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旗帜鲜明看好氢能源板块!

17-06-27 11:03 10738次浏览
吾为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虽然眼下锂电池电动车貌似成为接下来的主流,但个人认为锂电池电动车一定不是新能源 汽车的终极方案,只会是过度选择

主要在于锂电池汽车存在着一些比较大的缺陷:

1、锂电池受温度影响太大,太热太冷就会严重影响其性能,北方用户更深有体会

2、电动车内锂电池的寿命达不到汽车寿命,更换成本不低

3、废弃的电池对环境污染不小

4、充电桩的建设对现有小区线路改造而言成本太大

而氢能源眼下的缺陷只有一点,就是加氢站太少,这点应该说和锂电池汽车刚起步面临的难题一样,像加油站一样建设和改造相比锂电池充电桩的建设和改造而言更加容易

---------------------------------
科技部部长万钢25日在吉林长春发表演讲时表示,氢具有来源广泛、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 、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 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我国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 关键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 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 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实现了百辆级动力系统与整车的生产能力。A股上市公司相关概念股包括富瑞特装( 300228 )、雪人股份( 002639 )等。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尤其是客车 领域将达到万辆规模,届时燃料电池产业 将全面步入商业化阶段。

全国首条正式商业化载客运营的氢能源 公交示范线近日在广东佛山投入运营;

在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博览会上,F1未来(Future)系列氢燃料电池通勤车正式发布,采用30KW氢燃料电池系统+磷酸铁锂 电池(功率型)的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一次加氢只需5分钟,可以续航430KM。

锂电池的题材炒了几年,但氢能源是一个超越锂电池的题材,现在小荷才露尖尖角不炒岂不可惜???
打开淘股吧APP
14
评论(9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HNCZFULM

17-07-06 21:30

0
氢燃料电池会是下一个新能源汽车业"风口"吗?

3小时前
蓝海长青智库 / 查看原文
科技日报授权转载

有的汽车"吃"的是汽油,排放的是温室气体。有的汽车"吃"的却是氢气,排放的只有水。这第二种车,叫做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正在汽车界悄然走红。

今年5月,日本11家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在日本共建加氢站,推进日本政府此前发布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英国政府则在4月份宣布将投入2300万英镑来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

6月25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吉林长春发表演讲,更是帮助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内"圈粉"无数。他表示,氢具有来源广泛、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三分天下必有其一

"将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三分天下市场中,必占其一!"谈起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燃料电池与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衣宝廉院士难掩激动。

虽然在老百姓心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依然不显山不露水,可是在很多专家眼里,其将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得先从氢燃料电池的原理说起。氢燃料电池其实是一种发电装置,它的燃料就是氢气。氢气从燃料电池的阳极进入,氧气从阴极进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电流并生成水。

"可以实现零排放,特环保。"衣宝廉说,跟普通汽车相比,以氢燃料电池为发动机的汽车拥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就算跟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可圈可点。

衣宝廉介绍,一般电动车受电池储存能量限制,充一次电续驶里程在200公里左右,充电时间也动辄几个小时,用户存在"充电焦虑"。"而加氢和加油一样,只需要几分钟,而且加一次氢续驶里程可达500-700公里。"
正因如此,在我国确立的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发展布局中,燃料电池车一直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列为"三纵"--尽管与另外"二纵"相比,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态势一直有点低调。

令人鼓舞的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再次寄予厚望,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燃料电池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在补贴政策方面,2016-2020年其他"二纵"的补贴额度会大幅退坡,但燃料电池车的补贴额度不但不减,有的车型还有所增加。

产业化元年已至,水平与国外还有差距

"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燃料电池,这是以前没有的局面。"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里清多年前就瞄准了氢燃料电池产业,而最近两年的产业动态尤其让他感到高兴。

2014年,日本丰田宣布其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市场,售价仅比锂电池车稍贵。衣宝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国内,佛山、如皋、郑州、上海、北京等地已开始氢燃料电池大巴车的示范运行。

"如果说2015年是世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元年的话,2017年可视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元年。"衣宝廉说。他透露,国内大的汽车企业如上汽、一汽和二汽均已开始计划、设计或生产百辆级的燃料电池专用车投放市场。另外,北京冬奥会也将进行燃料电池大巴车的示范运行。

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作为产业界人士,胡里清的感受是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相关零部件的生产流水线、生产工艺等配套稀缺。而在日本,燃料电池产业各个环节都有企业在做,这对于燃料电池降低成本、推进产业化十分有利。
"国内氢燃料电池技术在经过十几年研发后,有了基本的铺垫,但很多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还没有走出实验室。"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章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告诉记者,氢燃料电池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是膜电极,其重要性相当于电脑和手机的芯片,而国产膜电极在耐久性和性能上还有待提升。"目前国产膜电极的寿命最高能达到8000小时,国际上最好的水平是10000小时以上,这也直接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的寿命。"

"虽然我们国家十几年前就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但当时多数整车厂持观望态度,仅靠几家燃料电池企业单打独斗,产业化投入不够。"胡里清分析其原因时介绍,相比之下,日本丰田公司每年都在该领域进行几亿美元的持续投入。

现在,政策利好,国内汽车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进来,这让胡里清更加看好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前景。

完善产业链,须从能源战略角度布局

"现在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从示范、考核到产业化的过渡阶段。"欧阳明高认为,燃料电池技术门槛高、难度大、涉及的技术链条长,全方位商业化还需待以时日。但是,可以从一部分领域率先开展商业化突破。

欧阳明高所说的这部分领域,是指城市客车等商用车领域。这也是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进展最快的部分。
之所以从这些领域着手,而不是像日本丰田公司那样从家用轿车做起,主要是因为这些领域更容易切入。章桐解释说,城市客车等对氢燃料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可靠性等要求相对家用轿车较低。"比如,笼统来说国内氢燃料电池体积比丰田公司的氢燃料电池大一倍,放在客车上没有大碍,但是放在小轿车上就显得很笨重。"

欧阳明高对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化路线持乐观态度。他告诉记者,去年丰田公司的氢燃料电池轿车卖出几百台,而我国的燃料电池客车已达到100辆级水平。欧阳明高相信,国内氢燃料电池的城市客车、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等总量可能会在一两年内超过丰田,达到千辆级别。

"关键是企业要增加投入。"对于如何进一步培育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成熟度,章桐认为,欧洲、北美、日本都是企业牵头在做,如果企业在研发上不投入,只是寄希望于政府政策支持和科研经费投入,是做不出事情的。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章桐建议,国家不仅要制定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政策,更要正式把氢气作为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规划氢气的制取、运输、存储和利用。

胡里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氢气不仅比较清洁,而且来源广泛,和电能一样,属于能源中的"通用货币",仅把我国化肥厂、炼焦厂等排放的工业副产氢收集起来,就足以供几千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但到现在氢气在国家能源结构中依然只被视作化工原料,而不是一种燃料。"章桐说。
HNCZFULM

17-07-04 22:18

0
·mk在北京调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强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做优做强·国务院副总理mk强调,要创新电池研发模式,加大研发力度,确保到2020年实现单体350、系统260瓦时/公斤的目标,加快推进新体系电池和燃料电池研发;创新研发模式,加大研发力度,确保到2020年实现单体350、系统260瓦时/公斤的目标。加快推进新体系电池和燃料电池研发;提升正向设计开发、整车轻量化和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国际知名品牌。(新华社)
HNCZFULM

17-07-04 21:59

0
中美学者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7-07-04 18:28:4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7月4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阿克伦大学彭振猛教授、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司锐教授合作,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设计出一种铑原子掺杂的铂超细纳米线催化剂,在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加快这一清洁能源转换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进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装置,具有高能量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和污染物的低排放等特点。但由于其关键材料电催化剂存在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不足、价格昂贵等问题,影响了应用的推进。

 针对这些问题,中美研究人员借助于原子级别精细合成技术,近期设计并合成出一种铑原子掺杂的铂超细纳米线催化剂,其直径仅有1.3纳米,铂原子的利用率却高达48.6%。研究表明,这种新型催化剂的质量活性和比活性分别达到商用铂碳催化剂的7.8倍和5.4倍,同时该催化剂在氧气气氛下循环使用10000次后,只损失了9.2%的质量活性,而目前商用的铂碳催化剂在此种情况下损失达到72.3%,表明新型催化剂具有明显优势。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日前发表了该成果,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大曾杰教授课题组黄宏文和李衎。
HNCZFULM

17-07-04 18:59

0
氢能源及氢燃料电池方面的消息
会越来越多
会越来越热
HNCZFULM

17-07-04 11:40

0
福田汽车今天放量

雪人股份
福瑞特装,
都有资金吃筹码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HNCZFULM

17-07-02 22:50

0
现在是买入氢燃料电池股票的好时机
allan

17-07-02 22:04

0
话说大概有十年前就参加过一个高端讲座,主要就是介绍新能源汽车里的氢能源汽车的,结果到现在还没发展起来,刚刚有些苗头了
HNCZFULM

17-07-02 11:11

0
德国车企和技术企业联盟 共同研发燃料电池

2017-07-02 10:21:31盖世汽车

 据外媒报道,德国政府组织本国汽车行业领导企业成立了一个6000万欧元、为期三年的联盟,研究汽车燃料电池堆的大批量生产。此次联盟名为“AutoStack-Industrie”,由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BMVI) 投资,第一年出资2130万欧元。

  “AutoStack-Industrie”联盟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们联合倡议的,目的是在2020年之前为德国和欧洲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引进提供技术、经济和科技支持。该联盟由宝马领导,由德国汽车和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组成,其中包括宝马、戴姆勒、德纳、福特研究和创新中心、科德宝高性能材料、Greenerity、NuCellSys、燃料电池公司PowerCell Sweden AB、德国优美科、大众集团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

  德国联邦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部副部长Norbert Barthle表示,无排放电力驱动是未来的汽车和氢汽车驱动力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是对电池汽车的补充,德国打算建立自己的燃料电池生产设施。
 目前,燃料电池堆主要是手工组装的。自动化装配可节省时间和成本,因此是燃料电池汽车在市场广泛投放的先决条件。联盟中的合作伙伴将创建一套通用的生产规范,按照此规范生产电池堆并设计组件,然后构建出电池堆原型。与此同时,该联盟成员也正在研究建造一个灵活的工厂,目标产能为每年3万个燃料电池堆。
HNCZFULM

17-07-01 14:46

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研制获进展

2017年06月30日08:39 中国科学院网站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杰课题组与美国Akron大学教授彭振猛、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教授司锐合作,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基于集团效应(ensemble effect)设计出一种铑原子掺杂的铂超细纳米线催化剂,其在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该成果以Achieving Remarkable Activity and Durability towar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Based on Ultrathin Rh-Doped Pt Nanowires 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J. Am. Chem. Soc. 2017, 139, 8152−8159),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博士后黄宏文和博士研究生李衎。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被认为是在运输工具和移动设备的高效电力输送中具有广阔前景的清洁能源转换技术。然而,其阴极氧还原反应由于动力学缓慢需要大量贵金属铂作为催化剂,增加了相关部件的制造成本,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商业化。提高铂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中的质量活性可有效减少铂的用量,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提升催化剂中铂利用率的策略层出不穷,许多已报道的铂基催化剂拥有卓越的质量活性,但是其中绝大部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不可观。这些铂基催化剂稳定性不足主要归结于高质量活性所依赖的结构在热力学不能够稳定存在,因此不能兼具高质量活性和优良的稳定性。

  面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在通过调节铂基催化剂的维度来改变对称性和与碳负载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引入铑原子增强其稳定性。铑原子掺杂铂超细纳米线的直径仅有1.3纳米,其铂原子利用率高达48.6%。碳负载的铑原子掺杂铂基超细纳米线的质量活性和比活性分别达到了商用铂碳催化剂的7.8倍和5.4倍,同时该催化剂在氧气气氛下循环使用10000次后,只有9.2%的质量活性性能损失,而与之相对的商用铂碳催化剂在氧气气氛下循环使用10000次后,质量活性性能损失达到72.3%。

 该项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可大幅降低相关部件的制造成本
xsy1122

17-07-01 11:08

0
先怀疑的眼光看待锂电池汽车,和氢能。毕竟没有应用,从应用的角度看新能源车,觉得还是前面的镍氢应用的最广泛,稳定性也最好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