命是股市的制度改革创新探索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试验田,放宽市场融资条件,给予科技创新高端智造的实体型硬核公司的资金支持,走市场化道路做大做强一批真正高科技企业,从而实现科技上少受制于人。
3, 科创板本来应该是证监会的职责范畴,上面让搞,分配给证监会和交易所去负责执行就可以了,为什么却要史无前例的由越过证监会亲自宣布,而且是在进交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呢?这得从中美贸易摩擦说起,这次中美贸易的争端,美国方面要的不是订单和进口额,美国要的是双方贸易制度上的对等,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要求的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上的制度性改变,比如针对中国国企垄断的指责、行业补贴的指责、技术转让方面的指责、以及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自由度和行业控股比例等,都让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
高端制造和高科技行业都面临重重压力,美国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制度上的改变遏制中国希望改变国际产业链中的劳工定位,比如产业补贴这块,以前是国家直接对这些产业进行政府补贴,现在美国人说这不行,对他们造成了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你得取消。不说行业性的补贴,举个外贸行业大家所熟悉的出口退税,这在美国看来就属于国际贸易中制度性的不公平补贴,因为你国家有退税其他国家没有,那在国际贸易中你国家企业的产品出口成本就会因为有国家退税这一块比其他国家的出口商低,即使你平着成本价出口也还有退税这一块的利润,所以你就可以低价抢夺国际市场,这就是制度性造成的国际贸易不公平,也有道理对吧。所以中国要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改变自身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层级,这本身就威胁到了美国居于国际产业链高端的位置,美国肯定不想有中国这么大体量的对手来跟他抢夺食物链顶端的利益,所以双方贸易谈判中就要求我们取消这些制度性造成的贸易不对等,为了缓和贸易争端达成协议,咱们又不能不发展科技创新,可是美国又不让直接补贴,但企业没有钱就不能好好发展,怎么办?只能从政府补贴改成美国人认可的市场化融资,所以这才是科创板推出的大背景、并且由在进交会上亲自向全世界的贸易国公开宣布的原因,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中美贸易谈判中为了达成协议的一个姿态,其他包括降低关税、分行业放开外资控股比例等等都是中国的让步姿态,把能改的地方先改了,不能改的地方暂时搁置从长计议,适当让步促进贸易谈判达成。
4, 以上这些是科创板不该推出又不得不推出的综合因素,那么既然科创板肩负着制度改革、科技创业、产业升级、消除部分贸易争端这么多重重担,又是亲自宣布的顶层设计,证监会和交易所必须全力以赴大干快上,努力办好。既然政策所向,那一二级市场的资金自然会上行下效去跟进,结果不用想,科创板一出来前两批上市的公司肯定被蜂拥而上的资金爆炒,再叠加涨跌幅度会比主板放宽,监管层又因为制度创新的问题要放手不好太多干预市场,以A股参与群体炒新的赌性和尿性,短期肯定会炒到一地鸡毛,在巨大的短期暴富效应轰击下,这对主板肯定会造成巨大的资金分流,因此科创板推出后短期对主板必然造成绝对性的利空,从而导致主板的回落。
5, 同样,凡事都有两面性,动态总会平衡,科创板短期疯狂爆炒肯定违背管理层的初衷,我让你活跃可是你也不能这么活跃啊,最后一定会炒到监管层坐不住的局面而引起政策方面的监管和打压,由于日内涨跌幅的放宽,暴利必然伴随爆亏,最后必然会以绝大多数散户的爆亏收场,韭菜被狠狠收割后,没有新的收割对象了,市场自然就会逐渐从癫狂中慢慢冷却下来,收割玩韭菜的资金于是又从科创板回流到低位的主板,最终二者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后再慢慢一起开启一波牛市。
6, 国家把这些科技创新型公司从直接补贴推到市场里去融资,就是从一二级市场参与者的兜里掏钱,开个新板给你赚钱的机会,但不再从国家兜里掏钱出来补贴这些公司了,要从你们参与者兜里掏钱,想来赚钱,没问题,先买门票给他们融资,这个道理简单吧。科创板最终肯定能走出一些牛逼公司,其实能走出来的牛逼公司即使不上科创板一样也会成为牛逼公司,所以最终即使科创板成就了一些牛逼公司,背后也会躺着无数散户的累累白骨。
7, 科创板不只是一个板,更是一块A股改革巨变的一块试验田,5-10年后回看A股,将会发现科创板推出的这一年,是整个A股体制改革发生巨变的元年,有阵痛,更有发展。
本人判断:前阵子急拉指数, 连夜推出 科创板, 特大利空. 再次收割 大 中 小散户, 柚子,至于外资, 炒一把就走
绝对抵消加入 mscI 那点利好. 3000又是一 大顶. 铁帽子. 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