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起意写的不好勿喷)
数据消费,不是大数据和消费者,是消费者在使用数据购买数据创造数据。
讲个个人感受,我的手机套餐每月有3gb和儿子手机绑在一起,放假前每月基本有将近6gb上限,因为有很多上月结余,8月25日突然收到电信流量报警短信:“本月流量还剩300m”,我大吃一惊,一番查询后发现儿子也没有在流量状态下下载大型转件也没有看大的视频,也就是说2个月光用手机打游戏聊天发朋友圈。。等等行为消费了9gb的数据,可以预见在新生代的推动下,我们的数据消费量爆发式增长。
买瓶饮料。。滴-;吃饭买个单。。滴-,买书买文具,没有滴(但钱扣了),看场电影挑片子挑影院挑场次,咦--有个好玩的拍照发朋友圈。。。等等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花票子的同时花了好多好多数据流量。
伴随着无现金的普及,网剧、短视频、直播的繁荣数据的消费量日益庞大,在中国可能是几何级的增长,这就意味着
互联网的基础设施idc,cdn将进入满负荷运转,云计算也将告别免费。
泡沫挤掉后,idc、cdn、云计算将进入收获期,
亚马逊1000美元一股,为啥?人家云计算牛,
易昆尼克斯450美元一股,为啥?人家做idc的,阿卡迈最低0.56,2015年涨到78,现价48美元,cdn龙头。中国这些上市公司在经历2015年泡沫后,现在基本都在底部,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比美国要快速的多,2年的挤泡沫也差不多了,现在的社会没流量就会哇哇叫,每逢月底小心翼翼,一到1号满血复活,数据消费开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