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18年11月14日,又到了卖掉房子,逐步逢低吸纳和配置A股优质资产的时候了

18-11-14 15:27 18697次浏览
20101010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今天是218年11月14日。
现在是熊市,毫无疑问,

现在是底部区域吗?
绝对是

个股还会跌吗?
会,甚至还有不少的股还有20%以上的跌幅
但也会有不少的股不会再跌了

现在可以买股票吗
可以了,但不是一把梭,而是可以开始建仓的计划了,买好了,至少要持有三年以上再来收割

总之,现在有多套房子的股友,除了自住房,其他的投资房可以逐步出了,配置股票资产的时候到了
打开淘股吧APP
20
评论(37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20101010

22-05-20 22:07

0
2022年Q1投资总结-在概率和赔率中寻找平衡点,在贪婪和恐惧的时候保持平常心『在概率和赔率中寻找平衡点,在贪婪和恐惧的时候保持平常心』,
按照基金净值法,2022年Q1净值1.67,年内投资收益率-13.4%,其中最大回撤在3月15日,-31%。
持仓的公司跟年初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主要变化是加仓部分$腾讯控股( hk00700 )$ ,买到了30%的上限。$哔哩哔哩( BILI )$ ,$拼多多(PDD)$ 和贝壳,长线看比较便宜,合计买了9%,定投了xbi,当前仓位1.7%。
这一个季度,重仓持有的公司经历了剧烈的波动,是投资生涯里面少有的经历。中概互联指数,一个万亿市值的行业,在已经下跌65%的基础上,三月份两周又跌去40%,最终整个行业指数从高点下跌80%。这个短期的,剧烈的,重仓的下跌,带来了极大的心理的冲击,看着历史的所有盈利全部亏光,有那么一瞬间甚至想,要不清仓避一避算了。


以前@ETF拯救世界 给的行业指数历史回溯,最大下跌是80%。当这个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特别是发生在重仓持有的股票上,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是有一点点不可思议的,虽然心理非常清楚,这种极端情况是市场的情绪导致的,但在这个时刻,理性是稀缺的。为了避免情绪导致的冲动操作,定了个规矩。周末把调仓策略制定清楚写出来,然后在开盘的时候无脑执行。开市期间不做任何临时的动作,成为一个执行代码的机器。事后看,几个中概公司居然加仓在了3月15日的阶段性低点,不得不说也是走了狗屎运。
对于普通人来讲,金融市场的一些基础的常识,经历后体验才足够深刻。
1 金融市场短期是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长时间必然发生,不要心存侥幸,不要加杠杆,单一公司控制比例上限,适度分散。
2 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会加大整个市场的波动,乐观的时候脑海里放烟花,悲观的时候觉的行业会毁灭。理解情绪的波动,理解理性的稀缺,然后尝试利用它,这个也许是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投资是一个判断的游戏,概率是你有多大的把握正确,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对于行业/公司/文化的深刻理解来一点一点提高。赔率是在判断正确的时候能取得多少回报,高赔率的时候我们要识别它是一个真的机会还是一个陷阱。高概率高赔率事件在市场极其稀少,而通常出现的时候,通常伴随着铺天盖地的悲观消息,市场情绪也压抑到了极点。保持耐心和理性,相信常识,识别其中你真正懂的机会,一颗平常心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定。
脑海中放烟花的时候写的文章。当舞会的乐章推向高潮 (2021年1月26日)
脑海中有清仓冲动的时候写的文章。记历史最大亏损的一天--面对压力和恐惧 (2022年3月14日)
20101010

22-05-20 22:03

0
这两天把持有基金的年报都看完了,我觉得嘉实的谭丽写的特别好,分享给大家:

2021 年疫情仍然没有过去,海外经济在刺激政策支持下,需求呈现复苏态势,但供给端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在供应链端、物流端都存在供需缺口,导致出现大宗商品、以芯片为代表的元器件等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大涨,我们年初对全年的收益率预期比较保守,组合配置以大盘价值为主,偏向防守,市场如我们年初所料,整体指数收益率较低,但结构性行情远超我们预期,表现为创业板指数表现良好,高经济赛道资产表现靓丽,同时在价格大幅上涨情况下,上游资源品的个股有很好的收益率表现,对此我们有所配置,但表现逊于行业。

国内方面,地产行业在调控加严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出现经营风险,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我们认为后续政策的纠偏,稳增长的发力可以期待,同时我们选择最后会胜出的企业,行业在整顿后趋于健康,会有利于龙头企业抢占份额以及获得合理的资产回报率。

我们仍然看好以银行、地产、资源品等为代表的大盘价值股,尤其地产行业,我们认为目前市场给出的价格长期来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具有非常明显的绝对收益机会,同时我们仍然看空过去两年表现极致的漂亮 50(主要分布在消费、医疗服务、科技等领域)以及新能源行业为代表的大盘成长股,我们认为需要较长时间去消化估值水平,盈利的增长不足以支撑市值的继续上涨,盈利的增长还存在不达预期的可能。

我们格外重视小盘成长股,股票众多,估值相对合理,随着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我们认为在机械、电子、化工等制造业会出现很多个股机会,大多具有产业升级、进口替代的机会,这需要认真的筛选和耐心的持有,等待价值的发现。

总结一下全年的组合管理,除了进行个股的再平衡以外,到年底,我们在金融、地产等大盘价值股上加大了投资比例,我们认为市场先生低估了这些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对中小的制造业个股加强了研究和投资,努力去挖掘未来能够长大的中小公司的机会,或者被市场定价错误的个股机会。

过去的一年,组合的失要比得更多,主要的失在于当年初市场进入泡沫化阶段,市场先生对核心资产的出价异常慷慨的时候,没有果断进行组合的再平衡,另外被多年的市场情绪所左右,对上游资源品的价值挖掘非常不够,整体上我们对收益率并不满意,应该可以做的更好,我们仍然保持较低的换手,不因短期的事件和情绪去交易股票,而是根据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变化来决定个股仓位的变化,对组合个股持续跟踪,进行动态再平衡,尽量让整体组合保持在一个较好的预期收益率水平上。

我们也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对估值的判断跟随市场先生的情绪而改变,投资中最难做到的事就是知行合一,过去一年给我们最大的心得就是“最艰难的投资决定就是卖出的决定”,因为留恋最后的收益而丧失了卖出的机会,拖累了组合的收益率。

2021 年的市场先生无视估值,无视盈利模式,只注重景气,类似 2020 年只注重核心资产,无论何时我们都坚持认为估值(或者说安全边际)是投资最重要的事之一,是价值风格投资框架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多变的市场先生面前,我们需要保持估值体系的稳定,不断提高自己的定价能力,也就是估值的准确性以提高组合收益率。

总结:投资中最难做到的事就是知行合一,过去一年做的好的基金经理几乎都是感知到了市场的风险,提前做出了预判,把持仓做了调整,要么转入防守,要么换入高景气的赛道。做的不好的基金经理就跟我一样,根本没有感知到风险,随波逐流。

20101010

22-05-20 21:57

0
2022年1季度公募基金盘点
1季度结束了,公募基金的表现和股票也差不多,基本上没有体现出专家理财的优势。


按照choice的统计,截止到2022年3月31日季度末,公募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5102只,是股票数量的3倍还不止。从数量上看,最多的是偏股混合型基金,有3132只,其次是中长期纯债基金,2873只。

胜率最高的是货币式基金和商品型基金,100%的胜率,商品型基金中1季度收益率最高的是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高达30.03%。货币型基金中收益率最高的是江信增利货币B,0.67%。

其他胜率比较高的是中短期纯债型基金,98.53%的胜率,中长期纯债型基金,93.00%的胜率
在中短期纯债性基金中,1季度收益率最高的是华富吉丰6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A,1季度的净值增长率师1.83%。但也有汇添富理财14天债券B跌了2.1%等7只短债基金在1季度录得负收益。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中表现最好的长城中债1-3年政金债C,今年1季度净值增长了48.7%,但份额只有886份,3月29日1天净值增长了49%,估计是大量赎回导致的。中信建投桂企债A、博时汇享纯债债券A、国寿安保中债3-5年政金债指数C、民生加银汇智3个月定开债等1季度收益率排名靠前的都出现过某一天基金净值暴涨的现象,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大比例赎回导致的偶然现象。垫底的光大晟利债券C,1季度净值跌了8.40%,主要是配置了大量可转债导致的。

在739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只有7只是正收益,排名第一的英大国企改革主题股票1季度净值增长率为5.24%,主要重仓了煤炭、石油等股票。表现最差的南方产业智选,跌了29.87%,主要仓位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歌尔股份等赛道股上。

在285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也只有31只正收益,排名第一的是万家精选,净值增长高达27.61%,持仓以地产和煤炭为主。跌幅第一的汇添富科创板2年定开混合下跌了29.70%,持仓以科创板为主。

其他类型如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都是类似,涨的好的都是持有了资源类股票和反弹的地产等股票,跌的多的都是持有了前几年涨幅巨大的赛道股。特别是房地产,跌了很久今年有反弹的迹象了,也算是困境反转吧。

另外有两类值得关注的是被动指数型和增强指数型,增强指数相比被动指数无论是胜率还是平均收益并没出现显著的优势。



但这个比较不是同口径的,有失公允。我们把71只中证500标准的指数基金和92只中证500的增强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做一个比较,无论是今年,还是近一年到近五年,指数增长整体上来说还是有优势的。而且时间越长,优势越是明显。
20101010

22-05-18 11:19

0
稳健复利重磅系列肆:和解、涅槃与新生

清明假期前夕的时候,爆出了一个超人气的帖子
(对比我依然保持合理质疑)
大致是一位小镇做题家,北上求学,读到了博士

但收入与同学相距甚远,甚至是“一眼可以望见尽头”
于是把全副希望寄托在资本市场上

希望可以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创造财富的奇迹
从此可以衣锦还乡,在同侪和朋友们面前获得面子的满足

为了这个目标,他不惜满仓满融,单吊一个股票
恰好这个股票是这一年多以来,
最最炙手可热的海狗,航运王者——中远海控
一个从底部起来已经翻了N倍的大牛股

今年的结构性大熊市,我们已经领会了其可怕的威力在这种大趋势下,
一个人满仓满融,已经非常令人为其捏一把汗了
他倒好,还是单吊一个股票而且单吊一个低位涨了很多很多,预期已经很大程度上被定价的牛股

据这位博士的自述,“浮亏20个点后,狠心割肉,结果第二天该股竟涨停,直接亏掉100万……心态彻底崩了”

他还说,“我已经满仓满融单吊海控几个月了,成本19.5,浮亏20个点,亏损金额在45万左右,成本19.5是当时想着做突破加赌年报结果被套着了,又没有及时止损的结果”

我们看到了几个关键的字眼,“赌”年报结果
这个赌字,足以刻画出他所有的心态

他来到市场,不是首先打磨一套经历过风雨考验的稳健复利系统而是妄图通过赌来实现资产的大增值?
焉能不败!

而且,即使一时通过赌来阴差阳错的获得了我们想要的结果
最终赌还是会恶狠狠的反噬过来
一把亏光,直接一把带走一个人因为运气获得的所有

往往还要再加上迟到的高昂“利息”!!

这在德州扑克场上,以及澳门赌场太屡见不鲜了
当然,赌场是人为控制的,先让新手尝甜头是行业惯例

除了赌,我们看到他还是蛮有自知之明的“没有及时止损的结果”以博士的智商,理智意识到需要及时止损了但是感情上做不到

最后在数个月的煎熬之后,终于内心崩溃,
正如一支残军败将,最终难以忍受持久且绝望的煎熬
无奈缴械投降,割肉在阶段的最底部

而且特别符合红眼赌徒输急眼了,想要快速翻身的特征
“今天4月1号,给我好好过了一个愚人节,海王涨停,手上的两个短线继续亏损,满仓满融又是一个-5%。
这成了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心态彻底崩了。算了一下,累积已经亏了一百万了。”

割肉涨停了之后,股票涨停,于是恨不得立马在别的股票上找补回来但往往事与愿违

如果事情是真的,
那么这个真实剧本,蛮震撼的。。

投资者在上了杠杠以后,人性的弱点被成倍成倍的放大
没有经历过足够的牛熊,你根本不能高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为什么我在稳健复利系列的开端,一再强调要寻求深度的安全边际,要寻求均衡的仓位控制

我记得我的原话类似是,当你的投资资产到达7位数以上之
后你必须强制自己持有超过三个以上的公司
避免屁股决定脑袋,避免仓位思维
避免你对某个公司产生过度的情感,从而遮蔽理智

因为这个事情对稳健盈利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所以还是想再说一下
否则单吊融创中国、恒大、乐视网汇顶科技长春高新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三一重工、中概股、中公教育恒瑞医药等等单一重仓的悲剧一定还会上演

投资稳健复利最核心的一个品质要素就是去情绪化,不带情绪,
铁血,甚至冷血地对待所有的投资标的
除了情感上要尽量冷血,还需要通过仓位的控制来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是为了稳定盈利的,那么为了养成健康的投资惯,必须强迫自己单个股票不能超过总仓位的30%,或者说40%,一旦超过太多,那么必然要被屁股决定脑袋

你的大脑会开始完全过滤任何与公司缺陷有关系的讯息
你会开始只愿意听大V看好的言论来强化自己的屁股思维
一旦养成这种惯,在投资长跑中必输无疑!

去情绪化对于投资成功是极其关键的,它让你可以保持锋锐的独立思考能力
无论是长线投资,还是超短线打板,铁血冷酷的对待投资标的,都是成功最重要的保证

合理均衡持仓,愿意多角度看问题,多角度看公司才能够锻炼出深度独立思考的性
,这样就会敢于纠错认错,并进行改进,从而最终提升投资控制力和投资水平

均衡持仓必须至少有三个股票,行业也好稍微分散
一方面是避免遇到医药教育互联网这种行业性风险
另外一方面,是扩展自己的能力圈

另外,学会主动在行情很糟糕的时候很逆风的时候降仓位,
非常重要例如在主跌浪,任何时候接飞刀都是错的
空仓不做跑赢最少九成投资者

没有这种品质,那么即使运气再好
某次加杠杆孤注一掷,就可以让投资者血亏到解放前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太多

其实我也勉强算一个小镇做题家吧
甚至可以称之为近似“凤凰男”
虽然我不太知道凤凰男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但某些特征还是有的

而且我相信,,以及更广袤的中国,有大量这种小镇做题家的存在

小学的时候,毫无悬念,没有费任何力气,也几乎没有任何有意识的努力
我就以碾压性的优势,一骑绝尘获得村里面学校头名
考入镇里的初中
我们村不大,也就是四五千人的样子

镇子大了许多,当然那个时候我是没有倨傲的
到了镇上,高手开始多了,我最终以年级前几的位置进入县城的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意味着我要与这个数十万人口的大县的其他同侪角力了
那个时候也是无意识的
然后最终考入了一个还算勉强OK的重点大学吧,也是在北京
但还是跟清北错过了。。渣啊

到了北京,我内心那种隐约约的少年狂傲之气才真正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随便去北大清华转一圈旁的不说,光那种校园的历史底蕴,广袤的建筑
以及课间、周末狂涌的人潮都令人有一种微尘之感

牛逼的人这么多,我甚至连北大清华都考不上不是。。。。。
但那个时候还没有彻底服气,总是想着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
现在想想,真是NAIVE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早一点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或许我后来的路会走的顺的多
谦逊能够让自己理性、客观的对待自己,对待这个世界

可惜吧,人都有少年之气
80后都曾沉迷于古龙、金庸的江湖侠气中
后来还沉迷在代入感极强的各路玄幻小说中

狂就狂吧,人谁无少年呢

其实如果没有走出象牙塔,我们大部分家庭出来的人,还真都是少年少女
不谙世事
即使读到博士,又如何呢?

博士懂得人情世故的庞杂与牵连勾扯么?
博士就天然懂得资本市场的湍急险流和各种九曲十八弯的套路、陷阱么

说到底,博士可能是IQ高一点,在某个特定的专业领域受到过极其系统的训练
但并不代表他在其他垂直领域具有无师自通的天然能力

博士也就是刚开始只能从财经媒体等了解一些非常粗浅的股票市场的见闻和知识
最多再自己读一些财经类、投资类的书籍,但离真正认识投资世界的本质,那还差了太远

首先,除了极少数极少数的天才大部分投资者,都需要自己经历一个或者几个完整的牛熊转换

才能够明了投资的非理性癫狂与残酷
才会明白各种投资的军规与铁律,都是先辈们在血与火中积累下来的智慧沉淀
人呐,都需要与自己和解要明白自己不过是尘世间一过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再牛逼的王侯将相,不过也是故纸堆里的几页记载罢了
也都只有一个百年而已


他们身体再壮高宅院落再深
卧榻之上,不也只容下最多八尺之躯?

或许有人觉得自己股票投资的天才
可论超短打板投机,有几个人搞得过八年一万倍的赵老哥
还有鼎鼎有名的章盟主?

至于进去蹲了几年的“股痴”“股神”、徐总舵主
整个江湖也就可能只有一个了
可不照样被降维打击

江湖很大,但还有MIAO堂
江湖的草莽之王,以为自己很牛逼
其实被无形之手,随便拿捏
轻则身陷囹圄
重则。。。

再牛逼的人,也总会遇到更牛逼的
所以老子说了,“无欲则刚”
何必争那么多呢

争是无穷无尽的
适当的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与周围的人物和环境和解
明白、正视自己的“平庸性”“普通性”,并不丢人

不争,则天开地阔
通透豁达的舒适感,酣畅淋漓

相反,以很多人的经验看,这种正视,这种不争
足以焕发新生
从此眼中大放光明
就不再是曾经那个小镇做题家
也不再是那个小资情调的自大夜郎

天宽地大
大块载我以文章
锦绣山河何其壮美
人生天地间,各有各有的活法

潇洒、随性自然一点
不用事事争先
流水不争先,求的是滔滔不绝

投资同样如此,一时的暴利,说明不了什么
甚至弊远远大于利
它会遮蔽你对市场本真的深度认知

本来我们有机会通过小亏获得比较正确的投资认知———老一辈人讲的吃亏是福,就是说吃小亏它是福啊
我吃过大亏才TNND明白这句话TMN对了

没吃小亏,暂时看挺好
最后却被刚进市场天上掉的馅饼砸晕了
于是产生了妄念———这个市场真的简单,原来这就是圣杯啊

很多人都有阶段性以为自己找到圣杯的妄想。。。其实并没有
投资是一场真正的马拉松

一年三倍有时候真的不难
难的是持续不断的小碎步盈利
偶尔小输,偶尔大赢
这是最佳的状态之一

这个市场想赚快钱的太多太多了
我们看到的游资大佬,都是市场幸存者的偏差
在与各路大镰刀、顶级镰刀过招的过程中,
我们作为受训练较浅的,胜算如何?

市场每天都有涨停的,甚至都有连续涨停的
涨停如果真的那么好抓
这个市场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早就一抓一大把了

实际上真的是这样么?
如果不跟自己充分和解,不理解自己的短处,总是妄想短期暴富
那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短期爆亏
持续大亏

上周四在韭菜们的狂欢中拉板的中国医药,当天就冲到跌停板附近
也就是说,周四在上面打板追入的小散
(通过QQ群等社交媒体被忽悠,或者发财心切那种)

一天时间,就得亏25个点
最近我看圈子里有晒的,看到有人一天亏了几十万
就在这个股票上

所以,上面那位博士,搞“夹头”,好歹几个月亏了100万
如果是超短,那么一天就得亏几十万
100万够亏几天?

还有最近被反复炒作的浙江建投
周四拉板,周五直接一字跌停
就非常的,“秃然”
莫名其妙

这不就是经典的前一天蹦迪
第二天或者当天就ICU么

这种市场现象,无法从基本面获得解释
只能从金融行为学的角度获得解释

这种金融行为学,就是太多韭菜
以为自己能够进化为收割市场的镰刀
其实他们才是市场最好的韭菜

这些人被收割之后,会有新的韭菜被灌输“超短可以迅速发家致富”的迷魂汤
从而沦为收割机新的养料
一轮又一轮

A股题材炒作,就经常能够看到这种癫痫发作的症状
所以为什么我很少会去提示什么题材炒作的机会
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不适合这种投资方法

来回割肉,会让本金快速的蒸发
不是说题材炒作毫无是处

而是一个题材,都从底部涨了几倍
普通人就不要去凑热闹了
这不是暴富的道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这是稳定爆亏的方法
这也是许多账户亏损90%以上的“诀窍”

如果概念和题材还在低位
挖掘一下还无妨
控制一下仓位

都涨了好几倍,就不要谈题材和概念了
都完全离开了基本面和题材的支撑
玩的是纯粹的情绪和资金的博弈

所以,不要羡慕那些在雅本化学、中国医药赚钱的人
能够持续稳定赚钱才是本事
一时半会赚了,后面可能要吐更多进去
意义不大

那这个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当然有

题材炒作这么疯狂,说明这是一个博弈气息非常浓厚的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航空、猪和旅游等股票还在大跌的时候
业绩还非常烂,反转遥遥无期的时候
许多机构就已经重仓杀入

尤其是航空股,有些股票甚至比两年前疫情前的位置还好
这是极其离谱的
首先疫情对全行业的打击非常大,很多航空公司去年的亏损又扩大了
加上油价还暴涨
怎么着看,都根本看不到航空股有什么巨大的投资价值
更不用说回到疫情前了

这不就是赤果果的博弈么
另外猪股和旅游也都是
这些都是机构用资金优势,提前埋伏

等到业绩开始出现好转
那么就是他们兑现的时候了



连某管姓经济学家都忍不住出来吐槽了
吐槽机构互相算计,内耗,预判你的预判

投资都互相内卷到了极致
博弈盛行
并非基于内在价值

近期市场大佬们的动向也很多
但斌空仓,千亿私募大佬道歉,然后是某百亿私募大佬被喷
之前某兰被喷的不要的,还有易方达张坤去年给基民亏了100多亿
这都说明了市场对大机构的不信任与日俱增

千亿私募淡水泉投资最近开展了一场线上客户交流会,掌门人赵军发声,阐述近期投资策略,并为近段时间产品净值回撤向持有人道歉
截至3月18日,淡水泉投资的代表产品淡水泉成长1期,今年来最大回撤达26.85%

去年抱团A股,南下争夺定价权,甚至去海外搞中概股的机构们
被按到地上狠狠“摩擦”啊!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如果要寻找投资价值
那肯定要基于深度的分析

这也就是近期推出系列深度的原因
指数其实不用太看,就是一个特别结构性的市场而已
风格切换短期早已确立

市场还是会继续在低位的传统蓝筹里面
成长风格就是一个反抽而已

没看到美债收益率已经眼中倒挂释放惊人讯号了吗

如果要中线甚至更大级别的大涨
那必须业绩、景气度、流动性共振
现在暂时还是看不到的

——————————————
收尾

今天这个系列
对于想学稳定复利的同学
应该还是有足够的借鉴意义

从博士的教训,到与市场和解,到短期迅速致富方法论的破灭
以及打破对机构的迷信
通过可靠的系统寻找深度安全边际

从而实现最终的稳健复利
这也是本期十年七倍稳健复利系列要表达的一系列丰富元素
这是一个有数十万亿级别规模的市场
20101010

22-05-18 11:08

0
刷新历史记录,恭喜大家见证历史!
中证500指数自2007年成立,已经16年,至今总共经历过4次估值大底!!
1,2008年11月4日,PE 16.5669
2,2012年1月5日,PE 21.0463
3,2019年1月3日,PE 16.0252
4,今天,2022年4月25日,PE 15.7028
 今天,中证500指数估值创历史新低,我们成功见证历史!这个大底我反正一定会抄的!!
平均4年才能见到一次!
也就是说,下一次 抄底机会可能得等到2026年了!
20101010

22-05-18 11:07

0
哪位基金经理道歉最有水平?
今年极度悲观的市场行情:
明星基金经理表现:张坤-55%、刘彦春-54%、蔡嵩松-55%、葛兰-43%、刘格菘-42%、曲扬-55%。
明星基金经理们都在道歉,给自家基民们做各种各样的心理按摩,基金经理的炒股水平不咋样,安慰人的水平倒是一流?
一、经理们的语言魅力
不太在乎别人骂的蔡嵩松:
在基金一季度报中,最与众不同的是蔡嵩松,蔡经理在一季度进行了大调仓。专注于半导体投资的蔡经理,今年蔡经理管理的两只诺安创新驱动混合A/C亏损已超45%,创下历史以来最大回撤。
这时就想起蔡经理的话:“ 希望大家理性购买基金,不要赚了钱叫我蔡总,亏了钱叫我蔡狗。”

说好的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买基金就是把钱给专业的基金经理让他帮你投资。而基金经理专业的表现就是,基金直接给我腰斩了,不得不让基民们感到怀疑,基金经理的水平就这?
不过买基金嘛,净值有波动很正常,但波动如此之大,可能让基民们自己买,都不会亏到腰斩,基金经理们真的会炒股,会投资吗?怎么感觉水平跟普通投资者差不多?
今年的乱世行情,给基金经理都出了许多难题,毕竟不能再像前两年一样抱团抄作业偷懒,躺赚基民们的管理费了。基金经理们开始发现,进入熊市后,大幅亏损会让基民们发火的。
那短期行情不好你也不能全怪我们,我们也就只能道歉给你做下心里按摩了,你坚持加仓持有,我们的明天会更好,黎明前的黑暗是最冷的···
有的经理加仓跟基民共患难,有的经理躺赚管理费给你做心理按摩,有的更是被基民们问的哑口无言,在一季度报中都写不出几行字来验证自己的投资逻辑。
全家all in的杨锐文:
在3月28日,顶流基金经理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罕见致歉。他强调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已几乎满仓他自己管理的基金,同时,他也强调自己的父母也几乎把所有储蓄都投入在自己所管的基金里。
杨锐文的一句话非常经典,他说“市场不好的时候,吃饭都没味道”。“我让我妈下跌时别看涨跌幅”。
小编在这相信基民们亏钱的时候也是不想打开软件看涨跌幅,也是吃饭都没味,上班都没劲。

客观点评杨锐文经理的道歉声明。态度较为诚恳,自己跟家人的钱都加仓基金了,先让基民们得到安抚,与隔壁高位逃顶的葛兰对比起,杨锐文经理跟家人朋友一起加仓,让基民们感到与杨经理在统一战线。
而杨锐文经理的另一段话,就不讨基民们的喜欢了,可以说是我会带你们享受时代的红利的,我会带你们回本的,但何时回本这就不知道了。
他说到,投资过程中会有很多影响,但投资需要乐观的心态,如果整天担心天塌下来了,可能什么都投不成了,如果天蹋下来了,钱也不重要了。因此,我们还是需要对未来充满乐观的心态”。

总体来说,杨锐文经理道歉水平还算不错,该有的心理按摩有按摩到,该甩的锅也有甩到,态度诚恳。在同类型基金经理的道歉中,杨经理可打4颗星。
有人可能会说,杨经理道歉水平就这?我们再来看看另一边的顶流“大腕”刘格菘经理是怎么做按摩的。
不太会道歉哄人的刘格菘:
历经半年,顶流大腕刘格菘经理多次道歉,曾经的千亿经理,但道歉起来基民们不爱听呀!
先从千亿掉至900亿,900亿到700亿到600亿,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不只是数字,而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每次刘格菘的发言都是在讲,A股市场未来很乐观!请珍惜这个位置的A股!不要悲观,希望基民保持耐心!
客观点评下刘格菘经理的发言。虽然他说的没错,大家对中国未来经济都有信心,但亏的不是他的钱,被套折磨的是基民们,被套后的心态肯定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基民被套时他还赚着管理费,说这些话还不如拿点钱出来自购基金,跟基民们共患难。
总体来说,刘格菘经理道歉水平欠佳,不太会道歉哄人,每次说的话都基本一样,基民持有体验极差。刘经理道歉水平最多打两颗星。

看完公募经理,我们来看私募。对比起公募经理来说,私募经理的压力更大,毕竟工资跟基金表现挂钩。但私募经理的认错,更加的专业性,也更愿意直面自己的操作失误。

希瓦私募:
百亿私募海南希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封《致投资人的一封信》,创始人梁宏在信中对业绩不佳以及所犯的错误致歉。
梁宏指出了自己四个做的不对的点:
1.希瓦在过去一年高位发了不少基金,导致很多投资人买入后亏了一整年;
2.今年1月底给新基金加仓,没料到中概股和港股继续下跌,导致小部分基金被迫降低仓位;3.过早把没经历过熊市考验的新基金经理推向前台;
4.去年2月在市场高位太过乐观,没有降低仓位。
同时,梁宏也对自己近期的投资进行了复盘,并坦诚承认了自己的操作错误,其中就包括备受投资者诟病的高位发基金扩规模。
梁宏在3月初对港股充满了信心,3月3日曾在发布观点称:“最近A股持仓保持稳定,港股继续加仓,再跌再加”。

在梁宏发完贴子的第二天,恒生指数下跌2.5%。但梁宏还是坚定自己的看法。
3月8日他再度发文表示:“我看到的是一地黄金,但是很多投资人跟我说这个风险、那个风险,什么战争加息风险、边缘化国际局势等风险。我只知道我想买的东西现在很便宜可以买。”
梁宏发完贴子的当天恒生指数继续下跌1.39%。

3月11日,梁宏继续表示,中概股前一日大跌是弱市下的过度恐慌,中概股基本面有好有差,估值已经跌到谷底的谷底。“如果你拿的股票还在每年不错地成长,估值那么低,为什么拿着有问题?现在的波动只是浮亏。”
梁宏发完贴子恒生指数又连续两天下跌,超出梁宏之前的判断。

总体来说,虽然梁宏接连的判断出错,评论区也有很多嘲笑讽刺梁宏的人,但有些基金经理听到不一样的观点或是嘲笑,都要攻击拉黑,梁宏还是很大气度的。
专业性方面道歉也比顶流的公募基金经理说的更合理,也更得以投资者信服,也不是一直说一些大白话来给投资者做心理按摩,坦诚的面对自己的判断失误错过了行情,也一路复盘了判断失误的原因,道歉态度五颗星。

二、结语
以上各位经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基民们都在高位上车。
很多刚接触基金的投资者往往是看到老基民买基金赚到钱了,新入场的基民也跟着买,新入场基民们不做市场研究,并不知道基金是不是处在近期高位,从而很容易在高位上车。
找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情是对的,但如何控制基民们不在高位时上车,基金经理们如何在遇到风险时提醒投资者?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遇到风险下跌,投资者被套牢后,只能不断的给投资者做心理按摩,不断的讲市场是好的,要乐观再乐观。如何让经理们的道歉越来越少,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01010

22-05-18 11:06

0
这次上证指数在3000点之下仅维持四个交易日,最低触及2863点。大家都问现在算是底部吗?
“牛市过去才知道什么是顶部,熊市过去才知道什么是底部!” 其实我觉得市场已经是底部了,但是到底是不是需要时间来验证,今天我们可以把目前估值跟(上一次底部)2018年比较一下:
一、市值Top50公司

(1)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2018年底的时候盈利为6倍左右,目前市盈率仅为5倍左右,按市盈率估值四大行的估值比2018年还要低,招商银行最新市盈率为8.1倍,2018年底也是8.1倍;再看看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证券的中信证券东方财富目前的估值也比2018年底还要低。结论就是金融行业目前估值比2018年底部还要便宜,同时金融行业的盈利增速也比较低。
(2)宁德时代目前市盈率为60倍,相比2018年底44倍略高一些,2022年一季度宁德时代营收增加154%,盈利减少-15.7%,这个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好在营收是增加的,盈利减少主要是因为原材料钛酸锂价格暴涨导致,接下来就看宁德时代如何将原料成本上涨转移给下游整车企业了。另外,在市值Top50的公司里面,比亚迪146倍的市盈率算是最高的了,但是四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大卖10.6万辆,突破3月的十万量大关,刷新了销量纪录,这波出货量大涨是因为比亚迪9大生产基地,分别在深圳宝龙、惠州坑梓、西安高新、青海西宁、贵州贵阳、重庆璧山、长沙宁乡、安徽蚌埠、济南基地,所以并不依赖长三角地区的汽车配套资源,并不受YQ的影响。对于其他车企的利空,对于他就是利好,换句话说比亚迪有吃到这波YQ的福利,新能车行业的发展真的很快。
(3)贵州茅台目前市盈率41倍(2018年底为23倍)、五粮液目前市盈率25倍(2018年底为16倍)、山西汾酒目前市盈率48倍(2018年底为21倍)、泸州老窖目前36倍(2018年底为18倍)等等说明白酒估值相比上次市场底部还高不少,主要原因是白酒最近几年盈利增速非常不错,2022年一季度茅台盈利增速20%+、山西汾酒盈利增速70%+还是非常亮眼的
(4)市值Top50的公司平均市值5101亿元,2022年一季度营收增速为22%,盈利增速为16%,大公司受3月份YQ(不包含4月份YQ)的影响不大。这些大市值公司在2018年底平均市盈率为20.49倍,目前平均市盈率为24.59倍,看似比上次还略高一些。内部分化比较严重,银行保险这样盈利增速低行业估值比2018底还要低,新能源、白酒这样盈利增速高的行业估值比2018年底还要高,只能说市场越来越有效了。
二、行业指数

在全市场31个行业中:
(1)目前估值比2018年低的有:
银行、非银金融(证券、保险)、交通运输(顺丰控股)、机械设备、国防军工(你没有看错!)、通信、环保;其中军工、通信、交通运输行业2022年一季度盈利增速超过10%,符合望京博格低估且盈利增速较高的选基逻辑。
(2)目前估值比2018年高的有:
食品饮料、电力设备、汽车、农林牧渔、社会服务(中国中免)、医美;其中食品饮料2022年一季度盈利增速保持20%以上,电力设备成分股之前传统电力制造商,现在都是新能源的宁德时代与隆基股份了,社会服务(中国中免)的基本面逻辑跟2018年也完全不同了,他们目前比2018年估值高看似合情合理。
(3)31个行业市值均值为22500亿,最大行业依次是银行(7万亿)、食品饮料(6万亿)、医药生物(5.5万亿)、电力设备(5万亿);军工(1.6万亿)、房地产(1.7万亿)的总市值仍然不及贵州茅台一个股票(2.2万亿)。目前31个行业市盈率均值为24.68倍,2018年底部31个行业市盈率均值为19.72倍,31个行业盈利增速均值为-11%,主要是受到计算机、农林牧渔、综合三个行业的拖累。
近一周投资操作:
4月25日,恒生国企跌破7000点,加仓了恒生科技与恒生医疗;盘中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继续加仓了军工与500质量。五一后还将采取“不追涨、不低卖”的策略,未来继续深入研究,挖掘一些有潜力的基金,采取缓慢加仓策略了。
有时候只能默念一句:
成功的投资不是选到了最好的买入时机,而是熬过一个个艰难的时刻
20101010

22-05-18 11:03

0
水晶苍蝇拍
今天看了李杰老师的临时沟通文章,真的感慨很多。拍子老师的书:《一个散户的进阶之道》我至少看了五次,笔记和思考感悟专门用个本子写了很多,这本书至今仍然摆在床头。很多年前,这本书对于渴望入门,渴望走入投资殿堂的我来说帮助很大。
看到很多球友开始抨击拍子老师,实在想说几句:
第一,没有人强迫你买他的基金,自己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不要赚了钱就捧出神来,亏了就骂。首先从自己找原因,当时为什么要买他的基金?就算是他水平不行,首先也是自己认知不行,识人不明!不能怪他。
第二,做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个人投资人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这二者的区别有二个:投资人给基金经理巨大压力,个人投资人至少不需要面对这个压力。还有就是管理的资金量和个人投资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难度系数大多了。拍子老师低估了这二点!优秀的个人投资人不等于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第三,是我提出的一个问题:优秀的个人投资人需不需要转行做私募?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看的角度不一样,当然有不同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不需要。因为难度提升太多,模式也不一样,很难做好。还有就是自己已经赚了几千个w,存一部分大额存单一个月随便10w,用一部分在市场里玩,永远都是赢家了,而且用玩的心态做投资更加容易做好投资。没有压力,心态好,身体也更好嘛!
 
20101010

22-05-18 11:01

0
逆势表演,今年最能涨的ETF名单!
3700只个股上涨
沪深300指数今天下跌0.80%,中证500则上涨0.80%,数据相同但一正一负。

记得前段时间,老张跟大家测评三大指数时写到:中证500是离线最近的,大家可以多关注下中证500相关ETF。老张也在琢磨,要不要把300ETF替换为500ETF。
没想到修复的这么快,两者之间的价差快速缩小。

今天对多数股民也是比较友好的,多达3700只个股上涨。

最让人担忧的是成交额。
下午收盘后,很多人在关注量能,因为今天两市合计成交6714亿。和前段时间比起来,似乎萎缩的更厉害了。
其实,这需要我们从两个层面来看。
第一,今天港股休市,北向资金没有交易,才导致今天成交额“萎缩”的厉害。
从实际数据来看,北向资金近期日均成交额1000亿左右。比如上周四,5月5号成交额达1127亿。
加上去后,成交量能数据会好不少。
这也间接反映出当下北向资金在A股的“话语权”,影响力在13-16%(北向成交额除以总成交额)。

第二,行情和成交量能之间的关系。
从实际成交来看,即使加上北向资金,A股成交依然在一路下滑。
如果说年初时还在1万亿以上,那现在就快速萎到了9000亿、8000亿,活跃度也在进一步下降。

成交萎靡,会导致赛道抬不动,低估价值风格同样难以起立,就意味着行情可能还会进一步摸底。
从具体行情来看,截至今天收盘,沪深300指数年内下跌了21.52%,中证500年内下跌了23.79%。
最衰的是创业板指数和科创50指数,年内分别下跌32.94%、32.29%。

不过,面对A股的萎靡不振,全国股民都在“苦中作乐”。

还有网友发帖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波涨上3500点,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愿望真是太美好了,老张也希望如此,房市和股市两个都妥了。。。
有没有什么逆势上涨的ETF?
说到这老张不由有些好奇:在今年的全面下跌之中,有没有什么逆势上涨的ETF?都是哪些方向?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年内正收益的ETF仅仅45只,而全市场ETF一共681只,占比6.6%。
就是说:年初至今,93.4%的ETF都在下跌。
面对这种集体性亏钱,确实让人无语。
细分来看,剔除一些同类、成交不活跃的ETF后,逆势上涨的权益类ETF名单如下:主要有豆粕ETF、能源化工ETF、煤炭ETF、能源ETF、有色ETF、黄金ETF、以及2只红利股息ETF。

针对这些ETF,我们分类研究下。
首先是大宗商品类。
比如豆粕ETF、能源化工ETF、有色ETF等,也叫商品ETF。跟踪的指数分别是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郑商所能源化工指数A、上期有色金属指数。
因为过去几年美联储大肆放水,以及年初俄乌冲突,大宗商品涨价不断,这些ETF也表现尤其出色。
但也正因此,这些ETF高度火热,性价比较低;加上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一旦调整潜在回撤较大。
以有色金属期货指数为例,目前和2008年高点基本一致。这个再去参与,委实不好说。

其次是能源和煤炭品类。
包括煤炭ETF(中证煤炭指数)、两只能源ETF(前者跟踪中证能源指数,后者跟踪中证全指能源)。
我们直接比较成分股好了:相比于煤炭ETF的单一煤炭板块,能源ETF把石油板块拉了进来,但对水电光伏等又有所欠缺。老张觉得它们也是能源的一部分,不知未来会划入否。

再从业绩表现来看,国泰中证煤炭ETF聚焦专一煤炭板块,指数也相对合理,业绩一枝独秀。然后是汇添富中证能源ETF,加入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头部权重也有所提高,表现也不错。

考虑到煤炭、能源等正处于风口,股票类ETF也比商品类ETF稳妥一些,老张认为可以适当关注。
不过也要注意轻仓跟进,仓位控制在5%-10%为好。
然后是黄金品类。
老张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曾多次跟大家写过黄金ETF的分析。今天就不赘述了,主要观点如下图。

最后是2只红利股息类ETF。
事实上,高股息板块目前的投资属性很强。
既可以单独做为惨淡行情下的防守型投资,又可以在投资组合中和成长风格搭配,优化投资体验。

其中,红利低波ETF跟踪的指数是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
主要在两个方面做了很大优化:
一是行业占比,从图中可以看出,金融、工业、房地产、能源等占比适中,不存在过于倚重现象。

二是权重设计,虽然指数成分股也是50只,但权重较为分散、持股集中度较低。

再看恒生高股息ETF,跟踪指数是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成分股也是50只,权重相对集中些。
感官上,稍微倚重了点房地产行业。
第一的龙光集团世茂集团行业地位不高,且传出债务问题。因此印象不是太好,其它个股和占比基本ok。不过,港股地产跌到现在这个地步,加上政策利好开始出现,问题应该不大。

额外贴下年内逆势上涨的固收类ETF名单:包括债类ETF和货币ETF。
大家在投资时也可以多注意固收类ETF,不仅可以为闲置资金获得一定收益,还可以优化投资波动。
20101010

22-05-18 10:58

0
科创板见底10天以来涨幅情况
5月3日老股民将所有科创板个股按流通人均市值排序做了一个表格,并挑出74只个股,在上发贴分享给了各位球友(见下图)。
交易软件上的人均市值数据老股民没有用。那个数据将大小非没解禁的股份算在其中,导致数值比老股民的流通人均市值高了一截,数值失去了准确性。
老股民用的数据是流通市值除以全部股东人数,得出的是几乎就是该股二级市场的人均持股市值。
这个数值越高,说明资金介入的越深,为何资金介入深?大家自己去思考。
相反,人均市值越低的个股背后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新股刚上市,大资金还没建仓。要么就是企业的基本面很普通,资金不感兴趣。
通过人均流通市值的高低,投资者很容易就找到基本面相当好,容易跑出牛形的企业。历史经济告诉我们,熊市结束后,好企业跑出两倍,五倍,十倍的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在科创反弹刚起来的阶段,这张表格对投资者非常重要。毕竟研究74只资金高度集中的个股,比研究整个科创420中个股要容易的多。谁把这74只个股研究透了,谁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老股民看了下10天来科创板的反弹数据,表格中74只个股10天上涨的中位数是21.97%,科创板420只个股上涨的中位数是14.52%,大家对比后,有什么发现?以下是科创板见底10天以来的整个科创板420只个股涨幅前16名。最低涨幅41%。

其中高人均市值的个股有4只(划黄线个股),占25%。
以下是前几天文章中7天涨幅数据,

经过比对,不难发现,
一,上榜的最低涨幅由33.98%上升到41.07%,反弹的第一只标杆股上海谊众在翻倍之后出现横盘滞涨,目前已经退出榜单,
二,FPGA的安路科技,新冠小分子的君实生物,重组蛋白的科兴制药IGBT东微半导,芯片的聚辰股份开始接力加速上涨,排名不断上升。

个人认为,目前科创板的反弹仍处于第一阶段(市场树标杆阶段)后期,少数个股(上海谊众,安路,君实有个共同点,去年都带U)快速上涨,制造赚钱效应,使市场走出人气低谷。但市场离全面激活仍有相当的距离。大部分个股出现整体性大涨的第二阶段仍没到来。虽然科创50指数在前10天从最低点反弹了150点,但成分股君实生物大涨52%贡献了很多点数,绝大部分个股的涨幅远低于科创50指数的涨幅,指数有虚的成分。接下来的数周之内,相信更多的个股会加入到上涨的队伍中来,使科创板进入反弹的第二阶段。
最后给大家思考个问题:这74只个股中,哪一批会率先实现涨幅翻倍呢?
两个月后,涨幅超过50%的个股占比会是多少呢?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