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1、“
互联网+”
智慧能源是能源的发展方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理念、先进
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正在推动
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兴起。能源互联网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综合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实施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能源监测、能量计量、调度运行和管理智能化体系建设,提高能源发展可持续自适应能力。
2、分布式能源迎来战略机遇期
近些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发展光伏、天然气、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分布式能源,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融合发展,为布式能源智能化、灵活化提供有效路径,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对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期内,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利用;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新能源;推动区域能源转型示范;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城镇、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可以预见,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已然进入“快车道”。
3、储能商业化方向快速迈进
储能是实现能源互联、双向流动、电网柔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整个电力价值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等各个环节,可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电网侧调峰/调频、配网侧的电力辅助服务、用户侧的分布式储能等,储能技术突破和发展,将成为能源改革、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务院,国家能源局及相关部委先后下发了电力、可再生能源、智慧能源及储能领域的政策文件,支持新能源及储能行业的发展。
《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文件明确将发展储能作为重点任务,推动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协同发展,发展储能网络化管理运营模式;《能源发展战略规划(2014-2020年)》将储能列入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之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大容量和分布式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能源生产、输送、使用和储能体系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智慧能源体系。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机制逐渐理顺、多领域融合渗透,我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商业模式逐渐建立。
4、电力体制改革释放能源互联网最大的政策红利
中共中央、国务院9号文是适应“以电力为中心”的未来能源发展大格局,售电侧和电价的放开,将有利于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使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指导资源配置,实现电力交易市场化,从而激发电力企业的市场活力,重塑电力工业价值链。2016年电力体制改革取得实质进展,输配电价改革落地,售电市场放开,电改试点已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系列配套文件和举措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改革红利梯级释放、远近交融,为经济社会及电力行业自身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5、综合节能宏观环境持续向好
报告期内,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促进新兴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发展壮大并成为支柱产业;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和
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促进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随着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低风速风电、
太阳能新材料等技术的突破和商业化应用,能源供需方式和系统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高效智能,着力优化能源系统;节约低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