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知道,一部分企业的销售跟季节有着一定关系,但是一两个季度就要占全年营收80%以上的企业并不多,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家这样的公司——隆平高科。
由于没法上图,大家只有自己去看单季度营收,进行对比了。
|
2007年开始,公司营收就呈现出一季度和四季度营收总和大于80%的现象,很显然这个和公司经营的种子有很强的季节性有关。关于水稻的销售,在这里做个简要说明。水稻分早中晚,最早播种时间为3月底,最晚播种时间为6月中旬。公司分品种水稻收入占60.88%,分地区华中+华东区域收入占78.10%。而华中和华东地区主要是早晚稻或者是单季晚稻,一般来说种子需要泡发,这个时间大概在10-15天,也就说农户购买种子的时间大概是在2月中旬到2月底,而此时多为春节期间,那么购买时间就会提前到春节前。公司的销售主要采用“县级经销商—乡镇零售商—农户”的三级分销模式,所以县级经销商的备货时间大多在每年的四季度。未来,公司玉米种子的营收占比会逐步提升,玉米也以春耕为主,所以对整体营收的季节性变化会更加明显。
|
至于公司的基本面以及未来的发展,文章后面有详述,总之是全国未来种业的龙头企业。 |
根据公司的季节性和资金喜欢炒预期的特点,如果对其四季度业绩确定性预期进行投资,那么在本年度年报出来之前,只要行情配合,应该会有一波行情,观察结果是的确如此。但我们该如何找买入卖出点呢,在这里做了一个大胆假设:三季度报出来当天买入,年报出来后卖出,测试结果还比较理想,从06年11月份买入,截止到今年8月31日有5倍收益。
|
根据实际情况和观察,对交易模式做如下调整:
|
1、主要原则,三季度报告后开盘买进,年报后卖出;
|
2、未取得正收益,年报后不卖出,在随后出现该价格后及时卖出,除非进入下一个年报报告期(填权预期)
|
3、年报正增长,一季报后第7个交易日卖出
|
4、年报负增长,当天开盘价卖出
|
5、三季报出当天跌停,止跌后的收盘价买进具体测试数据如下:
|
在18年前,测试结果都非常理想,但是到了18年持有期将近1年,且收益为-38.81%,但还有一些数据我在此需要进行一下说明,历史最大回撤在2010年12月到2012年1月的44.58%,负收益相对回撤还有一定空间,同时2014年9月30日一字板缺口价格为14.57,之后的两次底部价格分别为2016年1月28日的14.97和2016年2月29日的15.56。而2018年8月31日的收盘价为16.03,此时底部特征明显,且有较强支撑。
|
虽然按照以上的交易策略应该在三季度报出来后再介入,但是经过我对公司股价的长期跟踪,目前显现出底部特征,以及贸易战升级对玉米进口的影响(2017年美国进口玉米7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27%,第一名乌克兰占比65%),加之公司对玉米布局在中报中已经有所体现,所以此时正当布局时。
|
隆平高科(000998.SZ)投资要点:
|
1、隆平高科是从事种子研发生产销售的一家种业公司,17年全球排名第10;
|
2、未来发展从全球角度来看,是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行业;2015年全球CR10为71%,而同时全国种业CR10为18%,CR50为35%;
|
3、自从中信集团入主后大手笔完成26起并购,不仅布局玉米种业,且向“3+X”品类战略迈进。
|
4、17年研发费用31.9亿,同比提升38.73%,研发投入业内领先。
|
5、作为杂交水稻龙头地位,市占率30%,到2020年有望提升至50%。
|
6、玉米种子有望弯道超车,通过收购陶氏巴西公司,国内第二大玉米种子联创种业,为公司业绩增速提供可能;
|
7、贸易战的持续发酵,为公司提供发展契机,18年营收增速是大概率事件。
|
8、公司营收呈现四季度明显高于其他季度的趋势,主要原因来自于备耕的季节性因素,那么四季度预期将大概率决定股价走势。三季度报告后到年报期间,往往有超额收益。
|
9、公司净利润不断提升,说明虽然存在并购,但管理水平高,成本控制能力强,伴随规模效应仍有提升空间,中报受玉米布局影响,净利润略有下滑。
|
10、公司通过并购业绩提升并非是跨行业的,而是行业特性和趋势决定,且产业布局合理。
|
主要风险:并购企业营收不达预期。
|
|
是否其他农产品 公司或行业也有类似的投资特点呢?欢迎大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