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学不止,继续我们的基本面分析。
[淘股吧]海通证券一份研报估算,截至7月底,
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约6%,险资占6.7%,公募基金占8.4%。
公募基金在2007年9月底(6千点大顶),公募基金持股市值为3万亿元人民币,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高达40%,此后便逐年下降至个位数。
咱就针对这些数据开聊,这对我们清晰市场思路很有帮助。
2007年大盘在最高点时A股总市值是32万亿,流通市值才8万亿左右,主要是当时还没有完全全流通。
2006-2007年基金卖的非常火,不管是证券公司还是银行
新基金一发行几乎都是抢购,公募基金占比大,所谓大盘蓝筹股极受欢迎,所以那时的大盘股整体都是牛气冲天,但牛市仍然是强烈的资金推动型牛市,这个本质没有变。于是政府从2007年底开始到2010年大量上市超级大盘股,
中石油 神华 农行 建行 中建筑 中铁建 等,几乎所有的央企都上市了,再加一批地方大型国企和一批商业银行,股票市值急剧扩张,到2013年两千点时,股票总市值比6千点时还大。随着全流通全面化,流通值相对2007年增加的更多。从这个时候开始基金再也无力发动全面的大盘蓝筹股行情,只能是局部行情。
基金对流通市值占比一路下滑,相对个人散户占比就一路上升。市场资金结构大变,炒作必然大变,
从基本面来说13年-15年的互联网经济股行情有其必然性,但是能如此疯狂就跟资金结构有关了,散户天然喜欢小盘科技股,概念股,重组股,低价股(都是是垃圾),由于散户占比大,再加上有融资配资助推,共同制造了一个无比的投机大泡沫。
最终2015年消灭了一群最具投机性的私募游资和散户,当年我就说创业板和
中小板的5年以上熊市已经开始。
2016年后由于有大放水的基本面背景,基金接着炒蓝筹,由于占比严重下降,并不能发动全面的大盘蓝筹行情,走两步就分化了,到最后主要就是抱团喝酒吃药了。
以今天的数据看,A股走了半年熊的流通市值依然达37+万亿,比6千点时的总市值还大。
把外资险资公墓甚至私募加起来持股比列只占总流通市值的25%,而75%则由广大的散户持有。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除了经济基本面但说资金面也走不出长期大牛市。我之前发过贴《中国资金推动型大牛市已不复存在》,股市虽然熊但散户占比大,近10年开户的股民投机胆子比早期的股民胆子要大,都把炒股当游戏玩呢,所以打板追涨杀跌反而闹的更欢。
个人开户数也是有天花板的,我在《中国资金推动型大牛市已不复存在》分析过,新增的空间不大了。未来市场的中坚力量只能依靠险资和外资的慢慢的增加了,公墓基金只是个助长剂,不到牛市不会有人抢购。
外资和险资的增加是个较漫长的过程,所以投资重在选股,别轻易指望有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未来好公司会强者愈强,会出现一批真材实料的长线慢牛型几百元的高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