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 汽车快速发展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续航里程,一个是安全。锂电池很难兼顾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目前从产业角度固态电池是同时具备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的电池,中国锂电第一人陈立泉院士也多次强调固态电池的重要性。
·汽车巨头倾巨资研发固态电池将颠覆产业格局·据报道,在正在举办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公布了大规模电动车发展计划《Roadmap E》,到2030年大众全部车型都将有电动版,投资高达700亿欧元,其中500亿欧元将投向电动车 电池。大众CEO穆伦(Matthias Müller)强调:“
我们已经计划下一代电动车电池: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他表示大众将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将在中国、欧洲和北美寻找、发展长期战略性伙伴。
陈立泉院士在今年8月份的动力电池产业和技术创新峰会上强调固态电池刻不容缓 陈立泉何许人也?请看
未来的技术路线为何会是固态电池?当今占据技术主流的是锂离子电池,但是从长期来看,固态电池或许更能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和高安全性的现实需求。
传统锂离子电池与固态电池的区别
首先是能量密度和储能特性。在理想状态下,固态锂的扩散速度(离子传导率)超过液体电解液,理论上可实现更高的输出。由于不必封入液体,可以简化电池外装,既实现了小型化,又简化了生产工艺。目前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130Wh/kg,我国的三元材料电池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80Wh/kg,日韩三元材料电池最高可达300Wh/kg,
而固态电池可以轻松达到400Wh/kg,最高可以到1100Wh/kg,这意味着现在续航里程200公里的锂电池如果换成相同重量的固态电池续航里程可以轻松达到600公里,未来还可能突破1000公里,而传统燃油车续航里程大概800公里,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问题就解决了。
其次是安全性能。从锂离子充电电池内部构造而言,如果只有锂离子移动,而其它离子不移动,则是最理想的状态。无机电解质就能够做到只使锂离子移动。这样可防止阴离子移动导致的次生反应,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及耐久性。传统采用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充电电池,过度充电、内部短路等异常情况发生时可能导致电解液发热,有自燃或爆炸的危险。
全固态电池的固体电解质和液体电解液相比不易燃烧,阻燃能力强,避免可燃液体泄漏的风险,其安全性可大幅提高。 目前,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发展方向越发清晰,包括宝马、丰田、日立在内的国际巨头都于近期公布了其固态电池发展规划,其中丰田宣布将于2022年量产使用全固态电池的新车型。按照全新车型至少3年的验证周期,也就是说最迟在2019年年底,丰田的固态电池模组将达到可使用状态,并且丰田宣传该车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同等条件下特斯拉的2倍!而另一家日本企业也于近日公布了相似的规划,日本日立公司的研究人员宣布其固态电池技术已经研发完成,新一代电池可以抵御外太空极端温度,并将在2020年前投入市场。
与现有燃料电池相比,
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高很多,稳定性也很出色。照估计,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将会替代大部分的燃料电池,这些燃料电池用在大楼、发电站内,已经商用。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大型韩国、外国燃料电池制造商才会开发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将它视为下一代技术。LG集团也在开发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以求在燃料电池领域成为领导者。LGPureCellSystems是一家燃料电池研发企业,是LG集团的子公司在美国成立的。到目前为止LG已经向LGPureCellSystems投资1.76亿美元。
根据工信部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中关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则是2020年达到350Wh/kg,但是即使三元材料在把现有的材料用到极致的情况下,才可以达到300瓦时/公斤或者多一点。那个时候电动车大概巡航里程大概是400公里,
如果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大于500瓦时/公斤的话,一定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固态锂电池。如果能量密度大于500瓦时/公斤,就要考虑固态锂空电池。所以固态电池一定是未来的电动车时代的最终形态之一。固态电池投资机会珈伟股份(300317)去年11月在上海举办“全球首例固态锂电池与快充电池发布会”并计划今年9月实现量产;
控股子公司珈伟龙能工厂落地如皋,大力开展锂电池研发与生产活动,投资额不低于6.6 亿。一期产能 1 亿 WH 的锂电池产线预计于今年 9 月实现量产,后续产能释放最大可达 21 亿 WH。 公司将要量产锂电池中,一部分是采用半固态电池技术,能够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发展大趋势,看好公司利用半固态过渡技术和先发优势。同时与公司已经在研发的石墨烯相关产品结合,研发出在电池容量、充电时间和循环次数上都颇具优势的产品,且石墨烯纳米涂层能够降低制造透明可变形
太阳能 电池成本。上下游一体化的布局将为公司未来铺就一条新能源发展的道路,带来持续增量。
该股股价从底部缓慢爬升,目前处于一个上升趋势当中,逢低吸纳,同时还具备填权属性,爆发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