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尽头2017-12-17 22:36 。。。。。。
一眼望去,低估的很明显,肉已经在锅里了,就等什么时候上桌了。今天主要想梳理下
中南建设的一些投资逻辑,以及一层层的安全垫,就当是给自己做个投资记录,一年后再来看看应该会有另一番感受。
中南建设的第一投资逻辑,就是公司的基本面已经大幅好转,近两年的销售业绩持续增长,管理层换血,公司几个重要的业务掌舵人都换了行业的知名经理人,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南的基本面在好转,但股价今年却跌了40%,并且是在港股内房疯涨的背景下。有人会说,今年跌了这么多,是因为去年涨了很多,没错,今年如果不跌这么多我是不可能去重仓的,甚至投不投都还要考虑下。还有人会说,毛利率跟净利率很低,并且是持续下降的,这个说法也没错,如果只是看当期的数据,那中南简直就糟糕的一塌糊涂,根本没有投资价值,但这个在逻辑上以及已售未结算的数据上都是可以解释的通的。中南2015年前的四五年销售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
今年的财报结算的是2015的销售,去年跟今年的销售都是翻倍增长的,大量的费用前置严重影响当期的利润,当期的毛利率净利率自然都会很低了,所以目前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失真的,而明年一旦大幅逆转,那就是戴维斯双击了。另一个让我重点关注到中南建设的就是员工持股,只要想到员工持股套的比我还要多,我心里顿时就坦然了。这次的员工持股,我觉得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是高管们拿着真金白银去市场买股票的,并且还加了两倍杠杆,3亿融6亿,总共9亿,老板还做出担保,最低也有8%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说明年的这个时候如果股价还是这个死样,相对于员工持股价跌10%,意味着老板要赔38%。其实这个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老板是摆明了想让高管们大赚一笔的,孙宏斌以公司名义在
平安银行借了20亿买自家股票帮公司大赚了一笔,中南的老板是帮助高管们融资想让高管们大赚一笔,员工的干劲只会更大的,并且可以想象未来的一年,老板会比我们更急切的想要释放利润的。当然,我也关注到了2015年公司也推出过一个员工持股,2.5亿融5亿共7.5亿,2016年在差不多不赚不亏的情况下退出了,很戏剧的是员工持股退出后股票就迎来一波炒作大涨。2015年的员工持股我个人觉得是没多少含金量的,一方面是在牛市泡沫期的高位推出的,并且7.5亿的股票并不是从市场上买的,而是老板转让的,这更像老板左口袋捣到右口袋,或者说是老板拿股票抵押给员工然后借了7.5亿现金,一年后付了8%的利息。其实我觉得这种加杠杆有担保的员工持股,比股权激励是要更好的,股权激励的弊端巴菲特分析的挺透彻的,一方面高管可能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不择手段去作假,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会摊低原股东的权益,但员工持股就没这些问题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垫,多年来我始终是对加杠杆有所忌讳的,中南建设已经让我有加杠杆的冲动了,员工持股两倍的杠杆,我加50%的杠杆不过分吧,不过现在还没加,未来的一两个月很有可能加,因为融资是有成本的,如果未来一两个月中南还能再跌个5%-8%,我想这个杠杆我会加的更从容一点。
另一个安全垫我认为是去年的定增资金,没错,有一大波的解禁资金要袭来,很多人把这当作利空,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资本都是逐利的,去年定增的基金,他们的资金也是有成本的,去年定增的价格复权后的价格大概在5.8左右,现价卖出只有3%左右的盈利,基金肯定是亏钱的。所以屁股决定脑袋,解禁资金不大可能大幅出售的,估计也就出售小部分的流动资金。其实从另一方面讲,我反倒希望解禁资金能像洪流一样赶紧都卖了,这样我们敬爱的主力,才能在低位短时间收集到足够多的筹码,他们才有足够的动力去抬拉股价,这样也能减少我们这些小散煎熬的时间。目前的状况,感觉更多的像是主力借解禁和政策调控的利空打压股价,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合适的时机还要加上杠杆。
中南光房产业务对比目前的市值,已经是低估了,然后还有另一主业建筑板块,老板“八顾茅庐”请来了行业的大咖鲁贵卿,财报对今年ppp业务的描述是大放异彩,这块中南曾经的第一主业,现在几乎等于白送。还有转型中的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等,都白送,任何一个做成了都是惊喜,当然如果前期投入过大又会摊低当期利润,但想要做好又必须不断投入,祈祷跟
北大荒合作的区块链能早日看出成效。总的来说,这些白送的业务,也算是一块不错的安全垫,无论如何现价的中南建设下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所以能否盈利只能交给时间了
简单的总结一下,中南建设如果没有基本面的大幅改善,如果没有股价的大幅下跌,如果没有含金量很高的员工持股被深套,如果没有白送的那些还不错的业务,我想我都不会去重仓的。
最后说说风险点,最大的风险是国家对房产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家对行业的下滑会有所担心,但房产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石,经济周期之母,行业总体向好的趋势是可以确定的,调控只是为了防止房价过快上涨而迎来无法控制的系统性风险,行业的进一步集中化的趋势也是可以确定的,这对龙头公司是利好的,中南目前虽然不是龙头,最多能算江苏的区域龙头,但中南实实在在的在加速追赶,我愿意再给她多一点时间。第二个风险就是经营的风险,明年中南的销售能否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并且拿的项目能否尽量少犯错,能否继续拿到便宜的地,陈凯跟老板能否继续默契的合作而发挥出他的最大潜能,转型的业务能否有所出路而避免成为资金黑洞等等,都是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目前来看,我还是保持乐观的,我愿意相信管理层,所以我只能期待时间最终能带来芬芳
有个小小的困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给予解答,查看中南的历史股东变化,今年3月15日股东还是4.3万人,而3.31股东人数就直接翻倍到8.559万人,短短半个月股东人数翻倍,也就是在这个月大跌26%,这也太不正常了,小散们应该都是买涨不买跌的,为何突然间股东人数会如此暴增,不得解。
最后分享下我自己的亲身感受,
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才能守得住繁华!当然如果有人仅仅是因为看了我在这胡说八道的这些话,就无脑买入的话,亏钱了,千万别来找我,换句话说,你赚钱了也不会分我一杯羹,这些更多是给自己的这笔投资做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