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乖加油 其实,我不看均线的,所以,对你提的问题我准确无法回答。
关于60日均线问题,我在
新浪问答上有个回答:
“价格波动最重要的信息就在分时与K线中,均线是以N日成交价平均值换算得来的。看均线,有点舍本取末。真正有价值的是成交价的波动框架,而不是均线。所以,我们波动结构研者基本是全裸看盘,均线根本不看。但若说均线完全没用也不尽然。均线还是能体现出趋势的惯性,它更多时候会给人一种心理层面的舒适感。从概率上讲,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比较常用的方式,是以4、15、60、240设置作参考。但也仅是参考而已,如果市场处于常态中,还是有一定意义,但它不包括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状态下。所以,所谓的均线支撑或者压力,其实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心理的预期存在。虽然,多数人的预期,往往会被市场先生破坏,但毕竟预期存在,常规情况下会有一定作用,非常规情况下,如果仍然照葫芦画瓢,那就会错得离谱。所以,我们并不建议看均线。任何指标的形成,无非就是价与量,而其中以价格为准的居多。有些电子盘交易策略制定者,会以均线作为参考依据,而60单位时长的均线,在其中是有用的。这当然要看交易者的诉求是什么,其中判断价格的强弱方法有很多,不同的交易体系有不同的偏重。从这点上讲,我个人并不以为60个单位时长的均线是有用的。 O对于炒股看哪条均线最重要?60天均线重要吗?”
因上面论述的原因,我觉得你仅以60日均线判断市场的强弱是有问题的。任何指标只是辅助工作,市场的涨跌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技术面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逻辑,还是对市场水位的判断。比较去年末,我们根据全球央行4+1的同步收缩,指出最大的风险其实事自于美元供应量的收缩,全球流动下因联储加息缩表而处于一个加快收缩的周期。那么,流动性严重缺失的结果,就是全球大部分资产都会大跌,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现在的统计结果是,过去40年中,从来没有一次像2018年这样的情况,基本是93%的资产都在下跌。而这个过程并没有完,中国国内自2017年末就率先进入金融杠杆动作,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下跌的主因,而这个过程的本质问题,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对外部风险向内传导的预先动作。目前这个过程还没有完。中国市场上6.7万亿的杠杆盘出清过程没有结束,但市场至目前为止,系统性风险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现在进入的是对外的金融战,压低资产价格虚势以待,才能在未来的全球资产再配置过程中占先机。所以,你现在谈会有几种走法还早了点,但未来肯定中国资产会比美国资产更有吸引力。讲白了,现在就是贸易战加金融战,国内市场自然不太可能出现牛市。这个过程我个人认为还得持续一段时间,但今天的年度结算期抛压过反,A股还是要有反弹的,另一次下跌,我觉得应该在3月份时。它同样也会叠加美指的下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