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跑步入场,N年一遇的大机会,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18-08-29 09:44 4001次浏览
rwf600519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投资是越老越值钱的,你交过的学费、吃过的亏、经历过的教训,最终都会成为你的知识、经验,甚至是敏锐的商业直觉,所以我们很信奉一句话,叫“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风险是涨出来的”,鸡犬升天时就不会得意忘形。
今年应该记住的一句话是“机会是跌出来的”,泥沙俱下时就不会惊慌失措。
5200点时多一分冷静,2700点时就能多一分淡定。
远离追涨杀跌的人群,独立思考,就会发现当时没有象他们说的那样乐观,现在也没有象他们说的这样悲观。



等过几年后,等沪指到6000点后,那么现在的2600点,2700点,2800点和2900点有啥区别呢?


还是以前那名话,以有限的下跌,换无限的上涨,换不换。


跌可能也就两百点,涨呢可能是几千点。换不换。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2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wuqingjoker

18-08-29 10:37

10
区别很大,假设你2800点入场,运气不好的话2600点时你已经亏完了,这就是熊市的可怕之处,股票下跌脱离指数。
rwf600519

18-09-04 13:30

3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淘股吧]


英国统计学家E.H.辛普森(E.H.Simpson)在1951年提出过一中理论,叫“辛普森悖论”,即在分组比较中都占优势的一方,会在总评中反而是失势的一方。简单来说就是,虽然你赢的次数很多,从整体上看,你反而是输了。
从字面上看有点难理解,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喜欢打麻将的人其实都明白这个规律,一场牌打下来,糊多次小牌的人,往往不如糊一次大牌的人赢的钱多。
其实在其他领域也存在这样的规律,那些做得最好的人,往往不是做的最多的,而是那些做的次数少,而单次价值很高的人。真正的高手都具备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现如今是一个机会更多、选择更多的时代,很多人都认为既然有这么多机会可选择,那做的越多,赢的概率就一定越大,其实不尽然,因为机会越多,意味着概率越小,越是有多种可能性,越是需要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就拿投资这件事来说,以前我经常听到这样一种理财观,叫做“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原理相信大家都懂,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是一种财务上的避险策略,但对于那些投资界的高手来说,他们的做法刚好相反。
1992年索罗斯大战英格兰央行的时候,他的基金经理人德鲁肯米勒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甚至建议把所有钱都押上,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索罗斯的时候,索罗斯说这“太荒谬了……你知道这种事情多久才能出现一次吗?所以,要做的不是把所有的钱押上去,而是要把所有能搞到的钱,都押上去。”结果他们加上杠杆,总共投了100亿美金,最终大获全胜。
德鲁肯米勒说:“我从索罗斯身上学到很多,但最重要的并不是你对还是错,而是在你正确时你赚了多少,而错误时你赔了多少。”
很明显,索罗斯的策略就是:专攻要害,一击致命。
在股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美国棒球手的海报,海报中的棒球手正准备挥杆,而旁边是一个标识着每个击球位置的长方形矩阵,这是对巴菲特投资理念影响极大的一个人——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

泰德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在美国《体育新闻》杂志评选的史上百位最佳运动员中,排在第八位。其在棒球界的位置,一点儿都不比巴菲特在金融圈的声望低。
在棒球运动员中,有两类击球手。
一类是什么球都打,每次击球都全力以赴,力求全垒打,但这需要耗费很多体力,很多人甚至不惜服禁药来保持体能。
另一类人则是聪明的击打者,他们并不强求全垒打,而是只打高概率的球。
世界排名前十的击球手,都是后面这类人,而泰德·威廉斯就是这类人中的高手。
泰德在其影响深远的教科书《击打的科学》中,提出一个观点: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处在“甜蜜区”的球。
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理想区域时 ,才挥棒击打,这样才能保持最高的击打率。否则如果去击打处于边缘位置的球,击打率会非常低。所以,在比赛当中,对于非核心区的球,即使嗖嗖从身边飞过,泰德也绝不挥棒。
这种策略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比赛中却非常难操作,特别是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几万名观众绷紧了神经,用期待的眼睛看着你,当球飞过来的时候,如果不打,就将迎来全场的嘘声。这时,坚持“只打高价值的球”就需要极强大的定力和冷静的内心。
泰德·威廉斯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受泰德·威廉斯影响,巴菲特把这种策略应用到了投资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哲学:只投资高价值、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的根本不看。
巴菲特在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说:
“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飞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人们会喊——打呀。别理他们。”
“股票的确有一种倾向,让人们太快太频繁地操作。人们很多年来发明了各种过滤器来筛选股票。而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定义你的游戏是什么,有什么优势,非常重要。”
从巴菲特的投资效果来看,也印证了他的说法,就像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说的:“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10笔投资去掉,我们就是一个笑话。”
看上去巴菲特和泰德采用的是一种最稳妥、最保守、动作最少的打法,但他们却是最强的进攻者。只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高价值区,在战略上专注,并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这种战略,可以称之为“高手战略”。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找到“甜蜜区”:找到自己最擅长,并且能产生高价值的领域。
2、战略性专注:只打“甜蜜区”里的球,战略性忽略低价值的事。
3、等待机会,持续迭代:在高价值领域,用最不取巧的方式做事。
人的时间、经历、智商都是差不多的,高手之所以比普通人做的更好,其中一个秘诀就是“专注”,或者说是一种价值定位并敢于舍弃的能力,对人来说,这往往是反本能的。
麻省理工学院前教授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一书中说,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即使明知其中一项可以获得最大成功,他们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其他选择。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风险,天然是排斥和抗拒的。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才少,因为他们能克服那种心理上的本能。
rwf600519

18-09-03 09:33

3
 [淘股吧]

 悲观者赢得掌声,乐观勤奋者赢得未来。


惯性看空的人,疯狂的大牛市都赚不到什么钱,只有熊市的时候来嘲笑一下那些惯性乐观的人。


看空的人解释不清楚,现在的价格到底暗含了多大的悲观预期。


所以从来解释不清楚什么时候会跌,会跌到哪里。


为了证明自己正确,必须一路看空。但作为职业投资者来说,时机错了,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真正取得成就的是那些建立了客观理性的态度和方法的人。


无论是那些价值投资者,还有那些把握时机的交易流派,在这方面,都是一致的。


在那些一片悲鸣的时间段,价值投资者耐心买进企业,而交易流派则寻找危机式的反转机会。
wuqingjoker

18-10-14 23:10

2
楼主已经亏完了?
rwf600519

18-08-29 12:58

2
@wuqingjoker  你说的一般人在什么市道都是输钱的。牛市对他们 没有意义。十块的股买一万股,跌五块还是一万股,一股都不会少,涨到二十一样翻倍。但如果跌到五块割掉,再买一只十块再跌到五块割掉,那就真没救了。[淘股吧]


帐面亏损,跟实际亏损差的太多。股市是正确的事重复做,才会长稳定盈利。
如果错误的事情也重复做,那只有死路一条。
wuqingjoker

18-08-29 11:46

2
一般人在熊市的生存时间大约就只有3到6个月,半年等不到牛市基本就无法翻身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rwf600519

18-08-29 10:41

2
@wuqingjoker  2800进来到2600,十块的股可能跌到五块。但如果股市起行情涨到五千,这五块的股会涨到多少呢?
gzlanky

20-02-01 18:10

1
耐心等待一次历史机会, 全力一击,将可以使人生有一个突破性的飞跃。武汉肺炎事件就是这样的机会,前提是要有足够资金空仓等待这个历史机遇
rwf600519

18-08-30 09:24

1
 [淘股吧]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生也是一样.所有的果都有因.今天是昨天的结果,是明天的原因.有付出才有回报

   懂得投资的人在种树,不懂投资的人眼里只有果子.投资并非只在证券,人生也是.你的所作所为都是种子,是种子都会结果,无非有的结善果,有的结恶果.所有的付出都是投资,所得来自你投资的对象.不要抱怨得到的少,想一想,那都是你的付出所结下的.


   懂得投资的人都是眼光长远的人,他们知道树的生长是需要时间的.拔苗助长(短线行为)树木必死无疑!


   懂得投资的人在种树,不懂投资的人眼里只有果子.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