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极少参与首板
原创: ertdfg123456 2018-10-10 21:29
很久以前,当我对市场的认知有了一定的经验以后,开始慢慢的放弃参与大部分时间的绝大多数首板。
不参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筹码不干净。你不知道谁什么时候砸出来几个万手单,瞬间秒杀你,当了炮灰;
第二,确定性不够。涨停价买入追寻的是相对于半路或者追高的确定性,因为这是日内价格涨幅能够到达的极限天花板。同理可得,首板在追寻强势股的过程中的确定性相对来说其实是很低的。因为首板很难看出一个票到底强不强。
第三,人气。首板不具备人气。尤其是缩量涨停的首板,本身就缺乏换手,在大部分时间大多只是跟风而已。(10点半后的板和下午的板,尽量少碰,不碰)
第四,溢价问题。绝大多数或盘中炸过一次的首板,第二天的溢价很低甚至是没有任何溢价的。在激烈的市场博弈资金抢夺中,很快会被成本比你低很多的资金砸坏集合竞价,导致低开。由于前述三个原因,会很快被资金抛弃,走弱之后毫无抵抗之力,更谈不上溢价了。
市场上的交易手法简单的划分可以划分为低吸、追涨、半路、打板。这四种主流手法里面又因为各自交易模式、性格和仓位的不一样以及所选标的的不同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交易抉择,最后导致结果的千差万别。
首板讲究很多因素的配合,非常考验一个交易者的综合能力。市场上做首板做得好,能当标杆借鉴学的有佛山无影脚和校长等人。对于标的个股的选择,基本面的研究,进攻的时间点,以及对于市场资金博弈情绪的拿捏把握都是顶尖级别的水平。
甚至出现了“跟上了无影脚就很少被砸死、无影脚砸不死的就会是牛股”;校长挖掘的补涨首板“会进一步强化板块阵营高低位共振高潮”的现象。比如今天无影脚出手了的
银河生物。 一堆万手单亮瞎眼睛,硬顶不撤,直到收盘都没成交完。
市场能给予这样的称赞,除了银子,这背后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个股的位置、基本面、筹码结构、市场氛围、资金情绪、板块强度等等细节上的东西。也就是为什么它们选择了这个股,而没有选择其它的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对大多数模式并未成熟定型的交易者而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并不断优化完善,随机应变不生搬硬套,也许才是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博弈中能走得更远一些的唯一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