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太阳能 光伏产品分会证实,欧委会近日已正式拒绝了欧盟光伏“双反”调查申请人EUProSun关于发起日落复审的申请,意味着目前的对华光伏最低限价(MIP)和“双反”措施在9月3日到期后取消的可能性很大。这一消息将对正处政策“严冬”的国内光伏产业链带来一定提振。
欧盟自2013年6月5日起开始对中国进口太阳能相关产品课征临时性反倾销税,2015年展期24个月。2017年3月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或托运自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及关键零部件作出“双反”日落复审终裁,裁定若取消“双反”措施,涉案产品的倾销及补贴对欧盟产业的损害会继续或再度发生,因此决定继续维持对涉案产品的“双反”措施,对华涉案产品“双反”措施将延长实施18个月。至此,欧盟对华太阳能产品“双反”实施5年,现行制度于2018年9月到期。
今天受上述消息的刺激,盘中光伏概念股集体上扬,
拓日新能 率先涨停。
欧盟光伏双反政策终结的理由主要是,欧洲对华光伏双反政策有很明显的意识形态外交色彩,而意识形态外交的基础正在松动。从国际政治角度看,美欧处在贸易战边缘,曾经共有的意识形态外交走弱,利益至上思潮回升,而中欧之间的实际合作利益空间远大于分歧,相关敌对政策有很大放松的可能。
双反受益者与双反利益受损者话语权天平发生倾斜。当年光伏双反的领头企业SolarWorld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双反政策实际上保护作用有限,也标志着欧洲光伏两派企业——上游制造派和下游安装应用派话语权发生倾斜,双反的民意基础不复存在。
放弃双反政策实际上更有利于欧洲利益。在当前极高双反税率的情况下,2017年欧洲光伏主要国家如德国、法国在2017年均实现了光伏装机正增长,显示出平价上网需求即将爆发;如果双反税率一旦取消,面对欧洲平均0.22和0.125欧元/kWh的居民和工业电价(约合1.65和0.94元/kWh),当前市场上的组件价格将激发出较大的光伏平价装机需求,将为现存的上千家下游安装应用企业极大增厚利润、增加就业岗位。
从以上方面可以基本判断,欧盟双反政策大概率逐步走向终结,重新看到欧洲需求的快速增长指日可待,这也是下半年光伏行业可期待的利好。
芯能科技(
603105):公司主营业务为多晶硅和单晶硅材料制品、光伏电池片、太阳能组件的研发、制造、加工;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开发、运行维护及其信息和技术的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太阳能微电网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
芯能科技在2008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硅片等光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2013年开始,公司抓住国内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的契机,主营业务由光伏产品向下游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服务和投资运营延伸,涉足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主要为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者提供解决方案;自2015年开始,芯能科技开始加大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的力度,进一步丰富了在分布式光伏应用领域的产品和服务,随着公司光伏组件生产线建成投产,提高了分布式光伏开发过程中自有产品和服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了电站开发效率和可控性,在工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几年的发展,芯能科技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形成了以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为核心,以硅片等光伏产品研发制造为支撑,以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为新增长点的业务格局。
公司的业务是在分布式光伏产业链中的自然延伸,这种业务格局的优化有利于公司盈利的可持续性。2015年至2017年,芯能科技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分别实现收入77232.83万元、46859.98万元和43846.15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3.15%、28.38%和31.38%,处于较高水平。此外,公司也在加大分布式光伏电站自持的力度,通过投资并运营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获取持续稳定的发电相关收入,目前公司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为179MW,未来每年可为公司带来约1.60亿元收入,由于屋顶租赁通常租赁年限较长,一般20年左右,因此可为芯能科技带来持续现金流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