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金融回归本质摘 录
的确,资金存在的“脱实向虚”问题使得实体经济融资更难,融资更贵。据了解,大中型银行贷存比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此外,即使金融机构放贷,企业也得以多种形式的担保从政府平台融资获得再贷款,这期间,融资中间环节多、成本高。
相均泳表示,金融机构可以增强自身能力建设,形成长期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小微企业可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并且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从而获得不断成长的动力。
例如,台州市采取“政府出资为主、银行出资为辅”的方式,在2014年设立了国内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基金规模从5亿元扩大到15亿元,可为小微企业提供150亿元的增信担保。已累计为2921家小微企业及个人提供56.21亿元的授信担保,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信托业的加“实”减“虚”的工作为例。全国人大代表、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表示,今年银监会信托部将针对信托资产中“纯通道”性质的业务“挤水分”,防范信托资金流入限制性领域,引导信托投资“脱虚向实”。同时,要创造并不断加大适应供给侧改革新需求的信托服务有效供给,积极试点科创企业投贷联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除此之外,作为强有力的资金供给方,银行方面已陆续出台了对
房地产贷款的限制性措施,并且还出台了对小微企业等的分类考核、激励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则表示: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应该有一种服务意识,不能“没有利就不去做”,而是要意识到,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来获得利润。
各项政策融合推进
为了更好推进脱虚向实,不仅要在金融方面下功夫,还应当多管齐下,将各项政策融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