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新浪财经近期一波接一波的质疑和利空消息的传播,个人觉得确实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但我不认同财务造假已成事实的说法,很简单31亿和81亿这么大的金额,如果存在所谓的关联交易,zjh都是吃干饭的,怎么还不发问询函和立案调查?
我对股价的下跌主观认为是来自控股股东的危机和生产经营由于产能的过剩导致的恶化,空方的一次"借题发挥",上涨逻辑不够,那就向下寻求更好的买点机会。风险当然有,如三安集团现金流问题的恶化、股权质押风险、净利润进一步下滑等。涨和跌都要辩证理性的去看待,而不是跟随市场随波逐流恐慌。对比两康的走势,三安年度跌幅已经很接近了,难道还会更差?而三安与前两者最大的不同事,三安只是处于危机中白马,而不是所谓的"伪白马",上市10年的成长不会因为股价下跌而被磨灭的。那么你是否愿意潜伏在正处于低谷期白马?还是割肉转身离开?大家都在关注新浪财经是否还会爆出进一步的利空,而我更加关注林董的电话会议内容对此事的回应,我觉得他的回应很务实和诚恳,说出了一些我并不知情的"利空",特以此来跟进集团对问题解决的进度,电话纪要如下:
(1)公司预付账款的问题公司目前主要9大板块业务,其中贸易每年200多亿收入,贸易的毛利率比较低,1年只有几千万的利润(主要是充收入)。但是80年代以来就是贸易起家的,一直都有,进口铜、钢材、铁矿石、焦炭为主,采用预付款锁定价格来获取差价,70~80亿,一般账期 在3~4个月,不存在长期问题。公司不存在对方无法交货、钱款无法退回的情况,贸易认人、不认公司。贸易额都是在滚动运行。集团实际净资产接近200亿,发债利率4~6%都有。
(2)公司现金流及债务问题公司存在的问题:集团早期融资是通过短期借款和发行债券。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发债困难,集团的资金需求很大,中期债券应该能够100亿,现在已经基本全部还掉了(股票质押的钱去还债券了)。集团在过去半年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再寻求结算。
公司现状:1. 集团有好几块资产:除光电板块外,日常经营贸易流动资金敞口有80多亿。
2. 安美光电已经全部重组到
三安光电,土地10万平还没有放入三安光电。10万平用地已全部转为商用,目前已经建了2栋大楼,预计价值30-40亿。
3. 公司持有
三钢闽光(14.630, 0.13, 0.90%)的股票等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约30多亿元。
4. 还有十几亿的矿山,公司并不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
5. 最近也在降低整个集团的负债,在努力解决上市公司质押的情况,目前对所有金融机构的债券偿还都正常进行中。公司解决流动性问题办法:1. 引进战略投资者,对集团增资40-60亿,降低负债率,现在整体负债率60%,也不算很高。希望在1月-2月底完成,偏好国有产业基金。
2. 集团瘦身,比如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目前有很多还没解禁,2019年Q3很多都会解禁。
3. 公司3栋大楼也打算出售一部分,收回10-20亿。
4. 光谷的电站也打算打包出售。
5. 从Q2开始有项目成交。
以上五点就交给时间一 一去应验吧,持续跟踪林董说的五项解决方案。我有的是时间和耐心,也希望能顺利的解决危机,给我们投资人回报。(3)三安光电目前业务情况1. 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80-90%。新设备都已达产。
2. 南安的项目2019年下半年就会陆续投产,相关设备还会有持续采购。
3. 存货问题,公司存货的高点已经在半年报达到,未来一段时间存货会下降。4. 在化学半导体方面,要成功就一定要做碳化硅衬底,公司早期和大基金有合作收购一个碳化硅生产公司,19年会有一点的量。国内也设了一个工厂,2019年会上一部分产能。2019年海外工厂会和
意法半导体一起合作。国内规划的产能比较大,投资10-20亿。国内设备生产4-6寸都有,海外公司以6寸为主。国内工厂4寸已给客户去验证,反馈还不错。
个人操作,通过近两天的补仓,成本来到了12元附近,也不确定是否就买在最低点,大致策略是往下跌1元就补仓,直到打满子弹,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主观觉得如果没有实际性的利空,今年合理估值在13-15元附近,介时卖出计划外的一笔资金,保留仓位和部分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