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变革浪潮”系列报告二:量变质变,撬动需求快马加鞭报告摘要
双积分和特斯拉Model 3 分别形成政策和市场驱动力,推动全球车企加速向新能源转型。1)驱动力1:双积分政策接力补贴,以2020 年产200 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需要新能源正积分填补大量负油耗积分为纲,直接强制行业向新能源、低油耗转型,各大车企迅速跟进出台应对方案。2)驱动力2:特斯拉Model 3,,作为新一代旗舰车型已于今年上市,订单量近50 万辆,年产销直奔30 万辆,而2016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仅5 万销量,这种量级的跃迁完全扭转产业、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小众定位的认知,车企不进则退的压力迅速增加。
量变推动质变,加速转型带来供给端加速改善。1)行业层面:2017 年规划新车型数迅速从2016 年的55 款增加到至少162 款,明显加速备战。2)车企层面:全球至少27 家车企宣布全面转型新能源,尤其规模最大的大众和丰田放弃原专一的节能技术、混动+燃料电池单一技术路线。国际车企逐渐形成以大众、日产雷诺、特斯拉、通用为一线阵营,福特、宝马、丰田为二线阵营的新能源转型格局。国内车企中,上汽自主、北汽新能源、吉利、
比亚迪具备先发优势,规划详尽、谱系全面,全方位提升路径明确;后发车企如长城、广汽等也在加速布局、投放。先发+后进,合力推动的局势非常明确。
质变撬动需求,新能源2.0 时代已经来临。量变必然伴随并加速质变,新能源汽车持续改善的产品品质将进一步撬动市场需求。电池方面,政府和车企持续支持和投入,锂电池正极材料不断进化,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由100瓦时每千克 提升到200瓦时每千克,2020 年有望达到350瓦时每千克;外加超级电池厂规模效应渐显,电池系统成本将显著下降,到2020 年达到1 元每瓦时。整车工艺方面,目前至少已有11 家车企开始研发纯电平台以提升
新能源车型的设计、空间和成本优势。此外,售前宣传、售后维保、充电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发力完善,尤其北汽、比亚迪、知豆等先发车企。2017 年全球市场回暖趋势非常明显,新能源汽车前6 月累计销售44 万辆/+46%,剔除中国后增速更高,达到56%。政策因素淡化、消费情绪回暖伴随2.0 时代更具竞争力的车型进入市场,不仅包括海外的特斯拉Model 3、丰田Prius Prime、第二代日产Leaf 等,还包括国内的上汽E/eRX5、宋DM 等,月度销量不断冲破以前少见的5,000 辆水平。
到2020 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每年都在40%以上,车型、地域、车企的结构演变持续进行。预计中国2017/2018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分别为53 万/86 万辆,年化增长率63%/64%;2020 年188 万辆。预计全球市场2017/2018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16 万/181 万辆,年化增长率54%/56%;2020 年373 万辆,4 年复合增长率为49%。
1)车型结构方面,A00 级BEV 短期将主导市场,A 级和豪华车需求持续涌现,这三大条线都将出现爆款车。2)地域结构方面,全球市场仍将以美国和中国为主,预计2020 年份额分别50%和23%,较2016 年分别提升6PP 和2PP,欧州和日本市场继续跟随;国内市场一二线城市仍是新能源汽车先发区域,非限购城市需求将逐步启动,三四线城市A00 级车将先行渗透。3)车企竞争方面,双积分加速混战局面,2018/2019年竞争将越发激烈;各车企在BEV/PHEV 和车型级别的选择上各有偏重;总体上自主具备先发优势,全新布局以“产品”为重,进军全谱系,合资起步相对较晚,先以“投放”为重,但品牌力强;龙头还未出现,千帆竞流更显爆款车的市场地位。
投资建议
下游整车龙头未现,建议把握新能源乘用车爆款车及其产业链机会(特斯拉、北汽、上汽、吉利),推荐:1)特斯拉产业链供应商:
拓普集团、
国机汽车、
旭升股份;2)新能源汽车优质零部件供应商:
奥特佳、
银轮股份;
三花智控、
亿利达(家电组覆盖)、
安洁科技(电子组覆盖)、
宏发股份(电子组&电新组联合覆盖);建议关注:
法拉电子。中游CATL 的龙头地位逐渐形成,一家独大与群雄主路的局势下建议关注CATL 产业链,推荐:
先导智能、
杉杉股份、
国轩高科;建议关注:
亿纬锂能、
江苏国泰(除亿纬锂能、江苏国泰外以上3 只标的由电新组覆盖,先导智能由电新组与机械组联合覆盖)。上游竞争最为充分稳定,需求量的增长将为龙头企业带来量价双增,推荐:
威华股份、
江特电机、
天齐锂业、
赣锋锂业、
雅化集团、
诺德股份、
华友钴业;建议关注:
洛阳钼业(除洛阳钼业外以上7 只标的由有色组覆盖)。
风险提示:各
国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出现反复、动力电池性能提升速度低于预期、动力电池成本下降速度低于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