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写在周一开盘前:
[淘股吧] 国庆7天乐,举国欢腾。各位不管玩的开不开心,都休息好了。虽然七天无行情,但港股及外盘情况我都盯着会看。开盘前写点操作思路。
首先,看亚太盘,日经和港股大跌。这个虽然两者走势想同,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区别,日经在节前的K线走势和A股更贴近,如图。下跌的影响更多是来自欧美影响,导致的亚太跟跌。而港股则稍微有些不同,节前很清楚的看到最后一周是横盘状态,虽然A股大涨的9.21和9.26两天港股跟涨,但是上方的跳空缺口并没有补上,并且周五也没有走出A股尾盘的强势。不可否认港股也受美股影响很大,但这个位置的跳空高压两次碰到之后没破,技术面上的下跌相对更符合预期。如果各位再对比一下周线,就可以看出来,连续涨幅日经领先A股领先港股(港股甚至没有出现周线级别的MACD金叉)。那么单看亚太,我估计对A股的影响有限,这两个指标更容易跟随A股而不是带动A股。稍微有个问题就是港股的国企指数。跌幅也不小,那么相对的可能会影响一下A股市场,毕竟节前的拉升还是权重为主导的。
再看美股。三大股指:道琼先涨后跌,周线级别的跌幅其实并不大。
纳斯达克比较惨,连续下跌,单周跌幅是比较大的。标普单周跌幅也不小,但头两天横盘所以幅度比道指大比纳指小点。抛开各种消息面的利多利空看,美股在如此长的牛市中,有一个周线级别的调整,其实属于正常,并且在我们放假期间调整应该是各位看多的朋友欣然看到的结果。实际上从日线来看,节前一周三大指数的走势也不如A股走的好。目前A股和美股处于相互影响的阶段,并没有谁完全跟着谁走。特别是在A股强势的情况下。那么如果(我们大胆假设一下)A股节后继续强势,那么美股虽然不一定出现跟涨,但大跌的可能性相对要小。如果更主观一点的话,美股的下跌,会导致部分资金外流,中国入M入F这些利好必定驱动资金进入A股,此消彼长不一定就是利空的。
最后看消息面:说实话消息面我没怎么仔细看,因为主要是技术派加国际宏观经济的逻辑判断为主,所以消息面的事有时候懒得看。大致扫了一眼,8号开盘美国国务卿访华,这条应该比较重要。其他的什么说影响美国中期选举,这个锅必然要背一下的,不然川普怎么跟国内交代?(9月非农数据好像又不好,其他贸易逆差也在扩大的)
反过来看上证,我看了一下去年和前年的节后走势,一个首日冲高之后横盘四天,一个首日冲高回落之后横盘偏强四天。那么今年在节前走势和假期外盘走势相悖的情况下,估计出现低开之后冲高再横盘的情况可能性比较大,2820这个前期我盘中多次提到的点位在节前还是不能算有效突破。但低开之后又出现了上冲空间,那么节后第一周,暂看大盘低开之后偏强震荡波动区间2800--2860区域(2860是20周线均线强压,直接突破可能性不大,再上就是2915前高)另外,如果出现偏弱调整,不应该破2750,否则重返下跌通道。
谈操作:先说个股,节后第一天,肯定我是不会买入个股的,板块的情况和个股的优劣没凸显出来,我不会去抢筹,最快根据周一情况盘后选择一下。再谈股指:(
50ETF/IH/A50三者都基于
上证50,由于我自己做A50所以下文全部用A50代替,但场内50ETF和IH股指期货同样适用)A50是连续交易,所以假期也在走,节前我的多单全部获利止盈现在看还是非常正确的。整个一周的交易日走势都是和各主要指数一致,但周五的夜盘我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下午A50在跟随港股企稳之后,夜盘走势要比美股强很多。各位可以根据下图去对比一下美股的情况。开盘美股下跌的时候A50并没有跟跌,只是在23点前后开始随动下跌,并且0点附近还有个快速回拉,并震荡到1.30左右。这在美股三大股指中是没有的动作。(各位可以看下图的A50分时图和自己的美股指数对比一下)随后的后半夜,美股的反弹带动的A50上涨,但幅度完全不一样。美股反弹跌幅一半,而A50反弹收复跌幅不说还走的很高(相对夜盘的幅度来说不小了,并且是少见的强于美股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单看这一点,再大胆假设一下,是否是因为A50外盘投资者意识到节后A股开盘可能出现向上冲高的动作造成的呢?所以,周一的股指及A50操作,肯定是多单买入,低开的情况下直接建仓小部分多单,后续盘中根据行情决定低位加仓还是追高加仓。外盘的下跌给股指了一定的冲高空间,而A股大概率的低开也符合这样的做法。
最后的最后,老K不是神,我只是表述我主观的交易思路,但肯定还是客观对待行情的涨跌。做出大概的交易判断并制定计划,行情若顺则交易轻松,若错,止损离场观望。以上判断不一定对,但确实连思路都写的比较详细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欢迎指正讨论。
对了,这篇是昨天晚上写的,因为过了论坛回复时间,所有没发出来,今天早上看到定向降准的消息,应该也和我的上述不冲突。关于定向降准,我不记得我在前面哪里写过,这是中国应对美国加息比较好的方法。首先我们 不可能跟随加息,因为加息会收紧货币,通货紧缩,这些都不适合目前的中国经济情况,所以定向降准甚至全面降准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一方面释放资金流动性,盘活市场沉淀资金,另外也更容易掌控和见效。如果效果较差还可以通过减税等其他措施搭配使用。我有空找找之前的回帖,有一段还专门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