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短线下单前要考虑什么? 1。大势:
(1)目前大盘处于什么状态?是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平衡市?
(2)目前赚钱的帐户比例很大?还是很小?
(3)管理层对市场持什么态度?呵护?压制?
(4)均线系统是良性?劣性?还是纠缠着看不清方向?
(5)有新加入的资金(比如
新基金很容易发还是相反)?还是老资金在不停撤退?
2.市场内主力资金的动向:
(1)基金等机构资金在积极做多引领市场?还是消极调仓?甚至暗中减仓?甚至公然情绪化的砸盘?
(2)大小非的动向:在悄悄卖出?在猎杀游资?还是公然违规迫不及待地出逃?
(3)活跃游资的动向:他们在频频出击?还是刀枪入库坐壁上观?
(4)有活跃版块持续走强?还是热点很短暂?转换很快?还是没有任何版块热点?
(5)均线系统良好走上升通道的股票多吗?是群体行为还是单只个股的行为?
(6)每天涨幅第一板涨停的股票多吗?有版块热点吗?涨幅第一板后面如果只有3%的涨幅,短线操作必须无条件停止!
3.自己的操作及心理状态:
(1)最近情绪正常吗?生活中有没有影响情绪的重要事件?精神饱满吗?
(2)最近帐户很良性吗?能经常抓到热门个股吗?帐户有连续3天市值下跌吗?
(3)每周都在赢利状态吗?
(4)有没有因为买进某只股票兴奋得睡不着觉?幻想很大的收益?
(5)信心很足?还是爆棚?还是信心全无很悲观?
既然股市的利益方这么复杂, 如此纷繁,所以做一个粗略的整理是必须的功课, 虽然很不准确, 只求大体够用就行。这里自下而上的简单罗列一下, 我相信许多人有更完整更细致的阶层分析。 一定要记住的是, 所有的利益方, 都不会清白
·一·散户(或美其名曰,中小投资者)
这个毫无疑问, 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虽然是羔羊, 却不爱沉默。在躁动的羊群盲流中, 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恐惧和贪婪的人性循环
·二·产业资本
典型的就是上市公司自己或关联方(比如大小非)。这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 中国商业有句俗话,”买的没有卖的精“, 它们最了解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公司的现金流, 存货和财务风险。 所以它们才是价值投资的典范和楷模:
股市的大底,都是回购买出来的
股市的大顶,都是增发卖出来的
2001年, 一大批上司公司增发就变脸;2005~2006年
中石化巨额全面回购上市子公司
扬子石化、
齐鲁石化、
石油大明和
中原油气, 而2008年中国万科和平安巨额增发。。。都是明证
·三·金融资本
这可能跟大家理解的”机构“的概念比较像, 什么社保资金, 保险资金, 券商, 基金, 私募等等, 都可以归在这里面。它们是投机和操纵的典范, 靠股价波动的差价谋取暴利(谁都知道中国上市公司的分红基本可以忽略)。 由于规模不同, 裙带关系不同, 非常容易出现类似黑帮的火拼。 平时相安无事, 关键时候, 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弱肉强食, 是生物圈永恒的铁律。
·四·管理层
以证监会为代表, 不过现在央行, 以及更往上的国务院等等, 直接影响力都加大了(国资委身份比较特殊点, 横跨了产业金融资本和管理层)。毫无疑问, 管理层代表的是政府, 是中央, 代表国家意志, 既要尽可能的呵护这个市场, 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又要最大化的为国家融资。
但管理层的身份又是微妙的, 多少有点金融资本代言人的味道, 毕竟它管的是股市, 而不是实业。对于管理层来讲, 产业资本就像客,付了租金或送了红包, 给你一块地盘或柜台;而金融资本更像子女或侄系, 是自己的孩子或亲戚的孩子, 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规范”小非“之举(后面会谈到), ”偏心“就能影射出这点。
·五·外资(或国际热钱)
可能公开的是QFII, 以及大家知道的对冲基金等等。之所以把这个单独拿出来说, 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和危害性。 如果说前述的各方在股市里还只是重新分配财富的话, 这个更像是净流出。本土的资金, 多少有点像封建领主(或地主)的味道,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要休养生息, 要维持这个地方的持续发展;而外资热钱, 更像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 席卷而来,席卷而去。掳走了大量的财富和女人, 留下火烧的村庄,荒芜的农田和本地人的具具尸体。
从它们冲击英格兰央行, 打击东南亚财经引起金融危机等等动作来看, 那种四处游荡, 到处劫掠的本性暴露无遗。哪里繁荣了, 哪里有防守漏洞了, 就去洗劫一番, 带着战利品去下一个地方。而本地人, 却只能在痛苦的回忆和深渊中, 缓缓的重建家园.
有了这5个最基本的阶层分析之后, 我们再回头来看这轮牛市的启动和转折。
其实2001年, 也不止是中国股市见顶, 世界各国股市也纷纷见顶。但国际上, 2004年各股市就纷纷启动, 我想这也是国九条行情基金敢于做多的原因之一。 但中国股市因为股权分置, 因为产业资本的没有动力, 因为金融资本对于非流通股这把高悬之剑的恐惧, 导致中国股市2005年股改时候才正式启动。
而股改对价之后, 对于大小非的锁定期, 提供了天赐良机, 也造就了本轮牛市狂飙之猛。这个时候, 管理层希望股改成功, 金融资本炒作无后顾之忧, 产业资本大把的限售股希望日后能卖个高价, 而散户因为财富效应疯狂入市, 这一段时间, 大家的利益和目标空前一致, 就是涨了再涨, 高了再高。。不能不让人惊叹此轮狂牛之陡, 2年走完国外股市N年的幅度(至少是人家2004年开始4年的涨幅)
但随着大小非的解禁, 量变带来了质变。 抛开管理层和散户先不说,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这两个曾经是最亲密的战友和盟军, 却演变成了对立面, 产业资本套现的钱, 显然是金融资本托市的钱; 而金融资本的获利空间, 显然需要通过打压产业资本的价差空间来获得。。。一个互相掏腰包的游戏开始了!作为花絮的是, 管理层对于大小非解禁的限制, 从法理上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还这么做?显然是受金融资本的左右。
如果这种局面没有妥善的平衡的话, 中国股市, 还有动荡
对于大盘不敏感的散户朋友们说几句话:
1.成交量处于衰减状态下时,即无力难振,不重仓
2.大盘处于5日线下时,绝对不宜重仓
3.实在手痒难耐,弱势下进仓不可超过20%
4.一旦轻仓被套,不可贸然补仓,每轮高点下行通常是20-30%一波段,在拉开空间之后再补仓,不可跌一点补一点,子弹早早打完。
5.先锋不解套,后队不介入。
记住这5条,熊市可保不死。
躲在战壕里面的人,永远比冲锋的人成活率高。
熊市的存活秘诀是不战,守钱的秘诀是守心。
所谓的复利,前提是,尽量不损失.是确定性、稳定性、成功性的“三性”合一
做个有兴趣的交易者,才能获得轻松的交易成功
下单前先做好最坏的打算
一个职业的证券投机者必须像一个僧侣。在一年又一年的风险生涯里,在一次又一次的诱惑中,他总是需要极力地克制着人类那与生俱来的恐惧与贪婪,以防稍有不慎,便铸成大错。而为了追求精神或宗教意义上那个最终的和永恒的完美境界,他又不惜以终生的粗茶淡饭,破衣烂衫来折磨自己的肉体以净化自己的灵魂。更有甚者,既使作为一个成功的证券投资者,他却也许一生也不会有一次成功的婚姻经历。因为婚姻是现实和市俗的,他所爱的人也许并不能承受那种巨大的精神和金钱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他总是不被人理解,身边的人常会给他套上疯子、赌徒或不务正业的帽子来打击他,增加他内心中原本已经深深埋藏的痛苦。所以他是孤独的。在漫长的一生中,固然在每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之后,他都只能将那份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然而即使是每一次成功的经历,在别人看来,却也只不过是几个枯燥乏味的数字罢了。而那闪耀着自信,勇敢和智慧交织的光芒的胜利喜悦和欢欣,他都无人与之分享,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深深的痛苦!
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股票交易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事实上并非如此。技术层面的因素仅占整个交易部分的二分,其余八分的决定因素来自我们的心灵。这里的二与八的区别,并不是说心灵要比技术更重要,而是说技术的正常发挥依赖于心灵层面。他们的关系有点像物质与灵魂。我们的身体是物质层面,而灵魂则赋予身体源源不断创造力。同样,技术是种子,心灵则是那片沃土。
即便是我们使用最完美的工具(仅仅是假设,事实上这样的工具是不存在的),在交易的时候,也会受到我们自身的干扰(贪婪和恐惧)。
许多投资者认为,这种干扰是属于心态(心理)的问题,以为纠正坏的心态就能培养好的心态。
然而,我们看到很多失败的例子,恰恰要归功于好的心态。
知己,就是要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素质,先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自省就是永远要保留一只眼睛审视自己,透视自己的投资心态、检点自己的趋势判断是否客观,操作策略是否偏颇、总结反省自己的经验教训,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胜利后所隐藏的凶险;当投资失败时,提醒自己从大局出发,选择摆脱困境的正确道路。
控制力来自自省,自省产生忍耐思考,忍者是无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