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 一、公司历史+主营业务+股权结构
1、主营概况
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趁着移动终端智能化的趋势,以操作系统“起家”,2009年Google发布安卓之后,中科创达主要专注在安卓操作系统的开发。2014年以前,公司抓住了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时机,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智能手机产业,业务广布国内外。
中科创达在Android、Windows、Linux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涵盖了BSP、操作系统内核、驱动、框架、协议栈、多媒体、应用、工具和安全技术。
芯片方面,公司同时拥有ARM简单指令集(
高通 、三星)和X86复杂指令集(Intel)项目的开发经验;操作系统方面,公司不但有着丰富的安卓开发经验,也有Windows(
微软 )和FireFox(Mozilla)项目的开发经验。
核心技术则涵盖了通信协议栈、深度学、图形图像算法、操作系统优化和安全技术等多个方面。围绕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公司面向智能手机、
智能汽车 、智能物联网、企业市场推出了一系列完整的解决方案。
中科创达拥有以全球知名厂商为主的优质客户资源,并与多家厂商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客户包括:全球领先移动芯片厂商高通公司、展讯通信、ARM、Intel等;移动智能终端厂商如
索尼 、夏普、华为、TCL、联想等;应用软件和
互联网 厂商支付宝、
百度 、人人网等;操作系统厂商微软;电信运营商
中国电信 、
中国移动 等。
2.股权结构
公司的大股东为赵鸿飞。鉴于中科创达在国内OS开发领域的技术优势,其吸引了顶级的科技巨头股东和合作背景.
美国高通持有中科创达1.54%股份,是第六大股东。高通在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上占有42%的份额,位居榜首。另外,国内芯片巨头展讯通信也持有中科创达1.17%股份。二、技术护城河:终端智能+嵌入式AI
人工智能 的实现分为云端智能和终端智能,两者更多的体现为互补关系:
(1)云端智能依靠数据中心提供的运算支撑,在前期机器学算法探索中更显优势。而随着机器学算法的逐步成熟,可以将这些成型成熟的算法嵌入到 AI 系统,在终端提供本地化的智能服务。
(2)终端的计算速度更快、反应更及时、更安全、不依赖网络,具有云端计算不具备的优势。
由于智能安防、自动驾驶等领域需要实时、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处理,物联网海量的终端设备要求减少传输至云端的数据量、降低数据分析的成本,智能手机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要求较高,而嵌入式AI能够满足上述领域对数据处理的要求。
嵌入式的开发层级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应用层(Application)、算法层(AI Algorithms)、操作系统层(OS)、驱动层以及芯片层。
由于移动芯片计算能力的限制,嵌入式人工智能除了需要优化算法层之外,还需要关注底层驱动和操作系统的优化——这就需要算法团队不仅在操作系统领域里经验丰富,还需要和芯片厂商有紧密的合作。
中科创达在嵌入式AI领域积累多年,其嵌入式AI 解决方案已经得到国内外IT巨头的认可。尤其在图形图像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公司成立了AI事业部。
(1)2017年6月,中科创达发布了基于高通APQ8016E平台,并集成了
亚马逊 AWS Greengrass以及AWS Lambda技术研发而成的嵌入式AI解决方案,旨在助力加速物联网设备产品化和应用的落地。
(2)2017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中科创达展示了与高通共同开发的物体识别和智能拍照引导算法。
(3)2017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公司展示了与ARM联合推出的食品识别及热量估算算法ThunderView。
(4)2017年11月,人工智能新创公司耐能(Kneron)正式宣布完成超过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阿里创业者基金领投,中科创达参与跟投。耐能(Kneron)定位终端人工智能(嵌入式AI)技术提供商,主打轻量级的NPU芯片,专注于IoT和手机等终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