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胡不归中国的觉醒:这是技术战争 | 陈经
美国处罚中兴,不卖芯片等元器件,这根本不是“贸易战”,而是“技术战争”。美国发动贸易战,代表了美国的觉醒,开始正视中国对美国的挑战。而美国发动的技术战争,又会引发中国的觉醒。
技术战争和贸易战的性质不一样。贸易战可以说最终目标还是做生意,贸易是双赢,但是分利润要吵,这种事经常发生,也没多可怕。技术战争那就是赤裸裸不给活路,被攻击的一方会损失极为惨重,中兴破产都是不奇怪的事。贸易战常见,技术战争极为罕见。美国等于是直接升级成破坏力极大的技术战争。就算双方谈判,最终在贸易上作出妥协,性质也变了。
这次是真不一样。常规的贸易战,美国占不到中国的便宜,就威胁要扔核武器了。这对中国的触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1999年炸馆以来,美国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动作。美国还是找了借口,说中兴没有按承诺处罚35个员工,给了奖金。但谁都能看出来,这不是美国声称的针对中兴的孤立动作,而是对整个中国的恐吓行为。
世界上主要的技术型大公司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总有些部件是自己搞不定的,甚至是独家供应的。可以责怪说中兴忽略了商业风险,但这种技术战争是中兴无法应对的。被扔核武器,被炸平,已经不是商业贸易逻辑能解释的了。
日本被扔核武器,是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兴干了什么遭到这种灭顶之灾?就算对伊朗等国出口了美国单方面禁止的设备,中兴被罚巨款,分寸也就够了。如果真把中兴整得破产,这在目前的地球贸易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是改写全球贸易规则的重大转折。
就算中国在技术上无法对美国反制,仅仅是将贸易逻辑切换成技术战争逻辑,其影响也会是极为深远的。
如果中国确定,美国会使用技术战争这种核武器,那么民用商业公司的发展逻辑也会变。其实中国早已知道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一直强调要自主创新。但是一个个公司在全球贸易中生产经营时,不可能以自主为导向,而是会以业务为核心。能够购买到美国的芯片用于产品开发生产,是完全正常的假设,不可能故意不用,也不会放缓业务去等待不知何时能成功的自主技术。
以前强调自主,主要还是从利润角度来说的。被中国白菜化就降成几分之一的价格,可见以前利润多黑。这种动力很强但不是最强,做不到自主也不会要命,美国公司吃肉,中国公司也有汤喝。中兴事件以后,不管中兴是被罚之后继续生存,还是破产震憾全球,影响都不可逆了。强调自主就不再是利润的事了,而是生死存亡了,这对自主技术的推动力会强一个数量级。
其实国家或者公司,不以利润为导向,也可以运行下来,只要人们同意这么过。中国还是以GDP为核心经济数据,
房地产、基建意义很大,GDP超过美国只是迟早的事。整个社会向钱看,以财富评估个人与公司的价值。但是在技术战争的逻辑下,房地产之类就显得毫无意义,整个评估体系会完全改写。
一个人吃喝睡,能占用多少资源?其实脱离温饱后,生存很容易。所有人都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是在折腾所谓的“生活”。挣钱就是意义,挣的钱被各种消费行为回收,小钱吃喝,大钱买房养小孩。钱少了又得出来劳动挣钱,这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国家与公司通过这种商业逻辑,将人力投放到各个领域,收获GDP。
在技术战争的逻辑下,人要生存除了吃喝睡觉,还有一种行为是必须的,那就是搞技术。不搞技术就没法生存了。幸好,技术战争不是真正的战争,人去努力搞技术不用冒生命危险。
2000年代早期,龙芯团队就做出了CPU。但是性能不够高,没有发展做大,只在政府和军用有一些应用,民用基本没有市场。现在龙芯的营业额号称破了亿,其实可以忽略,倒是华为海思一年47亿美元做到了世界第七。龙芯在商业贸易逻辑的评估体系中,价值就只有这点,想融资也搞不到多少钱。民营公司愿意用龙芯产品搞开发,很不容易。如果一直用技术战争的逻辑发展,龙芯团队可能会有几十倍的扩增,做出各种芯片,也会有很多民营公司试用,价值评估完全不一样。在技术战争中,再多的钱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小区楼盘价值再高对战争毫无帮助。但是技术团队的价值会很高,就算不挣钱。
不要怀疑中国对技术战争的承受力,本来中国就是在各种限制中发展过来的。现在只不过美国无耻地对民用产品也限制了,这何尝不是一种绝望。就算我们一时落在下风,这也本来在预期之中,只要面对,就能承受。中兴破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比战争中被打死强。中兴的几万人也饿不死,没死就来搞科研。
美国或者发达国家的核心产品,有很多需要突破,要搞的科研特别多,正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如果有些中国人接受,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就行了。政府与社会大小公司,会分配资源,让一部分人专心搞研发,不会受到商业贸易逻辑的困惑,而是在技术战争逻辑中得到公正的评估。
这本来就是应该做的事,难道住房吃喝消费GDP超过美国,就算复兴了么?中兴事件,让全社会更容易切换到这条技术路线上来。要是横下一条心应对技术战争,这有什么好怕的?这么多人学数理化,不就是为了这个么?还有比这个更明确的崛起路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