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主持:《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何伟
访谈嘉宾:安徽
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安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特别是处于顺境之时,也要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均衡发展、协调发展。要始终牢记经营和发展这两点都不可偏废,这是企业运营的一种基本状态。”
何伟:江淮近几年发展很快,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我们注意到,去年江淮汽车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总销量实现较大幅度同比增长。尤其是在乘用车方面,虽是后发品牌,势头比较猛。但我们也留意到,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的销量有所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关于下半年,江淮是如何谋划的?
安进:江淮上半年销量有所下降,这和市场整体走势有一些不吻合。不像以往,我们基本与行业走势保持同步。原因很简单。首先,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大环境没有去年那么好,上半年是微增状态,甚至终端销量是同比下降的。整体产能较高,在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企业供给能力足,直接引发的就是竞争更激烈。江淮销量下降原因在小型SUV,在激烈竞争中,产品力显得不足,我们没有及时拿出一款新品来适应竞争。当时江淮率先推出小型SUV时,市场上只有两三款车,可是现在已经增至三四十款。竞争一激烈,价格战就随之而来。江淮一向不太愿意跟随价格战,于是市场表现受到影响。小型SUV在我们去年的产品结构里占的比例过大,所以它一波动,就把整体“拖累”了。事实上,除了SUV,江淮其他板块业务表现都比较正常,特别是国际市场,表现突出。下降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我认为,企业发展肯定有波峰,也有波谷,没有谁能永远高歌猛进。困难挫折期来了,大家正好可以清醒清醒。我们经常把“产品结构调整、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挂在嘴边,但当某款产品势头正猛,研发、营销、经销商,各个环节感觉都很好,卖得轻松、供不应求的时候,这些话就不一定听得进去。现在销量下降的事实教育了大家,某种意义上是好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特别是处于顺境之时,也要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当然,我们要做准备,应对速度还需加快。下半年,江淮还有一批产品要推出,而更重要的是,江淮要保持一贯的经营风格,求稳求实、沉得住气。我一向关注两个指标,一是库存。近期关于库存高企的话题很受关注。但江淮的情况是,既然销售遇到了困难,那就不再发车,给经销商减压。所以目前为止,江淮的总体库存较去年反而是下降的,这意味着,我们还有不少调整空间。二是现金流,虽然表面上销量下降,但其他经营指标很正常。
经营和发展,是企业两大永恒主题。没有经营就没有今天,不过要是只盯今天的事,看不见明天,不去谋求发展,那明天又是今天了,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关系。“十三五”以来,江淮在技术研发、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方面从未停止。不能因为上半年销量上的一点下滑,工作就停下来,要建立以互联、智能、环保、自动制造为内容的新体系。要始终牢记经营和发展这两点都不可偏废,这是企业运营的一种基本状态。
何伟:这就体现出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好的时候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慌,苦练基本功。但企业发展往往也会受到诸多环境的制约,江淮汽车是安徽省属国有企业,国资委给的考核任务特别是利润等通常会逐年“加码”,企业有多大能力自己调控?
安进:虽然我们是省属国有企业,但在机制、体制上还是很宽松的。政府希望你发展、支持你发展,但如何发展,用什么状态发展,由企业自己来把握。当然,江淮一直是A类企业,我们要奋勇争先,要当好这个排头兵。如果不发展,我们在行业里也不能立足。发展的冲动和决心来源于自己,要实事求是,每走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经得住检验,对历史、对事业、对国有资产负责任。
“江淮要对合资有贡献,为别人创造价值,也要通过合资学到东西,得到自己的利益。这与30年前的合资有本质不同。一方面体现了合作,另一方面放眼全球市场。多了‘共同’二字,这是一种彻底的变化。”
何伟:今年可谓江淮的“品牌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与大众的合资项目。这场合资牵动了汽车行业,也牵动了两个国家的互惠合作。现在尘埃落定,我们特别想听听其中的详情。与大众“联姻”,合作开发
新能源汽车,将给江淮带来什么?也有人认为,自主品牌现在已经不需要合资了,这又怎么看?
安进:我们跟大众仅是签了合资协议,还有很多内容正在商讨中,没有定论,细节问题现在还不方便说。但至少我认为,在传统汽车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成熟阶段,诸如内燃机技术可谓“登峰造极”的时候,能源革命正在逼迫汽车行业转型。这对全球汽车行业都是挑战。挑战面前,加强国际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对推动合资双方都有好处。技术革命往往对原有的生产能力是有破坏性的。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当年的显像管和平板、胶卷与数码相机。江淮和大众合资,这是双方共赢的一个项目。中国有市场、有政策,江淮有先发优势、运营经验,这是大众看重的。我们看重什么,那就是在造车方面还要向人家学。
何伟:数十年前谈合资时,我们是一张白纸。今时不同往日,中国企业已经有了一定技术和市场基础,再去谈合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对江淮来说,在这个项目里,更多是要解决技术问题,还是制造管理问题?
安进:各方面都有需求。电动汽车走到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敢说自己能做到像燃油车那样技术成熟。我们仍在探索,多一个伙伴与我们一起去探索,可以更具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快掌握先进技术和积累经验,比单打独斗强。要问和30年前一样吗?当然不一样,这里面多了“共同”二字,这是一种彻底的变化。双方都有话语权,且要共同去研究,发挥各自优势。在此前提下,通过合作加快进度,推进技术更加成熟,推进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何伟:也就是说,两家合资的车以后要销往国际市场?
安进:当然,这是基础和前提。江淮要对合资有贡献,为别人创造价值,也要通过合资学到东西,得到自己的利益。这30年前的合资有本质不同。一方面体现了合作,另一方面放眼全球市场。
何伟:按照这个思路,未来你们共同推出的品牌应该属于合资自主的范畴。
安进:具体还在一步一步谈,风险和机会同时存在。新能源汽车面临技术不成熟、市场不成熟、政策不成熟、使用环境不成熟的客观问题。因此对双方来说都有挑战,必须合力应对挑战。一方面对前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共同探索新的、还不成熟的市场和技术。两家共担风险。
何伟:我们听说大众方面对江淮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很认可。从你的角度,怎么评判江淮现在的技术水平?这种水平,是同自身相比,还是与国内同行相比,还是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
安进:江淮有个特别的风格。电动车都干了十几年了,但是自己不太爱说。具体到技术,哪家都说自己的技术好,我要说我们是最好的,就成了王婆卖瓜。江淮这几年卧薪尝胆,不是特别追求市场规模扩大的速度,因为我们知道这其中有风险,所以在核心技术研究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电池有没有可能发生爆炸,发生爆炸后怎么办,怎么让它不发生,怎么让电池在50℃至-20℃的环境中,有一个最合适的工作状态,同时能有效地控制热失控?电池的比能量增大了,对提高续驶里程有好处,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在电池热管理上下功夫?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因此,大众认为江淮的电动车做得确实很不错,认为江淮是值得合作的一个伙伴,传统车技术虽没有他们成熟,但是效率高、管理扁平。客观评价,江淮虽然做得不错,但车辆的可靠性和一些小毛病还存在。基本功还需更扎实。车的本质就是车,只是未来会运用各种新技术,使这个移动过程更愉悦、方便、安全。无论什么类型的车,安全、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品牌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需要一些机会,有些要靠自己去创造与积累。不必拘泥于某一阶段、某一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可以把眼光放开阔一点,有一个更大的时空观。”
何伟:江淮汽车的产品不错,但在乘用车领域的品牌认知度需要加强。很多消费者仍然以为江淮主要造商用车。怎么去改变这种现状?
安进:我们的心态要调整好。过去江淮造商用车,那就继续把商用车做好,这也是品牌;在乘用车领域,我们给客户提供更多价值,让客户更多地了解我们,最终达成认知。事实上近一两年情况已经好很多了。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需要一些机会,有些要靠自己去创造与积累。比如,中国的汽车品牌很多,消费者买车时不一定想到江淮,但在国际市场上,在国际客户对中国品牌的整体认知中,江淮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江淮SUV在中国销量不是最高的,但今年上半年,江淮出口SUV 最多。这也提醒了我们,不必拘泥于某一阶段、某一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可以把眼光放开阔一点,以一个更大的时空观来塑造品牌。此外,在电动车领域,江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与大众的合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消费者对江淮品牌的认知。一个品牌必须要给客户带来更多使用价值、心理价值,只要持续不断地去做,再利用好机会,影响力一定能逐步提升。天道酬勤。
“我们是一个真正搞制造的企业。江淮坚决不依靠购买来生产汽车,而是以制造为主体赢得发展。江淮的核心就是制造,一定要制造,不制造不行;同时也不是关门制造,我们实行开放合作。”
何伟:江淮的产品很全,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子品类。SUV品类中也曾打造出爆款车,但在轿车方面,给外界的感觉是似乎没有实质性突破。怎样把诸如江淮A60这类代表江淮高技术水准的产品真正推向市场?
安进:我更注重的是平台。把平台打造好了,既能做SUV、也能做MPV、轿车。如果对手在某个产品上很强大,我可以避一避;在需求有强烈趋向的时候,我就往那个方向走。现在市场上的实际趋势是,轿车份额下降,SUV上升。自主品牌轿车整体都比较弱势。因为轿车给客户的感官是更经典、更豪华。我们现在做好SUV,也是一种路径。其实SUV一点也不比轿车好做。车的造型是一个几何概念,这不是最关键的。其根本是企业做了什么努力,有什么技术。
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