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为什么海航投资是龙一!

17-08-05 17:37 11643次浏览
毛菲特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Vesta总裁陆兵锐评:“股神”巴菲特为何忽然对REITs青睐有加?


Vesta智媒
7月3日
国内投资人要想投资房地产 ,通常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买房子”。但是在美国投资房地产,却不是只有“买卖房子”这一条路可走,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美国拥有丰富的金融工具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在美国还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来实现房地产投资,例如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

最近,“股神”沃伦•巴菲特便是这么干的。

本周二,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 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大量投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Store Capital,这也是巴菲特近两年内第二次对房地产领域押下重注。

具有20年从事华尔街投行和房屋抵押债券业等金融产品投资经验的陆兵先生认为,巴菲特通过信托基金投资房地产,不仅是看好美国房地产的景气指数,更看中房地产 投资的内在价值(inside value)。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陆兵先生曾就职于纽约华尔街Millennium Management、美国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 Investments) 和房利美(Fannie Mae)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现为Vesta投资公司总裁,该公司是中国上海绿庭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的下属企业。

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Store Capita本周一宣布,伯克希尔哈撒韦对该公司进行了3.77亿美元的投资,相当于以每股$20.25的价格配股1860万股。 这一笔投资,让哈撒韦目前持有了Store 9.8%的股份。本次投资使得Store 股价在周一大涨11%,并在接下来的几日内继续小幅攀升。

Store Capital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沃尔克Christopher Volk)在一份声明中提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意味着Store Capital将可以稳健地继续增长,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我们本来就已经很强大的财务状况。”他说,“能从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投资者之一那里获得投资,这对我们公司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而言,代表着一种‘信任投票’,同时也证明我们的‘利润中心’不动产投资和管理业务是可行的。”

对于巴菲特此次“大手笔”投资,陆先生表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让这位投资家感到“意料之外”的是,REITs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终于得到了“股神”巴菲特这样人物的关注。在投资界,相较于其他行业的证券,比如说IT类,医药科技或者银行类等,目前关注REITs的人还不是很多。因此,巴菲特的此次重仓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推动大家对REITs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巴菲特对Store的投资无疑给整个REITs行业打了一枚强心剂。

陆先生感到“情理之中”的原因在于,美国华 人企业不仅逐渐进入这一原本由美国主流公司唱主角的重要投资领域,而且推出了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参与该领域的投资。此次,巴菲特的思路与Vesta也“不谋而合”,虽然陆先生还没有和巴菲特吃过午餐。

他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投资房地产都是有效地实现个人财富增值保值的工具。但是,投资房地产REITs需要相当高的专业知识,这让不少国内高净值人士望而生畏。其中,如何区分REITs标的房地产区域好坏、租客类型优劣、 管理人员水准高低成为投资人最困惑的问题。

美国作为最先发展REITs的市场,法律规定将每年90%的净收益以红利的形式回报投资者,以提供稳定的当期现金收入。类似于A股“铁公鸡”的属性不同,房地产信托基金会给投资人带来实质性利好。REITs最大的属性是股息分红,目前美国权益型REITs能获得的股息率为3%‐8%,这样的定期分红收益可以战胜通胀。

陆先生说,当通胀发生时,REITs的收益会跟着物价水准向上调整,以租金收入的增长抵消通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反其道行之,还是看上inside value?

Store Capital 是一家专营“独立租客” (Single-tenant properties)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市值44亿美金,资产总价值62亿美金,旗下管理1750家商业地产,管理总面积4400万平方英尺,约合410万平方米。公开资料显示,这个公司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在全美48个州一共拥有1750个房地产。

陆先生认为,伯克希尔公司的这笔投资反映了巴菲特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特别是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同时,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方式来投资房地产不但显示了“股神”的专业,而且这种投资方式值得大家学。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巴菲特投资了专做零售行业的REITs公司,而且发生在实体零售业趋弱的前提下,缘何巴菲特反其道而行之?

陆先生表示,实际上巴菲特的这次投资与其一贯的投资理念相符,就是看 inside value,也就是这个公司实际的价值。目前,在电商的冲击下,实体零售业 (retail) 的REITs确实处于低潮期,消费者的消费惯正在发生变化,诸如美国零售业巨头西尔斯 Sears,梅西Macy’s 都在悄然关闭门店。陆先生说,在投资者眼里,这些retail REITs公司的市场价值比其本身房产和地产的实际价值要低很多,有些甚至低了30%到40%。换句话说,这些公司的inside value被极大的低估,所以说巴菲特此时的投资并不是看重短期利益,而是意在长期增值,而这也符合巴菲特擅长“抄底”的惯。

陆先生认为,虽然retail REITs短期内收益不理想,但巴菲特看中的是土地价值。公司永久性拥有土地和房产,可以转型做其他行业,比如工业厂房、数据中心,甚至住宅公寓等。这种土地用途转型在美国较为普遍,目前,美国东西部沿海城市已经有了很多类似的案例。这个趋势在刚刚结束的NAREIT纽约REITs大会上也频频提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陆先生刚刚参加了NAREIT一年一度的纽约REITs大会。此会议作为REITs业界最大的交流盛会,今年有500多名REITs公司的CEO及高管到会。

陆先生说,会议主要是交流新产品、讨论新模式、探索新问题,但是大家的目标均为一致,便是为高净值人群和机构投资者提供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

目前,Vesta提供了包括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型地产基金、私募债权型地产基金等产品和服务。

“Vesta从产品的形式和饱满程度上也是业界领先,”陆先生认为,“Vesta 汇鑫短期债权基金(Vesta Income Fund)、Vesta 纽交 REITs 对冲基金(Vesta Strategic RE Fund) 是两款服务于高净值投资者的美国地产投资产品。此外,Vesta还持有由美国证监会颁发的注册投资顾问资格。

陆先生并不建议个人投资者自行购买retail REITs,因为retail确实可能短期内还会继续下跌。原因就是行业本身的风险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在行业转型没有完成之前,短期价格还是会下行。然而,他认为,作为机构投资人或者基金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些机构较少关注当下的短期利益,而是看重长期回报。

在大会交流中,他得出一个“投资动态平衡”观点,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像巴菲特那样,如果他把资金投放在零售行业,或许就会失去当下业绩出众的诸多产业的投资机会,如data center (数据中心), industrial (工业地产),manufactured homes (量产移动别墅)。

这也就衍生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就是asset allocation (资产配置),在这个问题上每个投资人的想法都不同,基金也都有不一样的操作方式。“无论如何,投资前找Vesta专业的机构来询问下,或许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陆先生说,下次,我们会请巴菲特先生好好聊聊这个事。

简介:

陆兵:复旦大学数学、力学学士,纽约大学计算机、应用数学双硕士。 Vesta CEO,具有20年从事于华尔街投行和房屋抵押债券业等金融产品投资经验,曾就职于纽约华尔街Millennium Management、美国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 Investments) 和房利美(Fannie Mae)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1995年起在华尔街从事期货与外币交易数年并建立自动交易系统,后在波士顿的Fidelity,Putnam,Scudder Kemp等金融公司参与建立这些公司的线上共同基金交易系统。

Vesta Investment Advisors,LLC 是上海绿庭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 股:600695,B 股:900919) 在美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是北美少数持 有RIA证照的华人企业之一,致力于美国资本市场房地产相关产业的直接和 间接投资。基金团队金融力量雄厚,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持证者。核 心团队成员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大学的 相关教育背景的业内精英组成,拥有多年的金融及地产从业经验。

- END -

·Vesta智媒·原创出品
打开淘股吧APP
14
评论(5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极致超短

17-08-06 19:09

0
需要图文并茂,长篇大论,不知道在说什么啊
极致超短

17-08-06 19:09

0
吹票水平不行
毛菲特

17-08-06 19:06

0
干。 就一个字
carolhugh

17-08-06 14:41

1
别吹了,还没板块效应。周末也没新闻发酵,海航的幕后神秘人也是个大的隐患。
夏至啥的

17-08-06 14:27

1
巴菲特买了比亚迪,你买不[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毛菲特

17-08-06 13:44

0
共有产权住房:这可能是你成为北京有房阶层的最后一班车? 

共有产权住房——北京首开实践 昨天在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官网之上,公示了二份文件,一份文件是《北京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另一份是前一份文件的印发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以此为源头,共有产权住房以一个新的“保障型住房”类型,走入人们的视野。
共有产权住房——北京首开实践

昨天在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官网之上,公示了二份文件,一份文件是《北京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另一份是前一份文件的印发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以此为源头,共有产权住房以一个新的“保障型住房”类型,走入人们的视野。

先来看看什么是“共有产权住房”,按照文件的解释是这样的:

共有产权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销售价格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价格水平,并限定使用和处分权利,实行政府与购房人按份共有产权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根据这一定义,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一套房子,政府和购房人各持有一定比例的产权,那么购房人在购买时就可以支付较少的房款,买下一套自住的房屋,有利于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无疑,这是对于建立住房稳定长效机制的一个有益探索,同时也是国家保障房工作的探索,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产权型保障房3.0版本(相对于廉租房、公租房这种无产权的保障房而言)。

2

产权型保障房的3.0版本

从2000年开始,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兴起,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开始将近20年的牛市猛涨。对于房地产企业,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普通房产需求者,特别是首套房产刚需购房者,无疑压力一年大于一年,住房已经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吃穿住用行”中最大的支出。

为此,中央和各个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种种措施,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试图在普通商品房之外,能够另辟一条道路来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其中,经济适用房住房是最初的和最普遍的方法。经济适用房了——国家以划拨形式给予开发商土地(不要土地出让金),开发商将房子以成本价(利润一般不超过成本3—10%)卖给中低收入家庭。然而这种设想是好的,中间的执行出现了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适用房的分配机制,由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问题,很多并非中低收入家庭也拿到了经适房的购买资格,前几年各种媒体屡屡爆出“住经适房,开宝马车”的问题。并且部分关键人员从中渔利,利用手中的权利,巧取豪夺,比如郑州市曾经出现某人一个坐拥20多套经适房的的“房叔、房妹”问题。因此这套机制在发挥一定保障作用的时候,也同时饱受诟病。这是保障性住房的1.0版。

随着经济适用房出现这些问题,政府开始逐步减少经适房的数量,转而推行“自住房”。此类住房价格比周边商品住房低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购条件的家庭;但是购买此类住房后五年内不得上市,五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交财政。

然而制度执行久了,自然被人发现漏洞。很多人自住房,满5年卖,溢价30%归政府。但是可以通过阴阳合同,“平价”卖把溢价做为0,国家没有一分钱的好处,自住房成为一部分人谋取更大暴力的工具(因为最初售价比一般商品房要低)。这是保障房的2.0模式。

马上就要推出的共同产权住房的制度设计有效的避免了上面的问题,自住房产权是按照百分比分,所以保证所有收益中必定有政府的一份。

另外共有产权住房是一盘一议,你也不知道政府到底占多少,所以你无法评估未来你回购这部分产权的难度。另外如果你通过阴阳合同把溢价做为0,你再平价卖,政府代持机构有优先购买权,堵死了这个漏洞。你可以看做这是“产权型保障性住房”的3.0版。

3

这是长效机制的一部分

如果把这个文件放到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大环境去看,就像“广州租购同权”、“上海租赁土地底价出让”等政策一样,你会发现 “共有产权”实际上还是一种长效机制的建立的摸索。依然贯彻着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心思想。

你可以从整个体制的设计,制度细节要点看出:

制度细节一:关于购房资格方面。

申请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申请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单身家庭申请购买的,申请人应当年满30周岁。另外申请家庭应符合本市住房限购条件且家庭成员名下均无住房。另外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共有产权住房。

这些条件和经适房和自住房申请条件相似。但是,具有亮点在于:

关于满足在本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家庭住房需求的房源应不少于30%。通过这一条明确显示,解决“新北京人”住房问题,也是北京地方政府的责任之一,并且以数字的形式加以固定和保证。这是一种进步,至少在保障房申请方面,“歧视外地人”问题,已经开始改善。

另外文件明确几种有过住房转出记录的家庭,不能再申购共有产权房。如果离婚了,需要3年之后再申购。有违建不更正的,也不能申请共有产权房。这个做法其实是针对之假离婚现象,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到政府从各个角度打击炒房,让房子全面回归居住之目的。

制度细节二:房源分配问题:

这个问题历来是所有保障性住房出问题的关键。经适房不能持续进行,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民不患贫而患不均”造成的。共有产权住房采用网上申请,审核,在审核的基础上进行由区住建委(房管局)监督指导开发商开展摇号配售。

这个机制有点像北京车牌摇号一样,对于巨量的需求,或许只有这种办法才能公平,虽然概率很低,但是好运可能随时可能降临到你的面前。如果按照经适房先到先得,后到后得的原则进行分配,或许你买到“共同产权”住房就是10年之后。

制度细节三: 既然是政府和购房人共有产权,双方的各自产权份额如何确定?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在共有产权之前,北京较多的保障房品种是“自住房”。自住房价格大约为周围房价的7成,未来再转让时也按照差价中的3成补交费用。由此估计“共有产权住房”产权的比例应该参照这一标准执行。

第二种可能是,就是看摇号、选房时看该项目周边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以这个价格来计算,共有产权房供地时定的价格占多大的比例,购房人的产权份额就占多大比例。

究竟是固定产权比例还是浮动比例,还需看这个办法的额细则。

制度细节四:对于转换成为商品房问题,共同产权住房给出了相对更加灵活方式。

第一种情况:购房人取得不动产权证满5年,也可按市场价格购买政府份额后获得商品房产权,当然是该价格应该是以后政府的评估价格,而不是购房时候的价格。我估计以后这种情况应该是90%以上此类住房的最后命运,好不容易获得一套唯一北京住房,谁舍得再次把到手的产权给卖掉。

第二种情况:共有产权住房购房人和代持机构经协商一致,可共同向其他符合本市住房限购条件家庭转让房屋。新购房人取得商品住房产权。购房人和代持机构按照所占产权份额获得转让总价款的相应部分。这个估计比例比较小,原因还是前一种情况的原因,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出让自己手中的共有产权住房。

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共有产权住房购房人取得不动产权证未满5年的,不允许转让房屋产权份额,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的,可向原分配区住建委(房管局)提交申请,由代持机构回购。这估计是极个别情况。

4

 共有产权住房——有总比没有强

然而这个政策,如果你把它解读为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会导致房价崩盘,北京楼市转折点等作用,就大可不必,因为这不过是中央“长效机制”中摸着石头过河中的一块普通石头罢了,因此它既不是“空前”的改革,也绝不是“绝后”革命。

对于平抑现在北京已经居高不下的房价来说,有总比没有强,但是说到能够起到手到病除、妙手回春的作用来看,也不现实。

但是对于刚需,特别是在北京具有购房资格,因为房价过高而不能入手的朋友,这个政策倒是一个的机会。

首先,这些共有产权项目房价一定会比周边项目便宜,因为这是政策要求的,同时也是拍地要求。并且一个政策在执行的初期,往往是执行贯彻最严格的阶段,所以对于你,符合限购要求,但是囊中羞涩的你,别犹豫,密切关注住建委员会的消息,随时报名。这可能是五年之内,你能够在北京从无房一族变成有房一族的最佳机会。

对于投资需求者,这个消息可能和你就没啥关系了,因为有一套房子的家庭已经无法购买共有产权住房,即使离婚、析产在三年之内也无法购买。另外以现有的环节操作,已经把可以炒房盈利的可能性降低到很低很低。在现在这种调控高压的情况下,并且一旦发现炒房可能性,这个漏洞会马上补上。

所以,对于共同产权住房,对于这个北京保障房的新品种,现在而言,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于刚需很有意义,但是对于炒房却毫无意义。
投机立业

17-08-06 13:19

0
未炒过的新题材,并有国家政策护航,重点看
大阿福

17-08-06 13:16

0
到底巴菲特买了海航投资没有?
老K闪电手

17-08-06 09:59

0
老k驾到!
lancelin

17-08-06 09:53

0
不错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