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量二板模式,是过去几年里最为经典的龙头战法模式之一。但是,如果你有心,会发现,单纯的模式本身,在今年下半年,基本失效了。反而是,缩量秒板的能封住,放量二板的,如果大盘好还勉强有点溢价,如果大盘下午转弱,先死的必然是它。
所以,我们来问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放量二板模式还有价值吗?
它有价值,而且它的价值是永恒的。
但是为什么用不上了?因为,这个模式进化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思考一个前提问题:放量二板为什么会在过去成为最经典的龙头战法。
原因在于,当时的超短市场还没有一致化认知,所以市场需要在第二天用时间用合力去再度确认它的强势。而这个放量,就是确认的代价。
而随着近些年随着信息流通的便捷,市场参与者的认知普遍升级,所以,确认的代价就减少了。换言之,在一个情绪上升周期里,过去半年最好赚钱的是什么?是新启动题材的二板开一字的T板。甚至是秒板。而这些票打头抢了市场地位之后,后面需要放量的上板二板们反而叫:弱了,不够强。
所以,龙头模式失效了吗?不,只是进化了。(去仔细看看,现在最有溢价的放量板模式都是出现在前一个题材大规模转弱之后,新题材放量上板卡位。比如
东方通信11月27日的启动二板,就是典型的换手二板,原因在于那天开盘加速的创投被砸崩了,东方通信带着5G趁机卡位上位,而这时候新题材是需要确认的,所以带量了。)
超短龙头模式本质是一场瞬间合力的认知比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解力。基于这种理解力衍生出来的可以被量化的模式,是会随着市场的状态,不停变化的。如果你把量化部分当做模式的真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就是:
刻舟求剑。
--------------盘哥