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概念、资金、市场情绪、股价变化,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股价涨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业绩好是否一定会拉动股价上涨?重读《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了一些启发,现与大家分享。
在《大作手》第20章,有这样一段话:“要拉抬一支股票,第一步是让盘面显示它将涨起来。而我无需给客户印刷宣传资料,不必告诉日报社股票的价值,不必敦促财经评论员关注公司的前景,我也不需要粉丝。我只要炒作它就行,以达到所有理想的效果。交易热络时,人们就会想得到解释。对媒体来说,一支股票很热,自然就意味着它需要出现在自己的版面上。我无需插手,不用动一根手指头,解释就会自己出现。这些解释对散户来说十分必要。”
因此,根据利弗莫尔的讲述,股价是变动在先,解释在后,只有资金才是股价涨跌的直接因素。
细想确实如此,2009-2014年,万科业绩从50亿增长到160亿,可是股价一分都没涨,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认为
房地产 前景不好,投资价值不大,可是2016年股价被炒高一倍后,却有人大喊价值投资,一年前和一年后的万科有什么区别?业绩好是一直存在的事实,怎么会成为股价上涨的有力解释了呢?
想了好久,我决定把股价的上涨逻辑分为四步,开始是有个大资金去推动股价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不断的买入后,股票的价格就会有所起色,这时候外界的投资者开始注意到这只股票的变化,市场情绪开始升温,此时有人就会主动寻找股价上涨的“原因”,可能是业绩好转,可能是概念性感,只要解释合理,就会促进更多的资金买入该股,造成股价的进一步上涨,进一步提升市场情绪,如此循环....
所以说,无论是靓丽的业绩还是性感的概念,都是投资者针对股价变动做出的解释,股价上涨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有资金去推动,而“合理的解释”,则使上一波投资者可以顺利卖出,下一波投资者心甘情愿的买入,如是而已。再强调一遍,“合理的解释”只是股价上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一旦没有资金,所有解释的作用便都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