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百度详解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
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发端于住房抵押贷款,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住房按揭支撑证券,是最早的资产证券化尝试。现在,资产证券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运作机制,遍及租金、专利费、版权费、信用卡应收款、汽车贷款应收款、消费品分期付款、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广泛领域。
知识产权证券化(IP-Backed Securitization)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具体是指以知识产权的未来许可使用费为支撑,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它最大的优点是不但能够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所需的资金,而且还可以保留对知识产权的自主性。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包括包括发起人(原始权益人)、特设载体(SPV)、投资者、受托管理人、服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强机构、流动性提供机构等。其中原始知识产权权利人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资产以“真实出售”(true sale)方式过户给特设机构,特设机构获取了知识产权的唯一转让权,以知识产权将会产生的现金收入为基础发行证券。唯一转让权可以保证将来产生的收入会被用于还付投资者的本息,多余的收入为增值收益。
此外,倘若技术尚未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特设机构可以为其代理知识产权申请,并承担申请费用以及知识产权年度维持费用,而所获得的收益由特设机构和知识产权权利人按一定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