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17年12月M2增速只有8.2%,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18-01-13 20:40 10799次浏览
若无其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估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打开淘股吧APP
12
评论(11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若无其事

18-01-15 19:49

0
·消息称中国计划打击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场外集中交易·知情人士表示,打击对象包括提供场外集中交易的场所和平台、为此类交易提供清算结算服务的服务商,以及为集中交易提供做市商服务的个人和机构。同时,中国还将屏蔽国内场外集中虚拟货币交易的网站平台
若无其事

18-01-15 19:28

0
海航集团子公司境内债券发行利率据称创出历史新高。因事未公开而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说,海航旗下这家租赁公司在国内市场发行了10亿元人民币(1.55亿美元)的270天债券,发行利率高达6.5%。这也是渤海金控境内债券有史以来的最高发行利率。
若无其事

18-01-15 19:00

0
真是没想到,在资金面历来最宽松的一月份中上旬,国债收益率10年期破4%,国开债6年到30年全部破5%,搞不好今天5年期的也会破5%。总算有点加息遏制资本外流的样子。
如果老美欧洲经济继续强势,看样子2018房价普跌不是梦啊。
买卖记录器

18-01-15 15:33

0
哥,我今天知道了
低吸侠

18-01-15 15:23

0
牛逼。
ssruos

18-01-15 09:51

0
M2 增速超预期下滑的根本原因:起于2015年的债务大挪移华夏时报
百家号01-1307:31[
华夏时报网
]
冉学东
不出意料,2017年12月份M2又是超预期下滑。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7.6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3.1个百分点。
M2增速从2017年前半年以来开始大幅下滑,央行一直在向社会解释,基本有两个值得重视的观点,一个是金融去杠杆取得了成效,二是M2增速与经济的关联性弱,今后M2低增速应该是一个新常态。
12月数据发布后,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就12月份M2的下滑进行解释,观点基本跟以前的解释是一脉相承的。
这位人士说,“2017年M2增长8.2%,比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就是反映了去杠杆和金融监管逐步加强背景下,银行资金运用更加规范,金融部门内部资金循环和嵌套减少,由此派生的存款减少。”
央行测算,2017年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全年同比少增,下拉M2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
另外,机构持有M2的增速也在下降,2017年末,金融机构持有的M2增长7.2%,比整体的M2增速低1个百分点,而住户和企事业单位持有的M2增速则高于整体的M2增速。
这个现象说明从2015年开始的债务大挪移达到了目的。
M2是什么?本质上就是债务,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发债、同业负债等等,形成的机构之间和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债务,是一种信用关系,只不过有一些信用是以实体的交易为基础的,有一些信用则是机构之间空转形成的,比如前几年疯狂扩张的同业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
机构持有M2增速下降,说明同业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在缩减,这是最近两年,尤其是今年后半年监管机构实行一系列对影子银行和同业业务的整治见到了效果。但是由于最近几年金融机构通过同业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创造的M2过于庞大,这个工作才是开始,远远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效果,由此看未来M2增速的大幅下滑还会继续。
而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持有的M2增速提高,则是主要由于转杠杆操作,通过房地产转移了政府和企业手中的债务給居民,居民大量购买房地产,居民的债务增加,从而居民持有的M2也开始加速,但是这个情况,随着房地产监管政策的再一次严厉,基本已经戛然而止。
央行所说的M2已经跟经济增长关联性不大,主要原因是前几年通过影子银行和同业业务创造的M2太多,这块本身就与经济增长无关,现在要把这些业务砍掉,理论上应该是关系不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许多影子银行和同业业务跟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以及房地产融资紧密相连,比如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的资金就绝大多数进入了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信贷领域,砍掉这些业务,当然与经济增长是相关的,经济增长的数字上是减速的。当然砍掉这些资金金融体系会更加稳健,实体经济得到的资金成本会比较低,这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增长的。
央行还谈到货币基金对存款的分流,这方面最近几年的确非常庞大,但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对余额宝和货币经济进行监管,比如多次限制余额宝个人持有最高限额等等政策,货币基金正在萎缩,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失的情况会改善,M2尽管增速还会下滑,但是不会出现波动较大的情况。
其实M2增速的下降,从存款的增速变化就可以看出来。央行的数据显示,1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2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同比少增1.3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68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3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7929亿元,同比多减9564亿元。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全年存款少增加1.36万亿元,12月份存款是净减少了7929亿元,存款数据的变化反应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核心问题。
这其中,房地产资产被冻结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房地产资产不能交易,这导致创造信用的核心媒介被冻结,那么由信贷或者发债所形成的存款派生作用失效,存款出现大幅度的减少或者少增,这个变化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存款数据上,对于未来经济的影响尚未明显体现:也就是说当房地产作为信用派生的媒介的功能弱化之后,谁来代替这个功能,是未来中国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若无其事

18-01-15 09:24

0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写在1月15日盘前。
若无其事

18-01-15 09:11

0
沪深交易所与中国结算修订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明确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单一证券公司、单一资管产品作为融出方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比例分别不得超过30%、15%,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超过50%。评:有些银行和证券公司所谓的风控就是按比例打折,可是却不明白有些个股的价值可以折扣到零。
小小秋芽

18-01-15 09:01

0
若无其事

18-01-15 08:55

0
真的是价值投资? 警惕贵州茅台背后的"反智思维"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01-15 08:33:23
...警惕贵州茅台背后的“反智思维”
⊙记者 周宏 ○编辑 于勇
新年伊始,A股市场再续价值投资的前缘。上证指数开年即拉出九连阳,算上去年最后两天的两根阳线,已经拉出了十一连阳,创下过去10年的最长连涨纪录。
这几日里,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消费行业的蓝筹股表现尤其不俗,不仅创下历史新高,绝对涨幅和市值也都到了让人“弹眼落睛”的地步。尤其是贵州茅台,开年已笑纳13%的涨幅,过去3年累计涨幅800%,确实让没买贵州茅台股票的人眼馋。
不过,让人忧虑的是,随着贵州茅台股价的不断上涨,这个行业里也涌现出一批所谓的“投资专家”来。他们动不动以贵州茅台为例子,以“喊口号”似的语言,讲述个人的投资方法,散布无法证实的个人投资业绩,还将之标榜为“价值投资”,让人颇为担心其所作所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动机。
这其中,有的称茅台是“送钱菩萨”。有的说这世界只有两种酒,一种是茅台,一种是其他白酒。还有人表示茅台具有“涨价刚性”。总之,就是要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在茅台这巨大历史涨幅中,留下个人的“投资标记”。
渐渐地,关于茅台的股价评论,成了一场竞赛似的。似乎吹嘘茅台越厉害,个人的水平就越高。越是不动脑筋投资茅台,就越是纯正的“价值投资者”。甚至不少有一定知名度的投资经理也裹挟其中,让人对他们的资管产品的前景多了一分担忧。
在笔者看来,这种夸张到近乎吹捧的,或是鼓励其他投资者“无脑买入”的投资者,都不太符合价值投资者的基本要求,甚至不符合资管机构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这些人要么是“情绪容易波动”,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价值投资者的投资前提是,能够独立、客观评价投资标的。资管机构的必备原则是“审慎对待客户资金”。两者一致的是,投资应该尽量客观冷静地对待投资本身。
投资本身应该是一个非常慎重而冷静的工作,是一个有很高“隐蔽”门槛的工作。成功的投资不是听消息就能完成的,也很难通过简单的“草根观测”获得结论。
那些认为贵州茅台很好,就认为贵州茅台股票值得买的人,其实不太合格。否则,他们如何解释,同样有极高消费知名度的同仁堂在过去两年多里下跌了近25%。
那些宣传成功投资可以通过学简单的“XX思维”就能完成的人,往往就同宣传“吃绿豆治百病”的江湖郎中一样,目标不在于点拨其他大众,而在于宣传自己,吸引粉丝,进而完成个人的财富积累。而这种“反智”的投资思维宣传,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技术,而不是什么价值投资。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