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论人的***复合型聚合体

18-02-15 14:55 6014次浏览
無隨意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太易,神之始。太初,气之始。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太极,物之极。

三*七*,三思七形,六欲七情。
天*归天正阳抱阴,地*归地负阴抱阳,人*居中显形,合七情聚物质体。

潜意识,表意识,感观意识…集体意识…想要知行合一何其难……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天地无情,视万物同等,圣人亦无情,视百同等。何为?乃无情胜有情。上德不德,无德即是大德。大象无形,大音稀声。一切源自极繁至简……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13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無隨意

19-08-23 22:33

0
来自专栏超级山叔的新世界
53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7 分钟
一个国外非常好玩的视频,Gphaser记录25天种子发芽生长,全程慢镜头下的土壤刨面种子记录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展叶的变化过程,真的非常震憾。

单反相机延迟拍摄一点点生根,延伸,发芽,展叶,不断生长变化的现象。

我非常喜欢观察生命变化的过程,我知道,这种变化本质是一种生命内在物质一点点渐变的现象。

说到渐变,我想,渐变这个词语,人人都知道。

甚至脱口而出:

渐变,不就是属于一种很正常的客观变化现象嘛!

确实如此,这个概念实在是太正常。

因此,让更多人真正忽略理解渐变发生的过程,思维甚至不接受渐变的时间距离差,正因为太熟悉渐变的表象,反而让我们对渐变的存在宇宙级的真理,往往直接视而不见。

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植物界的小小种子有思想的情景:

它会不会羡慕美国加利福尼亚树龄约2700年80米约23层楼高的红杉?

它会不会眼红咱们中国长江以南平均每天疯长速度50cm两月时间高达20米的毛竹?

不断悔恨自己不像大树的高耸入云?

不断垂泪自己不像蔓藤的快速漫延?

正因为不会,至少植物种子它在应该野蛮生长的生命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长节奏。

它没有思维,它没有情绪,遵循自然规律,执行宇宙法则,并且真正活在属于自己的变化步伐,一点点渐变。

回头观察一下我们人类自己吧!

人体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实时收集环境反馈,超乎复杂的大脑皮层,创造出社会模式使每一个个体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文明时代,几乎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思维模式。

人类经历漫长岁月,进化高度发展如此精巧的人类大脑,往往拥有一个个背离与事物渐进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

人经常会互相竞赛、思考捷径、及时享乐、贪恋速成、感情左右、忽略事实、理解失误、含糊不清、缺乏动机!

人类的躯体反射行动,为了尽可能节省损耗能量。

人体的思考敏捷方式,为了尽可能快速获取能量。

人性需求的设计,让我们特别喜欢模仿成功者成功以后做的事情,以为这样就可以迅速成为偶像物质富足的样子。

反而,往往丝毫不关心他们当年是如何渐变取得成功的全过程!

所以,人类思维的真相是:

一切短视源于不理性、不接受一切事物渐变发展的存在!

看看毕业生,要求迅速有房有车吧!

看看职场者,渴望快速逆袭人生吧!

看看越处于社会底层,越奢望中500万大奖,最好是马上获取,连彩票也不带买的。

可现实,没有任何变化百万富翁过渡的依据。

看看越工作不稳定低薪的人,越会询问如何一年赚一百万,如何快速让自己变成有钱?

可脚跟,没有任何可靠营利模式交换的支撑。

互联时代,我们正处在泡沫横飞的信息环境,却忽略捏造事实的欺骗者!

万物连接,我们正陷入浮躁突变的物质需求,却无视哀鸿遍野的失败者!

想一想人类自身,从单细胞要花三十五亿年,才进化到如今两只手两只脚站立顶着一颗25W大脑思想的灵长类动物。

一点点挪腾过来,所有进化必要的功能,都是经历环境需要的一把自然选择大剪刀!

生命界里,基因超前的突变,往往对生命体都是致命的。

反而进化,这一切都是适应环境中,一点点渐变的结果。

宇宙中,一切都有定数,变化需要变数。

真正的变数,反而是稳定可靠、有理有据的渐变!

如果你真正接受渐变,你会更懂得事物变化规律

为什么事物会趋于渐变的变化呢?

最明显的,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电脑显示器。

人的眼睛可以分辨1200万种颜色,显示器的单个像素3原色8比特,可以组合出16777216种颜色,足以糊弄绝大多数人类的眼睛了。

像素区域,加上每秒帧率大于24,那么这种渐变的效果,让视觉感受身临其境的威力。

从微观来分析:

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物理界面(肉眼是看不见变化,本质数量已变化),超过此界面,一定有某宏观性质(如密度,组成等)发生突变。

何为相?

在物理学中也通称为物态,系统中物质存在的形态和分布不同,将系统分为相(phase)。

从微观上观察,事物的变化,本质是相变的结果。

换句话说:一切事物的渐变,本质是微小粒子组合物质分布排列模式位移变化而已。

渐变,本来就是微小的变化反馈,持续不断地运行之中,那么,一点点小变化的积累,会让事物量变达到质变的飞越!

如果你真正接受渐变,你会更接受系统时间延迟

一个程序员朋友跟我说,毕业半年,虽然努力工作,感觉一无所有,担心真实的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

以前,我也困拢这个问题,后面渐渐想明白,接受渐变的存在。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几十年过去了,我15岁时画的漫画,如今并没有觉得小时候画的不足,不会觉得画的不好,反而,觉得当年画的这么细致,笔画如此的漂亮。

因为,每个时刻都专注当下,每个时间都投入状态,所以,我一辈子就不会后悔过去,每个年龄段都有该有每个年龄段的精彩。

你看,一辈子当作认真积累的过程的时候,那就不会突如其来的自卑引发巨大的痛苦。

正常方式是:一切都是活好当下,对未来的自己未来状态自信,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累积与渐变。

无论是植物的成长,森林的荫蔽,还是国家的发展,财富的累积,都需要时间。

我们经常对事物发展需要多少时间感到出乎意料!

《系统之美》书里描述:一切的系统,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

如果明白,你会更接受系统时间延迟,并做好现在的不断专注与累积,耐心等待渐变的复利效应出现。

如果你真正接受渐变,你会更理解人际关系互动

当客户遇到使用产品问题时,情绪很激动,并且非常生气,如果你是售后怎么让对方情绪平静下来并解决问题呢?

正确处理方式是:

我理解您怎么会生气,换成是我我也会跟您一样的感受。请问您产品使用中遇到什么问题呢?之后就拉对方一起巴拉巴拉解决问题。

或者:请您不要着急,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为您,解决的,请问你遇到什么问题呢?

本质渐变处理互动方式,就是从对立方向切换统一方向,使用同理心并且引导注意力切换,变成双方共同解决的“问题”,从而让沟通的双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直以来,我个人属于非常好人之师,没有考虑对方接受情况,是否有此需求,当了解对方状况时,我喜欢主动给对方分享处理方式与方法。

后面发现,尽管我所授的方法是正确的,但劝说的方式、说教的行为,往往频频失效,甚至会让对方引起情绪反感。

后面,我越来越明白,人与人之间生存在不一样的世界,本身就处在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想法与不一样的思维模式,每个人都面对不一样的未完成目标。

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的真相:人是只有痛苦才能让人改变,而劝说不会。

给对方多点时间去锻练自己,给对方多点空间去触摸边界,而不是直接给予结论,任何事物只有一点点渐变,而不是突然变化!

人与人之间,也是不过如此渐变的方式相处而已。

如果你真正接受渐变,你会更明确目标实现倒推

宇宙大爆炸一瞬间,能量变成粒子,粒子不断交互变成的原子、分子、物质的过程,渐变是一切宇宙最初级的真理。

那么,无论是财富,还是物质,都是一点点渐变的过程。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目标的实现,可以倒推与演练出来。

一个很有用的渐变方法论:

凡事都可以预演。

比如说花一点时间,想象一下40岁之后的你。

你希望到那个时候,你自己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状态?想要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事业?拥有多少财富?什么样的房子车子?多少个孩子?什么样的家庭?

然后,倒推回来,换算成钱与能力,达成那个目标需要多少金钱?结合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在拉勾网找到获取如此收入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一点点写下来,打印在A4纸上,贴在自己的房间,每天阅读一遍,提前按照那个标准学、工作 。

如果是这样,你会更明确渐变目标,实现倒推!

一切想到的想法与目标,分解变成一件件可以触摸的具体事项,这就是真实世界。

因此,锻炼这个能力,有助于做事之前常常要在脑子里预演至少一次。

超级山叔总结:

宇宙一百三十七亿年每分每秒持续运行,它接受渐变的存在。

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会走走停停,迷茫方向,因为你之前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当你真正接受渐变,你会更懂得事物变化规律。

当你真正接受渐变,你会更接受系统时间延迟。

当你真正接受渐变,你会更理解人际关系互动。

当你真正接受渐变,你会更明确目标实现倒推。

渐变,本意不是让你真正把行动速度慢下来,而是让你知道事物的变化规律,并且拥有属于自己节奏。

一切接受自己笨拙与不足的前提下,让你一点点踩对正确步伐,努力在目标方向上渐变熟练技巧,才会越来越更快速触及想要的目标。

如果你想养小狗小猫,不妨养养植物,更加让你体会到时间与生命渐变的魅力,它会让你培养等待的耐心!

渐变,是一切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
無隨意

19-08-23 22:19

0
超级山叔

为了活个明白。*:超级山叔

如今世界上只有人类的地方,高楼林立,灯火万家,生生不息地繁荣足迹,古往今来人类文明的进步,一切都是利用与操控能量,因此巨大的改善我们的生活。

纵观整个人类史,我们人类想尽一切方法从自然界中获取能量,从采摘水果到燃烧木块,从轮船到汽车,从蒸汽时代到现代核电站。我们生活工作学吃喝拉撒,甚至几乎所有战争,都是为了争夺资源为主的能量大战。

我们使用能量来建造各种保护自己的建筑,使用能量来运输物资并照亮自己的家园。无论生活中的生产与消费,更关键的是,生命自身也时刻需要消耗能量。

因此,能量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说不好听点,如果没有能量,我们就没有食物,也就没有生命!

事实证明,能量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也助于我们理解整个宇宙的真相。

能量,究竟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存在的?

人类是如何发现能量的真正本质呢?为何能量对我们如此的重要呢?

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也是不断地提出了一些奇怪的定律,将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包括能量、人类、恒星等等,一一解开这些人类千万年的迷团,并改变了人类文明。

莱布尼兹发现“活力”

几千年来,当人类进化到使用自然界的力量,比如风力、水力等自然界能源,此后再也没有什么进展,我们人类只有步履蹒跚地前行,不断地探索与发现,希望上天对我们多点眷顾。

幸运的是,大约在300年前,难以置信的改变,竟然发生了!

一位最早尝试着去理解能量的人,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感应到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

莱布尼茨,是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他不断地尝试着去理解、不断尝试了解宇宙的运行规则与机制。

与同时代的几位伟人一样,绝对的相信我们所看到的周围世界是一架无比庞大的机器,由万能的上帝创造的。

当年1676年,莱布尼茨将神学、哲学与工程学、力学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着手研究一个粗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问题:

当物体碰撞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这是莱布尼茨和同时代的许多人,努力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当两个物体相撞时,一个物体瞬间改变了方向,似乎两者之间传递了什么东西!

莱布尼兹把它称作“活力”(living force)。

他将其理解为某种东西,一种客观存在的且在碰撞时可以传递的物质。

此外,莱布尼兹还观察到了一些别的事物,认识到火药、火焰、蒸汽都够以无比迅猛、强大的方式释放出他所称谓的活力。

并且思考:如果能够驾驭,它能给人类提供无法想象的巨大力量!

莱布尼茨全身心投入研究,尝试着各种方法来获取活力。

与一位年轻的法国科学家丹尼斯·帕潘 (Papin Denis)经过书信交流。

因此,他们领悟到:

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的活力可以被利用,热能可以转变成其他形式的有用功。

当时,帕潘交流书信摘录的一句话非常震憾:

“依照这个理论,人的力量可以放大无数倍。但在实践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人通过这种途径所能完成的工作量抵得上以往100个人的工作量。”

多么巨大的远见!

可惜的是,虽然他们的思想毫无疑问是深刻且影响深远,时代条件的不允许,让他们并没能实现更进一步的推进。

具体如果要实现那些效果,得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一切前提基础。

确实,在莱布尼茨与帕潘讨论的150年后,“活力”已经广泛的得到应用。

这类应用就是:蒸汽机!

19世纪的前沿技术,那是他们梦想中的各种机械已经成为现实!

蒸汽机了解整个宇宙的起点

此时,如果你回顾下文明的进步,蒸汽机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因为它用蒸汽取代了旧时代的畜力,包括我们的人力。蒸汽的力量无比巨大且非常重要的,完成了几乎不可想象的诸多工作,尤其是人力无法涉及的动力工作。

蒸汽技术不仅仅改变了人类社会,它将揭示莱布尼茨所称的活力的真相,也为揭示宇宙的运作之迷。

尽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且有着强大的力量,引擎却依然令其创造者们感受着众多的困惑与神秘。

蒸汽机它们究竟是如何运作并为何能运作的?它们的工作效率是多少?它们的力量有上限吗?

因此,早期蒸汽机,竟然是一个了解整个宇宙中一切的起点。

揭开宇宙真相:研究热与运动的新学科,这就是《热力学》。

萨迪·卡诺热力学

一位法国青年工程师、拿破仑第一执政手下的战争部长:尼古拉·莱昂纳尔·萨迪·卡诺(Nicolas Léonard Sadi Carnot),

当年,法国在整个欧洲击败后,萨迪·卡诺下决心要重新夺回法国的骄傲,发誓要真正的理解蒸汽机的运作,使之服务于法国的利益。

萨迪·卡诺当时正式表达认为:如果你夺走了英国的蒸汽机,大不列颠帝国就会崩溃。

1824年,萨迪·卡诺写下了不朽的名作《关于火的动力》,他创立并抽象化了所有的热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他在文章指出:所有的热机都包含着一个热源与一个冷却系统。

热是物质的某种形式,能够像水一样,从高温处流向低温。

并深刻的认为:

为了提高热机的效率,你所要做的就是设法增大热源与冷却系统之间的温度差。

萨迪·卡诺为热力学做出了第一个重大贡献,这个思想指导了世界上的工程师们200多年!

热力学第一定律出现

因为萨迪·卡诺的发现,19世纪中叶,科学界对热力学的研究热情日益高涨,迅速意识到这些思想的价值重大。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已能非常精确地计算,彼此能相互转换的不同种形式的能量。

他们测量出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能在数量上,等价于另一种不同形式能量。(加热水使之温度升高一摄氏度,使物体上升刻度所需要的能量相等。)

人们进一步意识到,虽然机械做工与热看起来似乎完全不同,其实它们都属于同一事物:能量。

随后,这个思想成为著名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该定律为:能量不会增加或消失,它只是从一种形式转换另一种形式。

19世纪的科学家们认识到,这意味着宇宙中的总能量是固定不变的。

神奇的是,一部分所消耗的能量并未消失,只是转换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

因此,蒸汽机并不能创造能量,它只是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而已。

尽管热力学第一定律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开启了一个庞大问题:

能量转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为何只有一部分能量发生转变而不是全部?

克劳修斯探索到宇宙的真相: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学家开始隆重登场!

德国数学家鲁道夫·尤利乌斯·埃马努埃尔·克劳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寻找到了部分答案,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热力学非常详尽的描述,运用逻辑严密的数学分析。

克劳修斯认为,不仅宇宙中能量守恒,而且能量似乎还遵守着非常严格的规则。

简而言之,以热为形式的能量,总是向一个特定的方向移动。

这个见解,是科学界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克劳修斯表述:热不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到较热的物体上,这是一个很直观的想法。

比如说,一杯热茶,如果不加干涉,它一定会渐渐变冷,与周围的空气温度一样。

温度的热量始终从高往低方向消散的,不断地往一个方向消散。

看起来似乎很明显,却是一个如此至关重要的领悟。

因此,热能不可逆的流动进程似乎整个宇宙运作的根本基础。

当然,物体也能够升温,但你肯定得需要对它做些什么,才会产生升高温度的结果。

如果不作干预的话,能量似乎总是从密集、有序向分散、杂乱的方向传递、转化。

克劳修斯列出所有那些有关能量转换的思想,并将它们抽象为数学表达,使用方程式来归纳整理出来。

此时,克劳修斯引入了一个新函数,称作:熵。

克劳修斯这个数学等式最关键所要表达的就是:当热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时,熵值总是增加的。

熵似乎可以用来衡量热能是如何转化或扩散的。

当热的物体冷却时,它们的熵增大。

克劳修斯探索到宇宙的真相:

在任何孤立系统中,熵总和永远不会减少。

克劳修斯对他的数学表达式充满信心,演算出这种不可逆的进程,可以延伸至浩瀚的宇宙。

因此,他推测整个宇宙的熵值,也是在不断的增加直至无穷大。

宇宙中,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不可能令其有丝毫的逆转,熵增无穷大。

这个思想被称作: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增定律,它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其完美性、普适性远远超出了克功修斯的想象。

热力学第二定律似乎描述道:释放热量的万物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成一体。

它们都是不可逆过程中的一部分,无处不在、时刻发生着。

因此,能量传递与转化的过程,也就是熵值增加的过程。

似乎不知何故,我们感知到:

宇宙与一杯热茶一样,有着相同的命运,冷却的命运。

当然,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家们来说是件美好的事,他们取得了伟大的突破。

他们的发现,在实验室用温度计在烧杯中所作的研究,竟然能被推理、外延一直扩大到涵盖整个宇宙的规律!

虽然热力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19世纪中叶,大辩论与惶惑围绕着第二定律:

熵这个怪物到底是什么?为何它一直在增加?

玻尔兹曼方程式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正需要一次重大的智力飞跃!

众多科学家都试图破解熵的神秘定义,有一位脱颖而出揭开了熵的真实面目,以及揭示我们在宇宙中所能看到的有序与无序的趋势形态。

一位科学界真正的变革者,这就是路德维希·玻尔兹曼(Ludwig Edward
Boltzmann)。

玻尔兹曼除了数学,热爱音乐,情迷于贝多芬,他是一个钢琴家,可以陶醉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中数小时,如同陶醉在高深的数学理论中。

玻尔兹曼是一位科学家,受其情感与本能,以及超强的数学能力的共同作用,破解自大自然的奥秘。

正是这些特质令他成为一项让人震惊而又富争议的新理论的创始者之一。

一个远远小于我们的肉眼所视,却能够描述现实的最小尺度的理论。

19世纪下叶,一个小群体的科学家,开始猜测,在微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

可能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与观察有着巨大的差异。

假设你凑的足够近真能目睹的话,微观世界可能是由一群微小、坚硬、不停运动着的粒子组成。

从微观的视角来看,热量突然显的不那么神秘了。

科学家们力图让他人明白:温度高的物体,意味着其原子运动的更快。

以微观的视角看待世界,应该是个非常强大的思想!

但实施起来却存在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难题。

即使是在很微小体积的气体中,原子的个数也多达数以万亿为单位。

怎么才能够组建起数学方程式?来描绘着一切呢?

毕竟,数目无比众多的原子在不停的相互碰撞,时刻改变着方向与速度。

这几乎是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玻尔兹曼坚定地捍卫原子论,统计力学是建立在原子论的基础上的却找到了一个方法。

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晰的知道,如何为物理学来解释这一新领域的现实,必须放弃确定性!

没有必要去了解与计算每一个原子的精确运动!

玻尔兹曼说到:你只需要简单的统计出现在某个方向,并以一定速率运动着的众多原子的概率来建立实用的理论。

玻尔兹曼将自己想象成物质中的微粒,想象着一个宏观世界下的微观世界。

并寻找能描述它们的数学,正是使用这方法,玻尔兹曼终于处理并破解了能量的终极秘密。

恰恰当时的科学界普遍的反对该理论!

玻尔兹曼的思想引起了时所罕见巨大的争议。

你要记住,今天原子理论对我们而言是理所当然的,而原因正是由于玻尔兹曼的数学公式与实验结果的极其完美。

这个故事中最令人吃惊的一幕是,那个时代的许多人对有关原子的思想充满着强烈的敌意。

今天原子的客观存在,所有物质都是有微小原子构成的思想,都是无需争议,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玻尔兹曼那个时代,著名的、显赫的物理学家们完全不能接受原子理论。

为什么不?

因为从来没有人看过一个原子,可能没人能做到。

那又如何将这些微粒当作客观存在呢?

当玻尔兹曼在维也纳做原子理论的演讲时,伟大的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站起来并直言:

“我不相信原子的存在!”

这是多么巨大的挖苦与羞辱!

这样的评论出自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不只是震憾的学术抵抗,更是精神上的猛烈打击。

他们认为:原子不存在!原子是人为定义的!只是假设,为了便于计算!

它们并不存在,我们无法观察到!

世界上,从没有人见过原子!

基于此,反对玻尔兹曼的批评者说:他是一个幻想家。

只有少数物理学家坚定地捍卫原子论。

但是,玻尔兹曼是正确的。

他那探索现实的勇气与远见超过了所有人,并通过对统计学概率的理解,知道原子学说可以解释整个宇宙的构建。

原子理论确立的诞生,19世纪科学的实观性与确定性的理论,正在开始崩溃!

当玻尔兹曼凝视着其原子理论,开始意识到他那涵盖着宇宙在内的新理论,对最大科学谜团中的一个作出了解答。

原子理论解释了为何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正确的。

也解释了为何大自然处于一个不可逆的进程中。

原子理论强大的揭开了熵的真相,以及为何熵总是在增大!

玻尔兹曼认为:所有的事物,高楼大厦、你、我、空气都是有微粒构成的!

基本上,我们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数以万亿计的原子、分子构成的集合体。

这也是他深刻理解熵和第二定律的关键所在!

玻尔兹曼看到了克劳修斯未曾看到的,高温物体会自发变冷的真正原因。

当你想象一块热金属,其内部无数的原子始终相互推挤震荡着,但是因为它们的推挤震荡,位于物体边缘的原子将部分能量传递了承载石板的表面。

石板上的原子也冲撞着其周围的原子,用这种方式,热能缓慢而自然地传递与扩散!

整个系统开始于一个能量聚集的、特殊而有序的状态,向着无序状态不断的变化,等量的能量分散周边更多数量的原子。

玻尔兹曼的天才大脑看到了整个进程,是可以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的,他的伟大之处也正呈现于此理论!

显然我们可以说,有序的排列会变得越来越混乱,玻尔兹曼的巨大贡献是对其思想进行量化。

并且推导出一个公式,这使得你可以计算出一个系统的无序度!

贯穿玻尔兹曼的一生,玻尔兹曼有着严重的抑郁症。承载着科学界的反对与打击,因孤立感与疾病缠身在意大利杜伊诺自杀,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因此,死后几年,玻尔兹曼的理论重新被科学界公认,并成为了新的正统科学理论。

玻尔兹曼的著名方程式,是他科学史上不朽的杰作,正因如此,它也被刻在其维也纳的墓碑上。

这个方程意味着,从本质而言,令各事物变得混乱与无序的概率远远多于变得整齐与有序的概率。

熵,适用一切物理世界,一直趋向于无序的命运

正因为如此,宇宙一直趋向于混乱!事物也从有序向着无序演变!

这个法则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物理世界!

适用于摔落的水杯、燃烧着的恒星、银河系、宇宙的所有一切!

适用于我们每天喝的一杯热茶!

所有的一切都是缘于宇宙具有从有序向无序演变的趋势!

无序、杂乱是一切事物的命运!

克劳修斯发现并命名的熵,总是在不断的增大。

现在由玻尔兹曼揭开了熵的真相,宇宙的真相!

熵,事实上是事物的无序度。

能量一直在涣散,就在我们此刻学的时候也是如此,不断地扩散,从不停息!

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即是熵的增加,这是对事情会变的更糟糕的技术性说法!

熵,这个自然法则统治着一切,从有序至衰退、再到紊乱,无一例外。

玻尔兹曼的方程式涵盖了一切事物的最终定数:

从一个花瓶到人的生命、到宇宙自身,变化与衰退的进程是不可避免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显示:宇宙自身也有那么一天。会达到熵值的极限,无序的极限,宇宙也一定有末日。

趋向无序演变中也存在着新的有序的建设:自组织

如果一切在退化,一切都会变得紊乱无序,你可能会疑惑,我们又是如何存在的呢?

这个宇宙又是如何创造并运行着地球上精致复杂的生命结构的呢?

与你所想象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一切都存在。

宇宙无与伦比的无序增加了万物的复杂性。

可能源于就是在利用从有序与无序的自然演变中,存在着趋向有序的进程。

并产生新事物、创造新秩序与新结构。

这是早期的蒸汽机先驱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偶然发现的。

就因为是这种无序中的有序,创造出了这个世界上我们自以为是特殊的一切事物。

包括汽车、建筑、艺术品甚至地球上的生命自身。

现代的汽车引擎与其他所有引擎一样,遵循着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切都是开始于美好而有序的东西,例如汽油。

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但当它在发动机里被点燃时,瞬间由液体变成膨胀成2000倍体积的燃油混合气体。

不仅仅是大量的热还有声音也扩散到周围环境,这是有序到无序的转变。

汽车居然如此的聪明,它能够利用那些正在消散着的能量,使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转换成一个有序、规律的运动。

如驱动气缸的活塞、带动车轮运转。

它们利用了从有序到无序的进程中部分能量,产生了有序的结果。

不仅仅是汽车,生物进化也将我们的身体设计成可运作那完全相同的原理。

如果我吃下这块富含大量能量的巧克力,我的身体会消化并分散着这些能量,但同时也吸收、利用了一部分。

汽车和人都是通过充分利用一部分宇宙间从有序向无序演变过程中的能量。

尽管总体来说这个世界正在趋于无序,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运作。

熵,如同不断流向深渊的瀑布,空中抛洒出一定形状的水雾,那具有一定形状的水雾可能就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水仙花、可能是任何的东西。

此时,你能够明白宇宙那正在进行着趋向无序演变中也存在着新的有序的建设。

自组织现象,就是自然界中无序中有序的复杂系统的成果!

蒸汽机,发电站,地球上的生命,所有的事物都利用着宇宙向着无序演变的自然趋势。

地球之所以能向有序方向变化的原因是:它能从宇宙进行着无序演变中获取能量,维持并增加了自身小环境的有序程度。

人类不断地探索控制能量,为了在无序中保留小小的有序

随着人类的发展,我们不停的寻找新的能量源。

我们的城市、社会、工程建设需要的能量越来越多。

可能会因为无法满足而失控。

历史上人类从食物、木材、化石燃料中获得能量。

我们不断的找到更浓缩的能量,来开创繁荣。

21世纪,正在研究终极浓缩能量的风口浪尖之上。

太阳能量的源泉:氢元素。

尝试在地球上创造出一个恒星:小太阳。

研究更浓缩的能量:氢核能。

这些体积微小的粒子诞生于宇宙的早期,仅仅在其大爆炸后的三分钟后。

问题是维持核能是极其困难的,这正是科学家们努力要完善的。

突破后,就能够给我们地球上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

热力学作为一门开始于研究蒸汽机副作用的学科。

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

它告诉我们: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得从外界获取能量的原因,也向我们揭秘了宇宙自身将会如何终结。

经过300多年,我们发展了很多巧妙的方法,来开发利用我们身边的能量。

但是从广泛的宇宙视角来看,我们所有的努力与已取得的成就却是非常的渺小。

就以我们关注的而言,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不过是试图在宇宙趋于无序的大背景下,保留一点点微小的有序。

虽然我们无法逃脱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它已经告诉我们人类的最终命运。

这个简短的、美丽的、创造性的宇宙亦会消亡的瞬间。

希望人类通过对宇宙尽可能的探索与发现后,我们可以使用能量的控制与技术,延迟这个瞬间几百万年,或许几十亿年后再到来!

总结:

人类想尽一切方法从自然界中获取能量,从蒸汽机到发现宇宙的运行原理,以及热力学发现熵的历程,都是不断揭开宇宙真相的过程。

虽然人类的最终命运无法改变,但是,能量思维,可以普适任何一个领域当中,甚至人类的情感与利益之间的衡量。

超级山叔认为:

人世间,所有的纷争与忙碌,赚钱与生活,只不过都源自于追求能量的转化结果罢了。

此时,如果你找到本质,那么,所有的事,一通百通

编辑于 2018-01-26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無逆意

19-07-17 15:09

0
本质:理智才是自己,情感是身体 是他们
無逆意

19-07-16 15:21

0
情绪管理的艺术核心思想客观中主观主观中客观距离产生美
無逆意

19-07-04 15:03

0
無逆意

19-07-04 12:15

0
如果恐惧,贪心就弱势,如果贪心,恐惧就弱势,所以规则生,执行力生,意志煅炼生,所以太极图生并诠释乃至此一切,无中生有由此
無逆意

19-05-24 15:46

0
無逆意

19-02-23 11:46

0
慢是舍的表现,快是得的表现,正常情况下慢就是快,舍就是得。还是那句话,一曰放下舍;大智若愚,取舍有德,二曰得,成名曰舍得,合和为道德!
無隨意

18-11-16 19:48

0
*的问题,让我一直处于爆走边缘,这口气放不下,情绪因此更不容易控制,这个结只有自己才能说服自己,感觉好难,但解决了就是海阔天空,解决不了就是跌落悬崖,希望自己能为了一家老小放下这口气,至少他们会活得更好。如果我能选择让自己一个人承受,那多好,至少他们都开心了。我真的累了,我真应该说服自己踏出这一步,因为从退学炒股那我看到了确定性。有些事物真的可以调整,而这个命运的变数就是自己,说白了还是在强化意志力。六道这个局到底为什么,太遥远了,先糊口,能反观自己再说,一步步来才稳
無隨意

18-11-06 17:50

0
明天,,,开始板命,,,有种凄凉,风萧萧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尺了近9个月!一曲往后余生送给自己。雨,下大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