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经典之战》货币之争—泰国篇

18-05-26 11:55 1542次浏览
交易风暴眼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上集,我们已聊到华尔街大佬们是如何狙击并收拾日元的;如果我们以为到此,他们就会收手,那么我们就大错特错了。就连美国第28届总统威尔逊都曾认为〞世界大战为的是经济竞争〞。

那么在冷战结束后,他们又是如何抓住时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满载而归?我们从下面本土学者制作的表去寻找一些端倪。

外部因素

1、外国直接投资,垄断制造业

首先泰国是个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就注定了它对世界的依附很大。所以发展出口产品生产,走进国际社会是它必走之路。从1961年开始泰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鼓励更多国外企业赴泰投资,其中1987-1990年为高峰期。这段时间泰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制造业逐渐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但占据泰经济命脉的制造业己慢慢掌握在外资手中。而这些仅仅是一个棋局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发现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向亚太地区输入资本。并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经济附属圈子。

2.国际游资投机的渗透

东南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日本资本的输入,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1985年“广场协议”后,我们看到了日元作为傀儡货币的本质。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要从1949年开始说,新中国成立预示着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头号强国要把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其经济附庸。比如二战后,日本在美国扶持和朝韩的战争横财下,经济发展与日俱增,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并扬言买下美国和各地区,同时把对外贸易变为对外投资。也就是此时东南亚各国,尤其泰国也承接了许多日本的产业转移,接受大量热钱流入本国,经济获得了每10年8%的增长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曼谷成为投资新宠,整个泰国沉浸在东方经济发展典范的喜悦中。

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撰文《亚洲奇迹迷思》指出整个东南亚经济增长模式实际隐藏着巨大的隐患,指出此经济增长的直接诱因并非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是投资所致。只可惜大师之言忠言逆耳罢拉,抛到水去,浪花也不溅起那么点点。

但这正是国际游资家们喜欢看到的,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开始登场。哈哈,不过这有点阴谋论,但事实上本来如此。从1980年起,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扩大,政府预算赤字出现,美国希望美元贬值来加强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三个月后美元兑日元达到1:200左右,跌幅在25%。


1996年日元开始贬值趋势,大量日元资本向东南亚国家流去,保守估计在2600亿美元。这些资本是在国内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逐渐走向东南亚市场的股市和短期的外债市场、投市,也就给东南亚市场造成一种“短期借入,长期投资”的一种错觉。而这种错觉最终会导致资金链如果断了,实体经济马上恶化。这些资本共同吹大了东南亚的经济泡沬。所以说,在国际游资攻击东南亚时,日元为其提供了廉价的弹药是有根据的,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还是日元可能只是其中一步棋而已呢?不得而知。

内在因素

1.“出口替代” 型模式

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但这种模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为了吸引外资,泰国政府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取消对资本市场的管制。这也就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达到7万亿美元的关注。它们用极短时间的短期资金大量涌入泰国境内,为国际游资打击泰铢而打下基础。

2.盯住货币汇率政策

从1984年始,泰国实施“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且每天会对泰铢兑美元的中心汇率进行公布,说白了就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此后时间里,美元开始贬值。泰铢实际有效利率也应声而跌,泰国出口快速增长达到22%,经济增长率达9.5%,且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创造了“亚洲经济奇迹”。

然而事情就奇怪在这1995年后,国际外汇市场发生逆转,美元对主要货币由贬值转向升值。泰铢实际有效汇率随美元不断走强,出口不断下降,由1995年的24%下到1996年的3%。贸易赤字达到162亿美元。多数短期资本撤离泰国资本市场,泰国资产价格开始破裂。1995-1996年,泰国出口增长下降,短期资本外流,资产价格泡沬破灭,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3.外债高筑

从1992年底的396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底的93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0%,平均每个泰国人负担外债1560美元,其中短期外债约占外债总额的45%左右。


此种情况下,泰国必须保持年15%以上的出口增长率和不断的外资流入,否则将出现债务危机而引发金融危机。

4.外汇储备太低

外汇储备水平偏低.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泰国长期实维持偏低的外汇储备水平, 储备存量大约被控制在300 ~ 350 亿美元左右, 只相当于泰国3 ~ 4 个月的进口用汇量。显然, 这种外汇储备水平只能满足泰国一般性对外支付需要, 而无法应付特殊情况。

由于外汇储备水平偏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能力有限,就会导致 泰铢大幅贬值,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

三、索罗斯如何攻城拔寨

在看到了泰国自身不少的问题后,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游资在1997年2月,决定对泰国发动第一次攻城。他们先从泰国各银行大量买入泰铢,然后在外汇市场里兑换成美元。在股市里大量购入泰国股票,而在现货股票、期货、期权抛空。这种手法也是国际游资这帮大佬常用的手段。(当然这种做法也是美国政府允许的)由于泰国中央银行 进行干预,加上东南亚各国央行被迫扶持泰铢。导致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游资失败而归。但只要是索罗斯这帮国际游资认准的事,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于是三个月后,他们卷土重来。

不然,到嘴的鸭子就让它给飞了呢?加上前两次的攻击己造成了市场上投资者开始恐慌。泰国股市和房地产 短期资金大量撤走,而且外汇市场恐慌性抛售。最主要的是在决战的关键时刻,国际金融大鳄的外援来了,在1997年四月,穆迪 评级公司把泰国三大银行长期借贷贷级别从A2到调A3。同时泰国政府为了遏制国际游资拆借泰铢,不得不提高拆借利率,股市大跌。加上1997年7月宣布实施浮动汇率,泰铢下跌20%。


也就致使泰国最大29家企业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将多支付本息12亿美元,而央行购买的远期买进泰铢合约也将损失约100亿美元以上。紧接着股价大跌、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危机全面爆发。而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游资们赚走了30亿美金,而留给泰国的正是产业萎缩,货币大幅贬值,国民的工资收入普遍下降了10%到20%的水平,而通货膨胀使国内物价普遍上升了20%到50%,实际生活水平降幅平均超过了30%,而且随着严重的经济不稳定的出现,很多国家出现了的政治不稳定和社会不稳定。此后10年经济从未超过前10年的平均水平。

同样做四虎的其它三虎,它们能否躲得过呢?下回继续聊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