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所有的操作都应围绕最可能吸引市场眼球的那个去操作,不管是打板、低吸还是追涨,最活跃的就是资金最愿意操作的,也是差价最大的,市场最吸睛,只不过需要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结合指数以及做多情绪,板块效应等综合确定。
0
八月十六日
市场所处阶段:
仍维持市场情绪底部震荡,资金存量博弈,指数无量大跌并未破位,不意淫
市场主流题材:
无,强势题材泛科技类
板块效应:
无,国改消息面刺激,炒冷饭,不参与。
主线龙头:
无,已介入泛科技类强势股。
操作策略:
受外围市场以及昨日指数大跌影响,大概率低位开盘,存量资金博弈,大跌就是机会,前期泛科技类个股资金介入较深,且概念最新颖最有想象力,还是要围绕泛科技类个股进行操作,做最吸引眼球的那一个。
0
底部、超跌、放量、泛科技概念、实体换手三连板,除了大盘指数和板块效应,其他接近完美,不打说不过去。
小北路在*上回复讲的最多的,就是做最吸睛的那个,就算做低吸也应该做最吸睛的那个,就是掌握好介入时机。
0
转"kawasaki1280"兄
个人感觉打板的几种模式:
一板:其中还分公告、消息刺激、日内热点、形态突破,这几大流派。前两个我是觉得不太好把握~潜伏资金随时弄死你。日内主流照理说最安全的~但有个较大问题容易跟不上,羽翼烘托下才安全,也不能靠猜,后来居上的很多,而且基本一封封死。形态突破的比如赵老哥,应该是各种条件都考虑了,包括压力位,是否内有机构持股,本身股性等,然后配合极强的控制力,应该可以穿越牛熊,他似乎不看封板先后,某次记得他下午学校回来也打了。
二板:现在二板定龙头是不行的了,坑太多,还不如直接考虑机械加速二板,坛内有帖子。另外多说一句,传赵老哥写的心法,不知道为何误传那么久,看看他的交割单就知道他的手法根本不是买龙头。
三板:板块龙头。但题材之间PK,你是去预判题材强度,还是看日内强度无脑上,又分两个流派~
高位板接力(总龙头):做的好很稳,做不好变高危板,越追高,越不能贪心。这个时候题材逻辑都不重要了~纯趋势了。最大好处是没有高位板不做,自然避过市场没炒作气氛的极弱市。
人气灵魂板:这个不拘泥于几板。以前看刺客实盘好像是这么做的,后来不知道。老灯应该也是基于这个逻辑。需要对人气标的的感觉极好~最大好处是合力~搞不好就遇到贵燃~万兴~差的话也相对安全。只是老灯的卖法……是二板加速的卖法,低预期立刻割,而人气龙头往往要给时间的……所以不能说核按钮错了,是没用在合适的标的上~还不如像以前小北路那样,超强二板,不行就砸!
所以新手说我要学打板,等于比如在体育领域说,我要同时学足球 篮球 乒乓球网球门球。各种流派太多,相同流派还有很多分支~先考虑清楚自己想要啥标的再练打板,不是人家都说好就去买的。
0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市场最好的泛科技股实体三连板,不打都对不起人
1
市场所处阶段:
仍维持市场情绪底部震荡,资金存量博弈
市场主流题材:
无,强势题材泛科技类
板块效应:
无,二胎潜伏资金较多,不参与。
主线龙头:
无,泛科技类强势股全部阵亡,接力很危险。
操作策略:
泛科技类个股,形态比较好的放量首板接力二板。
0
存量资金博弈的底部横盘,主线龙头尝试失败,重新回到底部弱反弹阶段。
泛科技类大盘股先于板块情绪走趋势,待昨日趋势准备高潮时,反而上涨乏力,未有效与情绪周期形成共振,还是因为近期市场调整,套牢筹码需要大量换手才能走出来,所谓技术派做第二波也许同样的道理。
0
退学的自我剖析真是到位,不断的挑战自我的控制能力,看来炒股炒的好的最后都成了思想家。三分技术,七分心态。[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转"退学炒股"
我对自己近期的状态很不满意,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是因为我违背了自己内心所期望的,每天操作、满仓一个,这很明显是在求快,而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越快会摔得越惨。我为什么会求快?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对盈利没有明确的目标,赚得越多越好可能是我现在唯一的目的,这会促使我不断地去交易、抓住每一个能盈利的机会;在股市上我应该取得什么成就?很久以前我就在想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答案,买房买车、赚到一个亿、成为一方游资这是众多股民所定下的目标,但稍微往后一想,我就会陷入下一个循环,实现这些目标之后呢下一个是什么?或许是因为我现在太膨胀太自信了,在当初处于长期亏损时,股市对我而言只是一份工作,每个月赚个几千块就能满足,又或许是因为超过生活基本所需后的金钱对我而言找不到区别,就像玩斗地主一样,几十万欢乐豆跟几十亿欢乐豆我真的找不出有什么区别,但内心却期盼着它越多越好。
第二是环境影响,股吧论坛里做多气氛太浓厚,让人感觉不到现在正处在高度危险的熊市之中,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打板大肉的人,这造成了一种虚假繁荣的现象,这种现象提高了人们的收益预期、降低了风险意识;当我远离论坛的时候,这种影响会减少很多,但是我不想逃避这个问题,一旦逃避它永远都会在我内心存在,我曾经问过自己,当全世界的人都去吃屎的时候我会不会跟着去吃?当我第一次问自己的时候,我真的很难肯定地回答说不去。很少有人能够在人群中做到完全独立,但我要求自己要做到。
第三是想维持自己在他人心中的美好形象,因为我已经被大众定义为“高手”,为了维持这一形象,使得我要去表现出最好的自己,保持一个最快的盈利速度、做出最完美的操作;为什么我们这么在意他人的眼光,这是人类群居物种性质决定的,群体的评价是形成道德的基础,不符合社会道德的人会受到排斥,被驱赶,他的基因也不会传递下来,直到现在,几乎所有人都会在意别人的眼光,获得他人的认同,以满足自己在社会上的归属需要。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要求自己不要去理会别人的看法,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0
提出四大问题:什么时候买、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