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健林到曹德旺、贾跃亭…他们是企业家,也是
新经济探路者?
在中国,最危险的职业不是城管、不是临时工,而是那些企业家们。他们,除了要在诡秘的商战江湖中运筹帷幄,时刻提防对手放冷枪外,还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能够随时抵挡或是自动屏蔽围观群众不定时爆发出的各种耸人听闻……
最近成为围观群众目标的是乐视创始人贾跃亭。随着资金危机的发生,贾跃亭为让乐视尽快走出当前局面而辞去了
乐视网CEO以及董事长职务,转而专任乐视汽车生态全球董事长一职,将全部身心放在造车上。
然而,贾跃亭远赴美国督促造车一事在部分媒体以及自媒体看来,特别是随着部分媒体将乐视汽车美国办事处兼接待处张冠李戴成贾跃亭美国豪宅之后,似乎从某种角度上更加验证了贾跃亭“跑路”一说,但谣言终归是谣言。据乐视控股相关负责人介绍,贾跃亭处理完汽车事件之后,将于近期回国。
事实上,贾跃亭遭遇被“跑路”之前,李嘉诚、曹德旺和王健林等知名企业家都曾躺枪。此前,曹德旺将工厂开在了美国,被频频叫喊“别让曹德旺跑了”;而王健林在大手笔出售万达地产资产时,“跑路”的声音也此起彼伏。
从企业家遭遇的不平等对待来看,说他们从事的是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职业应该比较中肯。只是,对于这些承担起中国经济脊梁的企业家而言,围观群众在网络上发起道德欺凌之前,能否想想自己的无聊之举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从他们的海外并购以及投资来看,如果说他们是跑路人,不如说他们是中国新经济的探路者更为恰当。在“
一带一路”的今天,民营经济已经取代国企成为市场经济主力的时候,他们的海外布局更应该受人尊敬,而不是口诛笔伐。
王健林、曹德旺、贾跃亭均被传“跑路”
中国企业家生活在舆论的监督之下,任何一丁点的投资动向都可能被有心人加以谣传,并形成话题制造一起舆论风波。
从2016年开始,关于中国企业家“跑路”一说的话题就成为围观者最爱制造的话题。原因无它,在于它噱头足、而且容易激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在似是而非的问题上,往往很多不明真相的网民很容易被此类舆论裹挟,最终形成一把捅向中国企业家的一把刺刀。
2016年10月7日,由福耀集团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该项目投资6亿美元,是该州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中国投资。加上2014年
福耀玻璃已在美国投资4亿美元生产汽车玻璃,福耀集团在美国投资已高达10亿美元。问及原因,曹德旺表示“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这个回答迅速被解读为曹德旺准备“逃离中国市场、把制造业回流美国”。
曹德旺回应说:“他要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也很随意,因为我知道我的命运靠我自己掌握。我没有做什么对不起这个国家的地方。”曹德旺表示:“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我说话不是为自己说,只是说要注意美国的这方面条件要比中国好。在那边投资也发现这个问题。”
紧接着被谣传要跑路的是万达王健林。7月10日上午,大连万达集团官网对外披露万达商业与
融创中国联合公告称,万达拟将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转让给融创,代价为295.75亿元,并由融创来承担项目贷款。同时,融创将以335.95亿元收购万达76个酒店项目。两项收购的总代价为631.7亿元。
王健林的这一行为也被网络舆论怀疑是要“跑路”。但事实上很可能别人想多了,王健林表示:“这次回收资金全部用于还贷,万达商业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除此之外,潘石屹因为出售光华路SOHO2、凌空SOHO两个项目,也被坊间传闻是在为跑路做准备。
而目前“跑路”传得最火的是贾跃亭。自从去年资金危机被爆之后, 乐视创始人贾跃亭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将乐视战略架构从“上市公司体系+汽车体系+非上市体系”逐渐转变为“上市公司体系+汽车体系”。为偿还债务,贾跃亭还辞去了乐视网CEO和乐视网董事长一职。目前,乐视已累计付出100多亿资金,偿还绝大部分金融机构贷款。现在,转任乐视汽车生态全球董事长的贾跃亭,为督造汽车而专程赴美的正常商业行为,却被坊间传位“跑路”。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们不是跑路,更像是新经济的探路者
2017年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一个个都似乎生活在波诡云谲之间。比如:贾跃亭去美国造车,有人说他跑了;SOHO中国宣布整售两个地产项目,有人说潘石屹要跑了;董建华家族将东方海外售予国资委旗下的
中远海控,又有人说董建华也要跑了……
他们真的需要“跑路”吗?说这些话的人,其实只要过过脑子,或许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钱是人家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赚来的,如何支配是企业家们的权利,是海外收购还是扩充业务,人家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与“跑路”说有何关联?
从王健林的海外投资,以及贾跃亭美国建厂造车来看,他们是中国的企业家,与曹德旺一样都是一名商人。商人的本质是什么?都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曹德旺投资美国建厂,是因为“在中国建厂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
贾跃亭选择在美国和中国同时造车,相信除了曹德旺所说的那些因素之外,贾跃亭是为了能将欧美最顶尖的技术人才纳入囊中,然后反哺国内,帮助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能弯道超车。他们此举,不但彰显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更是中国企业家走出国门、全球布局的勇气和探索。
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迎来大爆发,胡润研究院《2017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报告》显示,2016年海外投资并购累积宣布的交易金额为2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部分交易在今年完成)其中,海航、安邦、万达等企业显得格外活跃,前100大交易中分别占据3-4笔。这也成为“中企走出去”的强力佐证。
今年5、6月开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出现了回暖趋势——环比(对比上一个月)猛增。在这一波回暖之中,国企取代民企成为了海外投资主角,“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也取代了此前火热的
房地产、娱乐、体育行业。
全球市场在今天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在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456.7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国,而要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正因此,应该把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不正常的资本外逃现象区分开来,如果动辄给中国企业正常的海外投资贴上“跑路”的标签,甚至借题发挥,那就不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人民币承受贬值压力的背景下,还容易引发非理性的市场恐慌情绪。
对于当下热议中的贾跃亭而言,他“ALL IN”的姿态也显示他并非是“跑路”者。更关键是,贾跃亭与其他企业家动辄美国绿卡、美国国籍不同,他至今仍是中国国籍。辞任上市公司CEO和董事长职务后,贾跃亭公开表态将为债务“负责到底。”
业内分析人士刘兴亮认为,现实情况让贾跃亭必须前往美国。造车业务从资本上说是烧钱的无底洞,这也让更多人会怀疑贾跃亭是否可以坚持下来。而这点也恰恰证明了贾跃亭必须深入第一线全力以赴。根据外媒报道,FF法拉第未来的建厂计划有变,从建立新厂转为改造建厂,而这点应该说就是贾跃亭深入前线的第一把火。因为通过改造旧厂来造车,无论从资金上还是时间上,都将更有利于贾跃亭。而后,贾跃亭还要在美国解决资本、产业链等一系列的问题。
试问,如果贾跃亭不在美国,汽车这个业务又如何能够做的好?作为
汽车之家、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曾分析称,乐视在能力上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具备
智能汽车完整的基础研发能力的企业,而具备该能力的企业全球不超过五家。而已经打下如此基础的乐视汽车,贾跃亭的坚持似乎并没有那么悲观了。
更关键的是,乐视虽然是一家
互联网公司,但他却是实体经济的最大推动者。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贾跃亭在辞任上市公司职务后,一心造车,这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的“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举措。如果简单把贾跃亭的美国造车说成是“跑路”,这其实是对中国企业家的一种伤害。
与其说王健林、曹德旺、贾跃亭等企业家是“跑路人”,还不如说他们是中国经济的实践者,新经济的探路人更来得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