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牛人牛视

17-10-07 22:52 2483次浏览
一大波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作者是私募基金经理,**ID:我是表好胚!喜欢的话转发是最大支持!

国庆期间银行H股大涨,工商银行 H股更是突破12年横盘创下历史新高,所以下周开盘A股大概率也是快速冲高,不排除下周50指数会创新高,从创业板指 数,中小板 指数跟中证500 指数来看,9月26号的低点是第一个低点,这里不会一骑绝尘就开始又一波上涨的,大概率未来还有第二个低点,至于第二个低点是比第一个低点高还是低,只能说两者皆可,但是即使比第一个低点低也低不了多少,所以不用紧张。然后从周线来看,这里很多股的周线是需要调整的,包括50指数,但是基本面又有支撑,所以未来大概率是冲上去再下来,还是震荡格局,用时间来修复技术面。
大方向看多的情况下尽量少因为短期波动去做加减仓,因为既然看多就应该多担心踏空而不是套牢。我一直认为情绪没到以往历史上的熊市尾声那种极度低迷,所以之前觉得可能还是熊市,但是想了一下,银行股已经封杀了下跌空间,既然指数下不去,那只能牛,无非是多快的上行速度以及多久被大家认可而已。
从基本面看,银行股依然极度便宜,便宜源于偏见,就如同2009年大家觉得银行股20倍PE便宜,2011年觉得反弹就该买有色煤炭,2012年觉得茅台永远不会跌,2016年觉得反弹就该买TMT,螺纹钢绝对涨不多的这些偏见一样。我们不妨抛开偏见,仔细想想05-07和13-15的牛市有何不同,以及与此次牛市有何不同。05-07是中国的基建高峰期,宏观经济突飞猛进,于是最牛的股全是基建相关的有色,煤炭,钢铁,水泥,机械,地产,家电,受益宏观经济增长的银行,消费,然后受益于大牛市的券商,保险。13-15的背景是宏观经济不断下滑,但是创新的细分领域发展很好,因为RMB升值逼迫制造业升级,于是像欧菲光信维通信利亚德海康威视 这样的因为制造业升级成为行业龙头甚至世界级龙头的企业很好,像爱尔眼科迪安诊断泰格医药顺网科技 ,手游,传媒这种新领域的行业发展很好,像网宿科技 这种受益于互联网 发展的公司很好,但是因为宏观下行,所以钢铁,煤炭,有色,甚至券商的表现都一般,券商的风头完全被以东方财富 为代表的互联网券商秒杀。
而这轮牛市跟前两轮又有所不同,首先这轮牛市跟04-07的相同是这是一次宏观经济复苏的牛市,所以受益于宏观经济好转的股票会大涨,比如已经大涨的白酒,银行(13年我在**说过,有一天白酒开始涨了,银行就会涨,因为宏观经济复苏了),但是不同的是这不是新的一轮基建高峰,所以大多数基建相关的企业的主要涨幅就是见底以后回归均值的这一波,之后大多数空间有限,现在还在均值回归的过程中,有部分已经回归均值,有部分还没回归,预计还能持续一年左右吧。其次,这轮牛市虽然是宏观经济复苏,但是它的增长点又跟13-15那样主要在创新领域,比如服务业,高端制造 ,消费等。在04-07年消费只是经济复苏的结果,现在消费不仅仅是经济复苏的结果,而且是经济复苏以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04-07年消费占中国GDP不过30%,而现如今消费占GDP已经60%左右。
其实我们可以回望美国2002年以后,虽然02-07年纳斯达克 指数不牛,大家都把眼光放在道琼斯 指数上,但是今天回望过去,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虽然是泡沫,但市场只是太亢奋,方向却是对的,现如今统领美国经济的已经不再是沃尔玛 ,通用,而是一众互联网公司了,而02-17年最大的牛股也一定是在这些领域而非传统领域。现在A股也是一样的,这一轮牛市一开始会表现得像04-07年那样,主要的牛股集中在周期性行业里,然后继续拉长看,最大的牛股一定出在消费,制造业升级,或者一些创新的领域里。
总结一句,坚定看多,短期冲高也好,震荡也好是次要问题,找对方向,重仓看多,13-15随便买个创业板股可能就是10倍,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赚到10倍,因为真到了牛市,其实比的不是交易水平,而是方向感和信心!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一大波

18-01-06 21:38

0
腾讯的投资帝国 VS 阿里的实业版图:投资数据背后有何玄机?
2018-01-03 李俊 南极圈
本文转载自*:俊世太保、  IT桔子
2017年已经过去,各种年度盘点纷至沓来。日前,媒体发布的2017年BAT投资成绩单在网上大热,从这张榜单上,我们几乎可以得窥中国新经济投资的全貌,而腾讯和阿里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巨头,其投资风格的差异也十分显著:腾讯已经成为中国事实上最大的PE机构,而阿里的投资则围绕既有的商业版图,显示出极强的实业属性。
2017 年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收获年。11 月 21 日,腾讯股价逼近 440 港元,报 435 港元,市值 41320.32 亿港元,约合 5288 亿美元,超越 Facebook,成为全球市值第五大公司,仅次于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
对于今年的腾讯来说,市值的大幅增长还只是其丰收年的一部分,另外一块的收获在于其投资入股的几家公司,包括:众安在线、阅文集团、易鑫资本以及搜狗均在境外上市,并且市值表现都非常不错。据不完全统计,腾讯的此次收割季获益超 400 亿元。
腾讯在 2017 年的投资事件列表如下:(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VS 阿里的实业版图:投资数据背后有何玄机?" title="转载:腾讯的投资帝国 VS 阿里的实业版图:投资数据背后有何玄机?" action-data="http%3A%2F%2Fs6.sinaimg.cn%2Fmw690%2F001mysq2zy7h6Oesr5365%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投早期的腾讯 VS 投晚期的阿里

从表面上看,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在社交和游戏领域独领风骚,而阿里巴巴则在电商领域占有优势,在自身绝对强势的主业之外,腾讯和阿里都纷纷进行对外投资,在中国的投资领域都已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从2017年腾讯和阿里的投资布局来看,两家公司的投资风格完全不同。
先来看投资项目数。腾讯的投资项目数,最近两年都明显多于阿里巴巴,2016年腾讯投资75个项目,阿里投资37个项目;2017年腾讯投资113个项目,阿里投资45个项目。腾讯投资的项目总数都是阿里巴巴的两倍左右。

再来看投资轮次。在2017年可以统计的项目中,腾讯A轮以前的投资占投资项目总数的10%,A轮项目占31%,C轮及以前的项目占56%,超过所有项目的半数。而E轮以后、战略投资和PIPE(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项目合计只占项目总数的25%。
再来看阿里,在可统计的范围中,阿里巴巴2017年投资的项目,E轮以后、战略投资和PIPE投资项目的比例达到59%,而腾讯对应的数字是25%,而A轮及A轮以前项目只占16%,而腾讯对应的比例是41%。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清楚的事实,腾讯的投资相对而言贯穿了企业从创业到成长的全过程,尤其是相对重视早期投资,具有明显的成长型投资特征;而阿里巴巴则相对聚焦在中后期甚至上市公司投资,带有明显的实业投资色彩。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腾讯2017年投资案例中至少有二十多家投资金额低于1亿人民币,而阿里投资金额低于1亿人民币的项目在可统计的范围中只有5个。腾讯投的项目相对偏小,而周期偏早;阿里投资的项目相对偏大,周期也偏晚。到底是什么,让腾讯和阿里两家巨头的投资风格如此迥异?

玩投资的腾讯 VS 做实业的阿里
腾讯的投资逻辑在于,通过流量和资本的优势,快速进入每一个赛道扶持现有的优势企业,推动其快速成长、上市或在资本市场上实现市值增长,从而获取超额的回报,更以收获长期“收税”的“税源”与扩大业务版图互相推进、循环往复。

上图展示了腾讯2017年对项目的投资方式,腾讯独立投资的项目只占投资项目总数的32%,和其他机构联合投资的占68%,其中确认由腾讯领投的只有31%,而跟投的比例高达23%。腾讯的这种投资方式,和典型的PE/VC的投资模式比例结构非常相近。

我们再来看阿里,情形和腾讯完全不同。2017年阿里巴巴投资的项目中,独立投资的占到38%,领投的占40%,二者合计达到78%,远高于腾讯的63%,而阿里巴巴跟投的比例只有4%,几乎只相当于腾讯的零头。阿里对已投企业的话语权总体强于腾讯,但这样相对强势的投资方式,实际上源于实业企业而非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
腾讯营收和利润主要来源于游戏业务,而通过强有力的社交业务,腾讯掌握了全网最大的流量入口,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全网流量的垄断。在社交、游戏、文娱领域之外,腾讯主要通过参股投资的方式和更多的企业达成关系,在投后管理上也比较松散。
而阿里巴巴则不同,阿里的模式相对腾讯要重。从零售、贸易,到数据、物流,阿里巴巴是一整套面向全球的商业基础设施,因而阿里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实业企业。在阿里看来,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在阿里的投资中,控股投资和持股比例较高的战略投资比较多,阿里的投资不是为了像腾讯一样获得股权的增值,而是为了形成更庞大的实业版图。

“温和”的腾讯 VS “苛刻”的阿里?
近年来,关于腾讯和阿里投资风格的讨论从未间断。有种论调认为:腾讯对已投企业的管控相对较少,而阿里对已投企业则表现得比较强势。
这既源于“PE式”与“实业式”的不同投资逻辑,也源于腾讯与阿里迥然不同的商业本质。腾讯以参股投资为主的投资方式,和阿里以战略投资为主的投资方式,必然导致腾讯和阿里在投资领域的形象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背后,也体现两家公司在行业中所处位置的不同。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经济生活,也在深刻地影响投资领域。在全新的时代,流量资源已经是一种特殊的资本,谁掌握流量,谁就成了互联网上的“土地所有者”,或者说是一条“高速公路”。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玩家,要种地就得交地租,要开车就得交买路钱。在这个时代,不仅真金白银可以换得股权,流量更可以换股权。这是腾讯得以快速扩张其投资版图的最大秘密。
在互联网产业链中,腾讯实际上居于所有其他玩家的上游。虽然马化腾说“把半条命交给了合作伙伴”,但实际上腾讯对其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在腾讯的核心业务版图社交和游戏领域,腾讯几乎没有对手。而在腾讯着力和阿里开展竞争的领域,投资圈内比喻为“小狼狗”战术,通过京东、新美大等自己参股的企业,和阿里开展竞争,这些企业对腾讯流量的依赖程度其实是很高的。
腾讯做的是股权投资,但利润比股权投资还要厚。因为腾讯在产业链上游,所有的已投企业如果做得不好,对它这个投资机构而言不过是概率上的损失,但已投企业一旦做得好,腾讯因为扼住了上游的流量和数据咽喉,随时可以和已投企业谈分成,至于怎么分,腾讯具有绝对的主动权。简单地说,做蛋糕是已投企业的事,蛋糕做大之后怎么分,谁多分谁少分,基本是腾讯说了算。
与表面上的温情观感不同,“腾讯系”企业其实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腾讯系”企业高度依赖腾讯的流量输入,它们自己在经营上保持一定“独立性”的背后,却是腾讯在资本和流量上对他们的双重绑定。给已投企业的东西,腾讯只要高兴可以随时拿走,正因为如此,公开的秘密是,企业在获取腾讯流量后拼命做的事情正是把流量往外面洗(导流到自己的APP上)。
而阿里巴巴做的是产业投资。阿里巴巴并不是一个流量入口,而是一家商业公司,阿里投资惯的逻辑是,双方先要有业务合作的空间,然后再做股权上的合作。这种深度合作的达成,需要双方首先厘清在合作中的定位,明确你负责那个环节赚哪个环节的钱,我负责哪个环节赚哪个环节的钱,在这种模式下,做蛋糕是阿里和已投企业双方的事,蛋糕做大之后双方各自该怎么分就怎么分。
平心而论,由于阿里做的更多是产业投资,阿里必然要求与被投资方有强得多的商业绑定,互相之间的业务磨合也更加深入。与腾讯的“PE”式投资不同,由此与被投企业产生更多的摩擦甚至龃龉,也是正常的。
在流量时代,谁控制了流量入口,谁就是大航海时期把握海上商路的西班牙、二战后把握石油与金融命脉的美国。腾讯虽然还未到这一步,但已接近可以对所有迫切需求流量入口的企业尤其是早中期企业“收税”的地位。手握流量的腾讯居于绝对操盘地位,与Pony马在乌镇饭局上的核心座次一模一样。
阿里自成生态,是中国互联网格局中少有的无需给腾讯“交税”的公司,也拥有手淘、支付宝两座流量金山,但基本内部消化并不做流量生意,与被投企业是商业领域的上下游合作关系。
理解到这一点才会发现有意思的地方:与一般观感恰恰相反,对被投企业而言,“温和”的腾讯实际占据了绝对强势的地位,而“苛刻”的阿里实际操控力却相对更弱。

游戏帝国 VS 商业联盟
事实上,腾讯已经是中国中国最大的股权投资机构,目前腾讯累计投资规模已经超过400亿美元,而在中国PE机构中管理规模居于前列的的高瓴资本(也是腾讯和京东的战略投资者)、鼎晖投资的管理规模也分别只有约300亿和200已美元。腾讯已经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帝国,不过这个帝国最重要的现金来源,不是实业,也不是保险公司,而是游戏业务。
也只有到了游戏(或许还有社交)这个领域,在争夺“小学生的早饭钱”上,腾讯才会亮出牙齿。腾讯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它的游戏版图还在不断扩张。对于市场上的游戏公司,腾讯惯常的做法是,你要么整个公司全部卖给我,要么接受我的流量输入同时以8:2甚至9:1的苛刻条件分成。
以最近最火的“吃鸡”游戏来说,腾讯一边推出仿品,一边和游戏版权方谈判,两手准备、软硬兼施。腾讯在游戏投资这一领域的强势,远远超过阿里在零售领域。正是通过极强的控制力,除了网易等个别玩家还能独立运作以外,整个中国游戏行业几乎为腾讯所垄断。
从“游戏帝国”到“金融帝国”,腾讯将游戏的流量变成了真金白银的股权,并坐享股权快速增值的收益,这的确是个“城会玩”的高明生意。相较腾讯而言,阿里的日子就显得苦哈哈了。
懂投资的人都知道,中后期的实业投资,对产业运营能力的要求远高于腾讯的成长型投资。阿里巴巴的投资正是以实业投资为主的,数据也可以清晰地说明这一点,2017年阿里绝大部分的投资投向了新零售、电商、物流和企业服务等自身核心业务周边,其投资策略和集团的“五新”战略高度吻合。阿里的投资,核心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互联网化改造,本质上是做实体经济。
外界对腾讯阿里投资风格的很多观察流于表象,在表象背后,是游戏起家的腾讯和商业起家的阿里完全不同的基因。打个比方吧,腾讯投资是个典型的做PE的富二代,而阿里投资则更像是个在实业领域耕地种田的。腾讯投资的确已经到了风轻云淡气定神闲的状态,流汗下力的阿里巴巴就不太可能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了。
一大波

18-01-06 21:31

0
房企三巨头2017年销售额齐破五千亿元,寡头格局或加剧2018-01-05 20:38  Wind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龙头房企2017年销售额陆续出炉,碧桂园2017年销售金额同比增长73.37%,以5508亿元位居榜首,万科、恒大紧随其后,销售额分别为5298.8亿元、5009.6亿元,均突破5千亿元。融创、保利地产绿地控股进军3000亿阵营,而千亿房企数量已经接近20家。
分析称,房企TOP3及TOP10集中度提升幅度远超去年水平,行业集中度提升速度远超预期,在偏紧的政策基调及高企的地价背景下,龙头集中度仍将继续提升,2018年楼市或迎成交小年,房企“分化与转型”的趋势仍将持续。
房地产市场政策收紧,房企开发投资及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持续回落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全年楼市调控政策超过220次,集中涉及限购、限贷、限售,还囊括信贷、土地出让、商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房地产税的立法和实施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逐渐完备的情况下,房地产税的未来也已隐约可见。
而另一方面,房企融资受限,境内渠道收窄成本攀升,在境内公司债方面,2017年房企发的境内公司债规模从2016年的4527亿元骤降90%以上,仅为437亿元,部分房企转向海外市场融资。
统计局数据显示,房企开发投资及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回落。前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46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商品房待售面积也随之回落,已连降9月。
房企景气指数维持高位,多家巨头全年销售额突破5千亿大关
但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维持高位,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增速也在稳步上升,前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1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3.4个百分点。但拿地较多的均是龙头企业,据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十强房企的拿地货值超过6.2万亿元,上述数据并未经过企业的确认,但被业界认为颇能反映现实。
各大房企销售数据表现亮眼,多家龙头跻身5千亿战队。千亿房企阵容也在不断扩大,仅仅几年前,千亿房企还是整个行业的绝对重量级明星企业,数量稀少。到今天,千亿房企数量已经接近20家。
2018年或迎成交小年,“分化与转型”的趋势仍将持续
展望未来,在长效机制和调控政策作用下,2018年房价将回归基本面,重点城市价值将会继续凸显;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经过连续两年销量大年之后,2018年将会是成交小年的声音逐渐扩大,似乎新一轮的周期底部将到来。
关于小年,业界普遍认为,2018年全国房地产销售可能会出现整体性的下降,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时下跌的可能性极大。其次,城市分化会更加明显,一二线城市房价仍将维持当前局面;成交量明显下降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也难有上涨的动力。
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收紧的情况下,住房租赁市场成为了2017年新的风口,各级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大者愈大、强者恒强”的企业分化与集中度提升局面已经持续数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年,这种局面基本不会改变。银河证券发布报告称,房企TOP3及TOP10集中度提升幅度远超去年水平,行业集中度提升速度远超预期,在偏紧的政策基调及高企的地价背景下,龙头集中度仍将继续提升。
东莞证券认为,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过程中,龙头房企整体估值水平仍有提升空间,股价也具备较大的向上弹性。继续看好龙头房企18年整体的行情走势,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重申看好房地产下半场之下,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愈强的龙头房企。
分析认为,2018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分化与转型”的趋势仍然将持续,在即将可能到来的“小年”里,备好粮草的企业无疑将过得更为舒服,而粮草就是土地,以及现金等有限资源。
郎柴虢决胜负

17-11-06 09:04

0
浅论涨停板接力的风险及控制回撤的重要性。难
一大波

17-11-05 09:41

0
浅论涨停板接力的风险及控制回撤的重要性
 我想回到那个时代3——————浅论涨停板接力的风险及控制回撤的重要性

  “一个投机者必备的素质是:从来都不和大盘做对,拥有无畏的勇气,但并不鲁莽,一旦发现自己做错,瞬间回头,立刻改正。

  股市今天发生的事情以前发生过,以后也会再发生。就是华尔街没有新事物,这是由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投机就像山川河流一样古老,所以注定了华尔街不可能再发生新事物。”---李佛莫尔《股票作手回忆录》

  行情仍在持续恶化中,空仓中想到了一些事情。

  周末将近期一些很典型的案例整理出来,当作是自己的交易笔记总结,也顺便提醒一下大家,做个借鉴或者参考。

  在上篇浅论如何感知市场风险警示信号中,提到了节后第一周的大概脉络:在有实力担当市场空间高度的武汉凡谷(7天6板或者准7天7板),新华都(3+3板),奥[gubar]联电子[/gubar](5板)都被特停的情况下,市场的目光聚焦在了新晋4连扳妖股气息的龙头原尚股份的身上。另一个种子选手乐心医疗1+3(一字开)在周五收盘集合竞价被砸废,淘汰出局。我们来看看这期间以及之后还发生了一些什么?

  10.11号

  淮海中路当天6081万,宁波江东北4371万接力恒银金融三联版缩量加速一字板被炸,当天面13个点,跟风金域医学跟随炸板板上接力当天面13。当天涨停被砸36只,炸板率63%,以医疗板块和次新板块最为血腥惨烈。如果说恒银金融的炸板是超预期的突发情况的话,仔细思考一下恒银金融的筹码成本,缩5倍量的二连板,三板加速的缩量一字板风险对于新开次新来说是随时可能引发的获利盘20点以上出逃时候对于承接资金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除非是在板块占据当天绝对主流风口且一家独大,且没有任何板块或题材能够与之抗衡,且大盘氛围,资金情绪极度高涨的时刻。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那么接力筹码断层的一字板,吃大面的概率是极大的。

  ··原创: ertdfg1234562017-10-11 23:17只看该作者(-1)·打赏直呼Ta 赞(422)咖啡卡  由今天恒银金融的操作失误,反思并粗略探讨一下关于打板需要密切注意的几个地方。今天由于放松了警惕,开了小差,导致没能在开板瞬间按下确认键清仓。导致少了6点大肉,真是得不偿失,教训深刻。下面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吧。

  其实集合竞价出来之后,我就知道开板的可能是大概率的了,太过于一致了,昨天的超级缩量导致的十亿以上的获利筹码断层,今天又一致性一字开,更加放大了获利盘出逃时候对于接力资金的巨大压力。单就周一板上进场的资金而言已经轻松盈利二十点到手了,还不说开板时低位进场的约6亿左右的资金了,那是平均25点以上的收益。这是基于筹码成本差别悬殊太大了导致的接力资金压力很大的需要仔细考虑的地方。单就筹码成本这一点,无论何时何地,都是需要时刻注意的。这也是为什么说妖股都是换手走出来的,而不是缩量加速出来的。远的就不说了,最近的中通国脉,武汉凡谷,安凯客车奥联电子等就是筹码充分交换后的正面例子。而今天的科恒股份数据港京天利等就是筹码断层之后获利盘出逃崩塌的反面案例。

  前期灵魂领袖中科信息集合竞价2623手被砸到了-5.3开盘,也是次新板块很明确的风险警示信号之一。恒银金融一字板开盘,金域医学,哈三联高开,恒银金融回封涨停,金域医学,哈三联上板助攻。然而哈三联的排版资金中始终没有出现千万以上的大单,基本都是中小单合力居多。盘后的龙虎榜显示千万以上介入的中荣街,益田路,太平南大概率应该都是在上午和下午分别引导封板时进场的。

  十点半之后,次新板块的中科信息,索通发展,建言院,川恒股份等几个前期强势股都在加速下跌。与此同时,盘面炸版数量不断上升。资金在新能源汽车  的安凯客车,5G  的中通国脉,都陷入深度调整的时候,无处可去,于是去了阻力相对小的防守板块白酒  等板块,但作为超短打板,这些非主流的板是真的不能进去的,主流热点分化调整时候的一日游板块坑多面大。单就超短打板而言,是需要自我严格要求提高打板标的选择条件和标准的,只有审美高了,才能提高成功率。例子么譬如说周一的士兰微,昨天的银江股份,今天的杭州园林等等都是很典型的。。。

  十点半之后,盘面的亏钱效应开始不断扩散,资金情绪开始遭受重大打击,萎靡不振。于是,恒银金融的获利盘开始抢跑出逃,次新板块的情绪踩踏终于迎来了最后的一根稻草。次新本就是情绪助涨助跌的极端演绎。而自己在这个时候由于思想开了小差,没有紧盯盘面,导致了操作上的严重失误

  综上所述,筹码成本,市场风险警示信号,择股标准和条件,是时时刻刻都需要密切注意的几个地方。市场总是在动态演绎中不断前进。机会随时演变为风险,风险也会随时转变为机会。这就是市场的魅力所在。永远都在变化之中。永远都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永远都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今天的教训深刻,有感而发,写的有点儿乱,但基本上罗列了几个关键的需要注意的点。大家将就着看吧。。。

  10.11当天还有一个填权 概念的杭州园林。  淮海中路3964万主峰接力三板被砸。接力非主流热点板块三板打造龙头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即便淮海中如此财大气粗,强行打造三板龙头也是会失败的。

  10.13号早盘医疗板块在乐心医疗1+3(一字板)的带领下继续做最后的顽强抵抗,九安医疗上板助攻被砸,板块内部分化十分剧烈,跟风大多脉冲回落套人。次新股 持续活跃,原尚股份换手4连扳激发人气,华通热力4天3板,天目湖大理药业2连扳,新开次新拉夏贝尔回封涨停。龙头原尚股份走出妖股气质。午后环保 概念在大千生态的带领下爆发涨停潮。三季报 龙头甘肃电投三连板带动资金挖掘相关个股。新华网2连扳带动高送填权板块。  

  10.16号备受瞩目的四连板妖股气质需要担当市场空间高度先锋的原尚股份集合竞价被砸低开,不及预期,大理药业9.34.15秒跌停,原尚股份9.37.33秒左右跌停,次新情绪踩踏一片惨烈。停牌后复牌的新华都3+4板。

  当天涨停被砸16只,砸板率59%.
  10.16当天其中有一个新华网,冲三板被砸。再次说明非主流热点的三板接力吃大面的概率极大。龙虎榜成交回报是三日。

  10.17号
  前一天超级强势的环保概念分化剧烈。联泰环保大幅度低开。德创环保平开随后下杀。龙头大千生态9.45.21秒上三板。德创环保脉冲翻红但根本无力助攻。随后大千生态在板块分化孤军无援的情况下于9.59.20秒炸板。也有可能是资金受到了原尚股份四连板之后没有任何溢价的影响,所以主力资金对于三板接力意愿提前消退。  

  至此,大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奥联电子的5板特停,乐心医疗的4板尾盘被砸,原尚股份的4板开盘直接被闷杀,大千生态的3板就开杀,市场发出了题材炒作的空间越来越低,周期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风险越来越大的信号。

  10.20号受消息刺激,自由港概念全面爆发。板块涨停19家。昨日板块除极少数有过红盘机会外,其余全部闷杀。
  股权概念的海联讯三板之后集合竞价在跟风扬子新材和新华都高开几个点的情况下,作为龙头居然在最后十几秒被5000手跌停委卖单砸到-8.5开盘真是近期大资金血腥砸集合的极致典型。当天的新华都和扬子新材,在龙头海联讯集合被砸残废,自由港超级吸引资金的情况下,依然选择顽强上板,结果被砸。
  自此,新华都的放量第二波2连板失败,尾盘锁仓资金出逃分时崩溃。此时此景,何其的像10.09号的士兰微。同样的第二波第二版,同样的放巨量,同样的烂板,同样的遭遇热门题材风口抢夺存量资金。但不同的是各自的市场氛围和资金情绪,以及尾盘的分时。

  10.24号自由港接力资金纷纷血割的惨烈让资金情绪备受打击。1+3(一字开盘)龙头畅联股份由于筹码断层以及整体板块分化接力资金被闷杀,盘中多次开合,烂板放天量最后还是无力回封死涨停。华贸物流放天量烂板。板块仅剩下中远海科成为换手三连板。周一接力上港集团等大小家伙们就暂且不说了,周二的华茂物流,畅联股份等几乎聚集了当前存量市场风偏最高的超短选手,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大家都在早盘参与了,第二天谁来接力???  

  10.27号茅台引领白酒板块,招商银行引领银行板块强势逼空。二八继续分化,非一字板涨停仅剩7只。而昨天爆发涨停潮的高铁 板块全线回落,连一个小盘子换手二连板都没有出现,由此可见资金接力意愿是多么的低落了。

  11.01号洛凯股份,这一次,即便牛逼的不得了的淮海中路,这一次再顶加速版时候,只是派出了1000万资金,从6千多万怼恒银金融血割,3千多万怼杭州园林血割,9千多万怼华贸物流血割,再到洛凯股份,可以看出,淮海中仓位的变动,自此之后再次血割后彻底放弃斗争休息去了。而最近两个星期之后,自由港之后,一线大柚子基本都是休息了。不与大盘,不与趋势,不与大势做无谓的抗争。真真的是对的。洛凯股份三板再次被砸。市场还是没能突破三板的空间高度。  

  而这一个星期,事情已经恶化发展到凡是首版之后接力的资金第二天甚至当天就要超级大面血割的极端境地。典型如周四的三垒股份,周五的华峰股份等等

  综上所述:

  1,三板加速的缩量一字板风险对于新开次新来说是随时可能引发的获利盘20点以上出逃时候对于承接资金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除非是在板块占据当天绝对主流风口且一家独大,且没有任何板块或题材能够与之抗衡,且大盘氛围,资金情绪极度高涨的时刻。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那么接力筹码断层的一字板,吃大面的概率是极大的。典型如恒银金融,乐心医疗,畅联股份等等

  2,非主流题材的三板接力,即便财大气粗如淮海中等一线游资也不能全身而退。典型如杭州园林,新华网等

  3,非主流题材的二版卡位,在有强势板块竞争的时候,是凶多吉少的。典型如10.09的银江股份,士兰微当天最吸引资金的是新能源汽车 和5G,20号的新华都,扬子新材面临的是自由港的全面爆发等

  4,在没有大盘氛围支撑,资金接力情绪高涨,板块赚钱效应不明显或亏钱效应明显,板块联动不给力的情况下,接力三板或以上个股都会死的很难看,典型如大千生态,九安医疗,甘肃电投,华贸物流,畅联股份,海联讯,洛凯股份等等

  5,从近期的龙虎榜得知,特别是劳模淮海中的封板资金数量得知:大佬们或空仓休息或进行了减仓操作。对此给我们的提示就是如果你做不到空仓,那么减仓是可以的吧?如果你做不到空仓也做不到减仓,依然满仓无视风险的硬怼,那么你迟早还会遭遇更大的回撤。当你的回撤达到50%时,在不追加本金的情况下,以10万本金为例子,你需要100%的收益才能夺回损失。当你的本金亏损60%,你需要250%盈利才能收回成本,当你的本金亏损80%时,你需要500%才能收回成本。

  6,··原创: ertdfg1234562017-10-16 23:00只看该作者(-1)·  我看很多兄弟姐妹们还不清楚我之前在恒银金融操作失误中反思总结的关于超短打板需要注意的筹码成本,市场风险警示信号,择股标准和条件。今天的盘面,再次切合了之前探讨的几个注意点:筹码成本提醒你注意获利盘出逃时候由于接力资金压力山大崩塌导致的高位站岗风险,市场风险警示信号提醒你注意提高警惕规避风险,择股标准和条件提醒你能够禁受住一日游分时板的诱惑。  第4569楼

  在有赚钱效应时,持续的盈利能力能够体现一个交易者的综合实力。

  在没有赚钱效应时,控制回撤的能力最能够体现一个交易者的综合实力。

  接下来的市场,如果开启周线级别调整,可能会比去年12月,今年4月之后那段周线级别调整更加的艰难或凶险。因为市场在这期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大批量次新不断上市抽血分流存量活跃风偏较高资金的情况下,无赚钱效应的市场是根本无法吸引到场外增量资金进场的,与此同时还有大小非不断的减持套现,存量资金已经相对那时候比较起来,已经被分流稀释了。监管环境(超频超压选择性特停)和炒作资金(庄股或者帮派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存量资金里的存量选手们,我们谁都不知道这个冬天将会有多残酷???
  最近信奉龙头战法的超短打板选手们,除了极少数控制了仓位以及审时度势及时忍住空仓了的,满仓进出接力二板定龙头,三板成妖战法的大部分都遭遇了重大回撤。譬如说论坛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实盘打板选手,几近腰斩,实在是让人心痛。

  如果生搬硬套,刻舟求剑,不知道控制仓位,不懂得空仓规避风险,不晓得审时度势,不对交易进行思考总结并反思,继续固执的不顾市场的风险而坚持一条道走到黑,那么将会有很大一部人还会继续答复地回撤,并有可能在接下来更加残酷的绞杀中,被市场淘汰。

  莫让自己的血和泪白白流,各位朋友们,打板原本就是最高风险的事情。

  也许,我们最后需要战胜的不是市场,而是战胜自己的贪婪。
  不要让杀红了的眼睛蒙蔽了自己,多看少动,管住手,且行且珍惜吧。
  漫漫熊途,同在。
要翻倍别回撤

17-10-30 00:01

0
赞一个
一大波

17-10-29 10:48

0
不要跟趋势做对。
· 原创: 我是小北路  2017-10-28 14:36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23609/153 ·
最近茅台,格力,平安,美的等连续暴涨,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原因,认为泡沫到了。其实不然,这不是泡沫,而是刚刚走向合理的区间。

  从个股看,毫无低估,业绩暴涨,未来预期会继续暴涨,虽然市值很惊人,但是赚钱能力更为惊人。如果按照美国的那一套来算,所谓PE,年利润增速,业绩增速来算,怎么也不会比苹果微软,美孚石油,,亚马逊,伯克希尔-哈撒韦等差。如果美国的不是泡沫,中国的就是泡沫了??
  从宏观上看,这是对百年来严重低估的中国人民伟大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一种回报,是一种价值回归。当走过圆明园看到那一片片断垣残壁,我想到的是落后的代价。也不怪谁,落后就要挨打。 西方只因为掌握了现代科技,在军事上才叩开中国的大门,而建国之后,经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当西方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模式已经被我们完全学会并贯通,西方相对中国,再无骄傲的资本。而相比中国,西方却没有十几亿勤劳的劳动者和稳定和平的政治环境。
  由于西方文化百多年的侵袭,仍很多人惯性的认为中国还是很落后西方国家,认为只要是外国的,都是好的,只要是外国的,都要高估。可见没文化真可怕,文化自卑,不学无术,无知深入骨髓。我们的有些媒体每天仍在做这样的帮凶,总是唱空我们的股票,股市,成天拿一些社会新闻,来别有用心的攻击,前天就一个军队禁止白酒消费的事情,有些人就认为茅台要暴跌了,结果呢?  
  人是充满智慧的,每个人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同,有一点可以肯定,大部分人一定是每天都在进步之中。同样的观点,几年后,就会觉得不同。
  当中国经历高速的发展,已经从全方面反超西方大部分国家的时候,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其价值也必然也会重新估值。
  所以,才有了最近业绩大蓝筹的暴涨,而这仅仅是价值回归,后面星辰大海,持续时间之长,历程之久,或许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中国走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特色,如果非要比,我们一点不比谁差。茅台就是一种特色,美的格力也是如此,只要是中国人民伟大智慧的产物,都应享受大国溢价。
  不要跟趋势做对。上涨,就是目前的趋势。
一大波

17-10-11 18:43

0
周报 - “定向降准”后的A股,也许又回到了“50永远涨”的节奏中分析师杨晓磊 2017-10-08 16:42:02 举报阅读数:7356杨晓磊
八天的长假即将结束,关心A股的投资者一定很想了解在9月30号的两个信息刺激下A股节后会怎么走?我们认为大概率是“开门红”,在这一点上先期开盘的港股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我们可以看到这周港股涨幅比较大标的包括吉利汽车中兴通讯、融创中国、中国恒大这样的公司,标的总体集中在汽车、房地产以及通讯,这些行业无一例外都是大市值行业,所以我们这次周报的标题就是——“定向降准”之后的A股,似乎又回到了“50永远涨”的节奏中。

实际上关于这次定向降准很多券商都有解读,总体上我们认为这次降准并不是一次货币政策的转折,但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这个信号标志着过去一年来整体“货币紧缩”的格局应该说已经得到了改变,为什么得出这点结论?

因为从这一次的定向降准的标准,也就是“普惠金融”角度来讲,规定要求符合“普惠金融”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实施0.5个点到1.5个点准备金率的下调,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符合这个“普惠金融”标准,而且A股中共有五家银行符合这个降准1.5个点的标准,所以基本上全国的主流银行都处在这次“定向降准”的范围内,因此这个0.5%的降准几乎是全面降准,而1.5%的降准更多是体现出央行一种引导金融资本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一个初衷,这其实是2014年以来政策的一个延续。

之所以说我们认为这次定向降准不是2014年“放水牛”的重复,其根据主要在于货币环境发生的变化。我们今天拿给大家几张图来看,首先第一张图是2011年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张图我们给了两个箭头,其中一个长箭头就是从2013年年底之后一轮快速的利率下行趋势,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7%降到了2.7%左右,但是在过去一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经历了快速上行,我们可以看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的这两年时间中,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都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也就是所谓的“流动性水牛”,那么这一次很多人把这次的定向降准等同或者说联想到2014年的那一轮的“水牛”,但我们觉得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图1  

虽然2014年水牛之初也有几次定向降准的动作,但是货币环境完全不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第二张图,因为历来中国有比较大降息空间的时候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年CPI要远远低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我们看到第二张图橙色的这条线是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而CPI是蓝色的那条线,我们可以看到在2012年加息周期结束之后,整体上来说CPI一直是低于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的,而到了2014年11月份第一次降息时间点,我们可以看到CPI已经降到了1.5%以下,而同期1年期存款利率还在3%以上,因此两者之间构筑了一个差不多有1.5%的降息空间,随后我们也看到在14年年底到15年年底的一年时间内快速降息了1.5个点,而这个1.5%的1年期存款利率维持至今。

图2  

在去年年底的《公司与行业》节目中我们曾有一个争论,就是“2017年到底是加息还是降准”,我当时认为“不会加息而会降准”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其实从通货膨胀压力来看,大家可以CPI远远超出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的时间段大多数时候是发生在2016年,特别是在2016年的上半年之前,当时整个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很大的,而到了2017年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蓝线都是低于橙色这条线的,也就是说CPI远远低于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站在去年年底不认为今年会有加息,而实际上这个判断目前来看成真了,而且降准也随之而来。但是我们认为这次降准并不是一个整体货币宽松转向的信号,为什么呢?

请看图3,因为“外汇占款”是中国基础货币增加的一个主要渠道,但是自从2014年整体人民币进入一个贬值周期之后,整个外汇占款是净流出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是被动在减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就需要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一定的对冲,但是由于去年年底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较大,所以央行在“金融去杠杆”和“保汇率”这两个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并没有进行降准的操作,而在今年人民币汇率总体压力不大进入“双向波动时代”之后,又开启了一次新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所以我们认为这次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更多的是为了对冲基础货币的减少,而并非流动性大幅宽松的标志。
图3  

图4

至于市场风格,我们认为国庆假期期间港股特别是金融地产股的大涨反应有“过激”的成分,不可避免有部分资金是把这一次降准理解成2014年的水牛,我们认为并非如此。但是短期来看,由于降准使得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动力和空间进一步变强,所以我们认为对于50指数特别是金融股毫无疑问是比较利好的,而从港股的表现来看,像腾讯这样的科技股其实涨幅并不是很大,这预示着节后可能A股中小创总体获得定向降准的支撑会比较少,所以在结构上我们仍然秉持9月13号之后的判断,认为整体市场风险偏好依然在下降的过程当中。

从市场结构上来讲,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和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依然可能获得市场的青睐,在10月上半月这两个板块继续跑赢市场的板块概率是比较大的。另外可以提醒一点的是汽车,我们看到港股的吉利汽车在短短三个交易日内获得百分之二十几的涨幅,那么在此情况下像A股传统的汽车龙头上汽集团、包括新能源车的比亚迪众泰汽车可能会有一些交易性信息机会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