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些头脑风暴
据我多年的价值投资经验,我深刻感受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价值投资者,你需要以下这些特质:
有心的读者可以对照巴菲特的著名演讲“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提到的那些价值投资大师,去搜索下他们的生活轶事、访谈、或者其他细节去看看他们是否符合上述人格特质。所有这些特质都汇集成一个词—“理性”。
朋友向我咨询海外指数投资时,*
相对比的还有以下一些常见言论“日本文明程度那么高,我有投资的兴趣”“美国是人类灯塔,不投科技最前沿代表的纳斯纳克还能投什么?”“欧洲技术积累深厚、人民民主意识强,几年内还是很可能会重新繁荣的”“印度是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等。
前一组言论所对应的国家指数估值都在净资产附近,而后一组国家除了日本估值尚可,其他的都数倍于第一组国家的估值。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社会价值创造的主力人群65到85后们,较大比例的人由于童年时代的物质不丰富,且了解发达国家优越生活后,其童年时代将发达国家和美好形成本能联系的认知会形成他成年后的认知偏见。
但是其实一个国家发达与否和投资完全是两回事。想象有一个外星球来的投资者,突然对投资地球人的国家指数产生了兴趣。他对地球人没什么认知,同时也就说明没什么偏见,然后人类的投资顾问给外星人投资者介绍了以下三个国家:
你认为外星人投资者会买哪个国家?只要他不是傻瓜,一定会买国家A。上图中的国家A、B、C分别是中国、日本和美国。
如果我们把国家名称披露给地球人投资者,尤其是一些中国投资者,那么我前述的那些存在偏见的言论就又有幸可以听到:“国企腐败”“GDP造假”VS“科技发达”“自由民主”。而这些形容词和你的理性投资其实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屁股决定脑袋”要不得。
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上有人问巴菲特和芒格:“对你们而言什么最重要?”,芒格的回答是“理性”。而巴菲特身边的人在形容他们时也反复提到他们两个都是极端理性的人。
所以如果想做一名价值投资者,在投资和生活中请试着减少形容词的描述,而多使用名词;减少演绎法的思维应用,而多使用归纳法,更应该完全隔绝道听途说和屁股倾向。
“
价值投资者不需要在乎羊群奔跑的方向,而只在乎基于当下的现状,你的决定是否纯理性地符合未来数学期望最大化”,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